柔性化人才怎麼配置
Ⅰ 柔性工作
柔性製造
1 基本概念
1 1 柔性柔性可以表述為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系統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可用系統滿足新產品要求的程度來衡量;第二方面是系統適應內部變化的能力,可用在有干擾(如機器出現故障)情況下,系統的生產率與無干擾情況下的生產率期望值之比來衡量。「柔性」是相對於「剛性」而言的,傳統的「剛性」自動化生產線主要實現單一品種的大批量生產。其優點是生產率很高,由於設備是固定的,所以設備利用率也很高,單件產品的成本低。但價格相當昂貴,且只能加工一個或幾個相類似的零件,難以應付多品種中小批量的生產。隨著批量生產時代正逐漸被適應市場動態變化的生產所替換,一個製造自動化系統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是否能在很短的開發周期內,生產出較低成本、較高質量的不同品種產品的能力。柔性已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柔性主要包括
1) 機器柔性 當要求生產一系列不同類型的產品時,機器隨產品變化而加工不同零件的難易程度。
2) 工藝柔性 一是工藝流程不變時自身適應產品或原材料變化的能力;二是製造系統內為適應產品或原材料變化而改變相應工藝的難易程度。
3) 產品柔性 一是產品更新或完全轉向後,系統能夠非常經濟和迅速地生產出新產品的能力;二是產品更新後,對老產品有用特性的繼承能力和兼容能力。
4) 維護柔性 採用多種方式查詢、處理故障,保障生產正常進行的能力。
5) 生產能力柔性 當生產量改變、系統也能經濟地運行的能力。對於根據訂貨而組織生產的製造系統,這一點尤為重要。
6) 擴展柔性 當生產需要的時候,可以很容易地擴展系統結構,增加模塊,構成一個更大系統的能力。
7) 運行柔性 利用不同的機器、材料、工藝流程來生產一系列產品的能力和同樣的產品,換用不同工序加工的能力。
1 2 柔性製造技術柔性製造技術是對各種不同形狀加工對象實現程序化柔性製造加工的各種技術的總和。柔性製造技術是技術密集型的技術群,我們認為凡是側重於柔性,適應於多品種、中小批量(包括單件產品)的加工技術都屬於柔性製造技術。目前按規模大小劃分為:
1) 柔性製造系統(FMS)
關於柔性製造系統的定義很多,權威性的定義有:
美國國家標准局把FMS定義為:「由一個傳輸系統聯系起來的一些設備,傳輸裝置把工件放在其他聯結裝置上送到各加工設備,使工件加工准確、迅速和自動化。中央計算機控制機床和傳輸系統,柔性製造系統有時可同時加工幾種不同的零件。 國際生產工程研究協會指出「柔性製造系統是一個自動化的生產製造系統,在最少人的干預下,能夠生產任何范圍的產品族,系統的柔性通常受到系統設計時所考慮的產品族的限制。」 而我國國家軍用標准則定義為「柔性製造系統是由數控加工設備、物料運儲裝置和計算機控制系統組成的自動化製造系統,它包括多個柔性製造單元,能根據製造任務或生產環境的變化迅速進行調整,適用於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 簡單地說,FMS是由若干數控設備、物料運貯裝置和計算機控制系統組成的並能根據製造任務和生產品種變化而迅速進行調整的自動化製造系統。
目前常見的組成通常包括4台或更多台全自動數控機床(加工中心與車削中心等),由集中的控制系統及物料搬運系統連接起來,可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實現多品種、中小批量的加工及管理。目前反映工廠整體水平的FMS是第一代FMS,日本從1991年開始實施的「智能製造系統」(IMS)國際性開發項目,屬於第二代FMS;而真正完善的第二代FMS預計本世紀十年代後才會實現。
2) 柔性製造單元(FMC)
FMC的問世並在生產中使用約比FMS晚6~8年,FMC可視為一個規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價化及小型化方向發展的一種產物,它是由1~2台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及物料運送存貯設備構成,其特點是實現單機柔性化及自動化,具有適應加工多品種產品的靈活性。迄今已進入普及應用階段。
3) 柔性製造線(FML)
它是處於單一或少品種大批量非柔性自動線與中小批量多品種FMS之間的生產線。其加工設備可以是通用的加工中心、CNC機床;亦可採用專用機床或NC專用機床,對物料搬運系統柔性的要求低於FMS,但生產率更高。它是以離散型生產中的柔性製造系統和連續生過程中的分散型控制系統(DCS)為代表,其特點是實現生產線柔性化及自動化,其技術已日臻成熟,迄今已進入實用化階段。
4) 柔性製造工廠(FMF)
FMF是將多條FMS連接起來,配以自動化立體倉庫,用計算機系統進行聯系,採用從訂貨、設計、加工、裝配、檢驗、運送至發貨的完整FMS。它包括了CAD/CAM,並使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投入實際,實現生產系統柔性化及自動化,進而實現全廠范圍的生產管理、產品加工及物料貯運進程的全盤化。FMF是自動化生產的最高水平,反映出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化應用技術。它是將製造、產品開發及經營管理的自動化連成一個整體,以信息流控制物質流的智能製造系統(IMS)為代表,其特點是實現工廠柔性化及自動化。
2 柔性製造所採用的關鍵技術
2.1 計算機輔助設計
未來CAD技術發展將會引入專家系統,使之具有智能化,可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當前設計技術最新的一個突破是光敏立體成形技術,該項新技術是直接利用CAD數據,通過計算機控制的激光掃描系統,將三維數字模型分成若干層二維片狀圖形,並按二維片狀圖形對池內的光敏樹脂液面進行光學掃描,被掃描到的液面則變成固化塑料,如此循環操作,逐層掃描成形,並自動地將分層成形的各片狀固化塑料粘合在一起,僅需確定數據,數小時內便可制出精確的原型。它有助於加快開發新產品和研製新結構的速度。
2.2 模糊控制技術
模糊數學的實際應用是模糊控制器。最近開發出的高性能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學習功能,可在控制過程中不斷獲取新的信息並自動地對控制量作調整,使系統性能大為改善,其中尤其以基於人工神經網路的自學方法更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
2.3 人工智慧、專家系統及智能感測器技術
迄今,柔性製造技術中所採用的人工智慧大多指基於規則的專家系統。專家系統利用專家知識和推理規則進行推理,求解各類問題(如解釋、預測、診斷、查找故障、設計、計劃、監視、修復、命令及控制等)。由於專家系統能簡便地將各種事實及經驗證過的理論與通過經驗獲得的知識相結合,因而專家系統為柔性製造的諸方面工作增強了柔性。展望未來,以知識密集為特徵,以知識處理為手段的人工智慧(包括專家系統)技術必將在柔性製造業(尤其智能型)中起著日趨重要的關鍵性的作用。目前用於柔性製造中的各種技術,預計最有發展前途的仍是人工智慧。
預計到21世紀初,人工智慧在柔性製造技術中的應用規模將在比目前大4倍。智能製造技術(IMT)旨在將人工智慧融入製造過程的各個環節,藉助模擬專家的智能活動,取代或延伸製造環境中人的部分腦力勞動。在製造過程,系統能自動監測其運行狀態,在受到外界或內部激勵時能自動調節其參數,以達到最佳工作狀態,具備自組織能力。故IMT被稱為未來21世紀的製造技術。對未來智能化柔性製造技術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正在急速發展的領域是智能感測器技術。該項技術是伴隨計算機應用技術和人工智慧而產生的,它使感測器具有內在的「決策」功能。
2 4 人工神經網路技術
人工神經網路(ANN)是模擬智能生物的神經網路對信息進行並處理的一種方法。故人工神經網路也就是一種人工智慧工具。在自動控制領域,神經網路不久將並列於專家系統和模糊控制系統,成為現代自動化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3 柔性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
3 1 FMC將成為發展和應用的熱門技術
這是因為FMC的投資比FMS少得多而經濟效益相接近,更適用於財力有限的中小型企業。目前國外眾多廠家將FMC列為發展之重。
3 2 發展效率更高的FML
多品種大批量的生產企業如汽車及拖拉機等工廠對FML的需求引起了FMS製造廠的極大關注。採用價格低廉的專用數控機床替代通用的加工中心將是FML的發展趨勢。
3 3 朝多功能方向發展
由單純加工型FMS進一步開發以焊接、裝配、檢驗及鈑材加工乃至鑄、鍛等製造工序兼具的多種功能FMS。
4 結束語
柔性製造技術是實現未來工廠的新穎概念模式和新的發展趨勢,是決定製造企業未來發展前途的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屆時,智能化機械與人之間將相互融合,柔性地全面協調從接受訂貨單至生產、銷售這一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部活動。
近年來,柔性製造作為一種現代化工業生產的科學「哲理」和工廠自動化的先進模式已為國際上所公認,可以這樣認為:柔性製造技術是在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及製造技術的基礎上,將以往企業中相互獨立的工程設計、生產製造及經營管理等過程,在計算機及其軟體的支撐下,構成一個覆蓋整個企業的完整而有機的系統,以實現全局動態最優化,總體高效益、高柔性,並進而贏得競爭全勝的智能製造技術。它作為當今世界製造自動化技術發展的前沿科技,為未來機構製造工廠提供了一幅宏偉的藍圖,將成為21世紀機構製造業的主要生產模式。實現了按埠、MAC地址、應用等來劃分虛擬網路,有效地控制了企業內部網路的廣播流量和提高了企業內部網路的安全性。
5 結論
現實中存在許多不同類型的網路,有支持TCP/IP的,有遵循OSI標准協議的,每台機器的對應層協議都不同,對哪一層實施連接,需採用相應的網路互聯設備。
通俗地講,第二層交換是指多口的交換集線路,即網路交換機。其目的是替代傳統的集線器,提升網路的有效帶寬。主要應用於區域網中。 在不同或相同類型的區域網之間採用橋接器(集線器),從協議層上講屬於數據鏈路層的設備,但它們仍然是網路連接的方法,因為區域網IMP本身沒有網路層,只有在主機站點上才有網路層或提供網路層服務的功能。 與橋接器不同,網關在網路層一級工作。這樣就有了更大的靈活性。例如,在差別很大的網路間翻譯地址等,但這也導致了網關的速度很慢,因此,網關一般都用於廣域網間的連接或區域網與廣域網的互聯。隨著網路的演進,100M高速乙太網的出現,路由器在網段之間通信中造成的時延越來越成為網路信息傳輸的瓶頸[4]。第三層交換技術的出現,解決了大規模區域網中各子網段之間網路信息傳輸的瓶頸問題,取代了昂貴的路由器,成為一種實用、經濟的組網技術。
柔性中心的組成及技術目標
通過柔性中心科研建設,使在大型天線系統研製中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工藝加工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九十年代初水平,為重點研製任務的完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1)基於柔性製造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通過配置先進的數控加工設備和計算機系統,運用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設計、製造和管理技術,建立一個具有行業特色的柔性製造中心。
(2)應用CAD/CAM技術,實現天線系統關鍵零件的計算機輔助設計,逐步實現柔性中心設計過程的並行化。
(3)應用現代信息管理技術和加工過程的計算機控制技術,實現關鍵零件製造過程的柔性化。
(4)通過建立網路和資料庫雲霄環境,為實現中心運行過程中的功能交互、信息集成和資源共享創造條件。
(5)提高本單位的綜合實力和現代化水平,提高對市場的應變能力。
(6)柔性中心總體功能構成如圖1所示,由工程設計系統、工程管理系統、質量管理分系統、車間製造分系統和網路資料庫支持系統構成。
①工程管理信息分系統(EMS)實現項目管理、技術狀態管理、庫存管理、生產計劃制訂、成本管理。
②質量信息管理分系統(QMS)基於Intranet實現生產過程質量信息收集、分析、處理、反饋和質量文檔管理。
③工程設計分系統(EDS)應用基於PDM實現饋源關鍵零件CAD/CAPP/CAM集成設計等。
④車間製造分系統(WMS)實現天線關鍵零件的數控加工、數控設備的DNC、生產計劃調度等。網路資料庫支撐環境(NET/DB)對EMS,EDS,WMS分系統的運行提供集成環境,提供Intranet服務,支持柔性中心的信息集成。
Ⅱ 柔性組織結構的發展過程(最好有新概念和傳統概念的比較)
(轉)
一、柔性管理的本質及其特徵
與「以規章制度為中心」的剛性管理不同,柔性管理,究其本質,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採用非強制性方式,在員工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為個人的自覺行動。具體地說,它有如下特徵:
1、柔性管理的內在驅動性。柔性管理的最大特點,在於它主要不是依靠權利影響力(如上級的發號施令),而是依賴於員工的心理過程,依賴於從每個員工內心深處激發的主動性、內在潛力和創造精神,因此具有明顯的內在驅動性。而只有當組織規范內化為員工的自覺認識,組織目標轉變為員工的自發行動,這種內在驅動力,自我約束力才會產生。
2、柔性管理影響的持久性。柔性管理要求員工把外在的規定轉變為內心的承諾,並最終轉變為自覺的行動,這一轉化過程是需要時間的,加之員工個體差異、組織歷史文化傳統及周圍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之間往往難以協調。然而一旦協調一致,便獲得相對獨立性,對員工具有強大而持久的影響力。
3、柔性管理激勵的有效性。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可將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又指出,為維持生活所必須滿足的低層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相當於保健因素,而被尊重和實現自我的高層需求則屬於激勵因素。一般說來,柔性管理主要滿足員工的高層次需求,因而具有有效的激勵作用。
二、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之比較
不論從管理理論還是從管理實踐來看,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的分歧無處不在。在理論上,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將人看作「經濟人」、「機器的附件」,強調組織權威和專業分工。而梅奧的行為科學理論則認為:人是「社會人」,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是滿足員工的社會慾望,提高工人的士氣,而不是紀律的強制和物質的激勵。上述兩個管理理論的對立,其實質是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的對立。同樣,在實踐上,美國的管理總體上較重視戰略、結構、體制等硬性因素,卻往往忽視組織的共同價值觀、作風、人員、技巧等軟性因素。但一些亞洲國家(如新加坡、韓國)的企業管理,就比較重視企業的思想、文化及精神等「軟體」。
具體地說,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主要有以下區別:(1 )基礎不同:從其定義可看出,剛性管理的基礎是組織權威,它所依靠的主要是組織制度和職責權力。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於命令、監督與控制。柔性管理的基礎則是基於員工對組織行為規范、規章制度的認知、理解與內化,它所依靠的是組織的共同價值觀和心理文化氛圍。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於啟發、引導和支持。(2 )適用對象不同:剛性管理適用於主要追求低層次需求的員工,適用於對創造性要求較低的、衡量標准容易量化的工作。這類員工往往希望有正規的組織與規章條例來要求自己,而不願參與問題的決策並承擔責任。而當員工的低層次需求基本得到滿足,高層次需求成為優勢動機,工作標准不易量化且對革新要求較高時,員工往往歡迎柔性管理以獲得更多的自治責任和發揮個人創造性的機會。
從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來看,剛性管理的長處主要有:(1 )在剛性管理中,某項規章制度的嚴格執行,便於協調員工個體之間以及員工與組織之間的關系,易於維持組織正常的工作秩序。(2 )剛性管理往往制定了一定的工作標准對員工的工作績效進行量化,極大方便了考核。其主要缺陷有:(1 )嚴格執行某項規章制度勢必降低組織活動的靈活性,影響組織與外部環境的協調。同時由於規章制度的不完善,責權利不可能完全對等,所以在工作中難免會出現矛盾和沖突。(2 )剛性管理往往將員工置於消極被管理的狀態,缺乏主動參與管理、參與決策的意識,自律自控能力低,限制了其積極性與創造性。(3 )工作量化的同時也造成了員工的惰性,使員工一味只求完成份內的工作。
柔性管理對應剛性管理來看,其長處是:(1 )柔性管理滿足員工的高層次需要,因而能深層次地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增強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使其不僅自覺提高各自的工作標准,而且願意挖掘其潛能,發揮其天賦,作出超常的工作成就。(2 )柔性管理有利於組織內部形成集體主義和相互協作的精神,有利於對種種失范現象形成一種「防患於未然」的機制。當然,柔性管理也有其局限性:(1 )柔性管理缺乏嚴格的工作職責分工,容易形成沖突。(2 )柔性管理缺乏明確的工作標准,工作績效不易考核、評估等等。
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雖各有優缺點,但要硬性的評價孰優孰劣是毫無意義的,在實際工作中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剛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完全沒有規章制度約束的企業必然是無序的、混亂的,柔性管理也必然喪失其立足點。柔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潤滑劑」,是剛性管理的「升華」,缺乏一定的柔性管理,剛性管理亦難以深入,二者的有機結合才是高效益管理的源泉。一個企業是以剛性管理為主、還是以柔性管理為主,則完全取決於企業員工的素質、工作的性質及企業的文化傳統。
三、柔性管理——未來管理的發展趨勢
柔性管理對人的智力活動,尤其是創造性活動具有特別的意義,這一點對於未來的「視創新為生命」的知識型企業尤為重要,加之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組織系統的彈性化和生產作業的柔性化,也對相應的管理體制提出了要求,柔性管理就是適應這一要求的未來管理的發展趨勢。
1、柔性管理能激發人的創造性。在工業社會,主要的財富來源是資產;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主要財富來源是知識。知識根據其存在形式,可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前者主要是指以專利、科學發明和特殊技術等形式存在的知識。而隱性知識則是員工的創造性知識、思想的體現。顯性知識人所共知,而隱性知識只存在員工的頭腦中,難以掌握和控制。如何讓員工自覺、自願地將自己的知識、思想奉獻給企業,實現「知識共享」呢?強行的剝奪是不可取的,顯然只能通過柔性管理。
2、柔性管理能適應瞬間萬變的外部經營環境。知識經濟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外部環境的易變性與復雜性,一方面要求戰略決策必須整合各類專業人員的智慧,另一方面又要求戰略決策的作出必須快速。這意味著必須打破傳統的嚴格的部門分工的界限,實行職能的重新組合,讓每個員工或每個團隊獲得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獨立履行職責的權利,而不必層層請示。因而僅僅靠規章制度難以有效地管理該類組織,而只有通過柔性管理,才能提供「人盡其才」的機制,才能迅速准確作出決策,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
3、柔性管理能滿足柔性生產的需要。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習慣和審美情趣也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滿足「個性消費者」的需求,更加需要生產柔性化和精細化。「顧客化生產」對外尊重每位消費者的需求,對內賦予每個員工以責任,這可以看作當代生產經營的一種必然趨勢。企業生產組織上的這種巨大變化必然要反映到企業的管理模式上來,導致管理模式的轉化,柔性管理也便應運而生。
四、柔性管理在管理活動中的主要體現
1、管理決策的柔性化。 管理決策的柔性化首先表現在決策目標選擇的柔性化上。傳統決策理論認為:決策目標的選擇應遵循最優化原則,它所尋求的是在一定條件下唯一的最優解。而事實上由於決策前提的不確定性,不可能按最優化准則進行決策。有鑒於此,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了以滿意准則代替傳統的最優化准則,決策者在決策中可根據已掌握的信息作出滿意的選擇,而不必苛求唯一的最優解,因而具有更大的彈性。決策的最優化准則向滿意准則的轉變,實質上也就是從剛性准則向柔性准則的轉變。其次,管理決策的柔性化還體現在決策程序上。「一言堂式的決策」屬於剛性決策,其最大缺點是很難避免主觀、片面、武斷的錯誤,危害極大;「群言堂式的決策」是由相關人員獨立自主地自由發表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擇善而從,由此而形成的決策,可稱為柔性決策,其最大好處就是可以盡量避免剛性決策可能造成的失誤。
2、獎酬機制的柔性化。 柔性管理適用的對象是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高素質員工。而創造性活動往往是一個探索過程,其間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偶然性,且智力活動本身難以直接計量,所以創造性工作亦難以量化。倘若硬性地將其量化並以此作為獎酬依據,勢必會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抑制了其潛能的發揮,因而柔性管理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獎酬機制的柔性化。除了物質上的獎勵更應注重精神上的嘉獎,還可以通過擴大和豐富工作內容,提高工作的意義和挑戰性對員工進行激勵。同時,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柔性管理還體現在企業內部員工的配置、人才的流動等諸多方面。
總之,「以人為本」的柔性管理並非是新生事物,其思想在中西方管理思想史發展的各個時期均有體現。它也並非優越於「以規章制度為本」剛性管理。只是在人類從工業時代將邁入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管理點也由「物」轉向「人」,人情、人性為當代管理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順應人性、尊重人格、理解人心,柔性管理顯然比剛性管理更具效力。
,它和柔性製造系統、人本管理、權變管理雖有共同之處,卻有本質區別.柔性管理的目標是追求企業的整體柔性,包括人員柔性、組織結構柔性、企業文化柔性等.實現柔性管理要以顧客要求為導向,以企業再造為手段,以學習型組織為目標,以信息化為基礎.
Ⅲ 柔性化是通過設置協調崗位,臨時委員會或工作團隊的形式加強組織內部的橫向聯+
摘要 柔性化:通過設置協調崗位和臨時委員會或工作團隊的形式加強組織內部橫向聯系、增強組織機動性的一種趨勢。
Ⅳ 柔性引進人才是什麼意思
柔性引進,是指打破國籍、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人才流動中的剛性制約,在不改變和影響人才與所屬單位人事關系的前提下,適應市場經濟和人才社會化發展要求的政府引導、市場調節、契約管理的非本地戶籍人才的人才引進方式。
引進對象層次劃分:
第一層次:
1、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2、國家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千人計劃)人選。
3、國家「科技支撐」重大科技項目主持人。
第二層次:
1、國家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學術技術帶頭人。
2、「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等國家級人選。
3、國家級教學團隊或科技創新團隊等帶頭人。
第三層次:
1、「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省部級以上重點學科帶頭人。
3、獲得「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的高技能人才。
第四層次:
1、教育部「211工程」院校博士生導師。
2、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並在海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金融機構、世界500強企業等關鍵崗位從事技術研發或管理工作且具備兩年以上工作經歷的海外高層次人才。
3、國(境)外經濟金融、工程技術、省級科教文衛等領域專家和創新團隊。
4、獲得「省級技術能手」稱號的高技能人才。
第五層次:
1、技術或科研成果具有獨立知識產權或發明專利,並可創造較大經濟效益的人才。
2、其他我市重點產業、重要領域、重大項目等急需的專業人才。
Ⅳ 管理的柔性化趨勢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柔性管理是對傳統剛性管理重物輕人、手段強硬、缺乏彈性的辯證否定,其實質是在保持適度剛性的同時,盡可能提高管理的柔性,使企業管理真正達到剛柔相濟。
柔性管理的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
人事方面的柔性化,重視情感管理與民主管理,重視人才培訓與人才使用,主張充分調動員工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主張不斷增強企業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機構方面的柔性化,由集權管理向分權管理過渡,由縱向金字塔形向扁平大森林形過渡,以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消除各部門之間的壁壘,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決策方面的柔性化,要求增強戰略的靈活性,實行彈性預算,推行滾動式經營計劃,及時了解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和柔性程度,不斷提高對不同方案的抉擇能力;
生產方面的柔性化,提高物質資源及其配置的柔性化,縮短生產周期,減少庫存,加快周轉,降低市場風險,以顧客需求為中心,創造產品的特殊性能價值及服務價值;
營銷方面的柔性化,提倡將企業的內部條件與外部條件有機地結合起來,超前引導甚至駕馭環境變化。
Ⅵ 什麼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本質
從本質上說,柔性管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要求用「柔性」的方式去管理和開發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的柔性管理是在尊重人的人格獨立與個人尊嚴的前提下,在提高廣大員工對企業的向心力、凝聚力與歸屬感的基礎上,採取信任—— 指導——感化— — 自控的方式,在人們的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把組織的意志變為員工的自覺行動。
柔性管理的最大優勢,在於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上級的發號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權力平等、民主管理,從內心深處來激發每個員工的內在潛力、主動性和創造精神,是對管理對象施加的軟控制,從而使員工成為企業在全球性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的力量源泉。
因此說,人力資源管理的柔性化(人性化)是柔性管理的關鍵。
Ⅶ 柔性管理的實施條件
柔性財務管理模式與傳統財務管理管理範式相比較,有這樣一些顯著特徵:一是在管理方式上,柔性財務管理注重財務靈活性,而傳統財務管理管理則強調集權式或相對分權式。二是在財務管理的主導戰略上,柔性財務管理主張多樣化戰略和市場領先戰略,而傳統財務管理則主張低成本戰略。三是在財務管理思想上,柔性財務管理強調快速反應、柔性化,而傳統財務管理則強調規范化、專業化。四是在財務管理體制上,柔性財務管理實行一體化管理,各工作環節實行並行工程,即強調集成管理,而傳統財務管理則實行部門管理、層次管理,各工作環節是按順序銜接。五是在財務管理的組織結構和功能上,柔性財務管理的組織機構是「有機」的結構,打破職能部門界限,採取網路結構。而傳統財務管理則採取「金字塔」式的層次結構,職能部門界限分明。六是在財務管理的任務上,柔性財務管理採取財務管理、協調、服務、創新的多目標,強調不斷調整自身的學習,適應環境,改造環境,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傳統財務管理則是單一目標制度,強調建立財務管理的秩序,追求效率、穩定和連續性。七是對財務管理人員素質的要求上,柔性財務管理需要柔性人才,重智能,強調專業素質與管理素質相結合。傳統財務管理則需要專業人才,重技能,強調專業素質與管理素質分離。
實施柔性財務管理所需要的條件:
(一)企業財務管理思想的柔性。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財務活動的組織和財務關系的處理從推進式轉變為牽引式;二是與牽引式結合的財務關系的轉變。傳統的財務管理往往是根據企業的計劃去組織財務活動,推進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柔性財務管理強調的是根據變化的環境,引導企業的財務活動,牽引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理順財務關系。由過去的簡單化的債權債務關系變為合作關系,由過去的競爭對手關系變為互利共贏關系。
(二)企業財務管理方法的柔性。
主要表現為由過去程序化、剛性化的財務管理方法變為非程序化、柔性化的財務管理方法。如為了縮短財務預算周期,用並行工程的方法來編預算;改過去的剛性責任中心為柔性責任中心,科技人員在企業內部自由流動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問題,財務管理要採用相應的辦法去支持企業的各種創新活動。通過合理加大產品設計的投入,既滿足用戶的質量需要和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又降低企業總成本。這些都需要財務管理的方法更加柔性化。
(三)企業籌資手段和結構的柔性。
柔性財務管理首先表現在籌資渠道和方式上。企業資本的來源、融資手段並非唯一不變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融資渠道和方式雖然具有多元化特徵,但是,就某一特定的企業來說,其融資不僅要考慮融資方式對企業財務的影響,而且還必須考慮融資的可能。因此,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的情況和條件,靈活選擇融資渠道和方式。其次,在融資構成和資本期限搭配上應具有柔性。企業籌資必然會考慮新增資本對企業原有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為過高的負債,會增加企業財務風險,勢必加大企業財務危機和破產倒閉的可能性,當企業資本構成中債務資本比重較大,籌資就應該避開債務,盡量選擇權益資本。因此,企業應根據自身不同情況,靈活調整資本構成,保持企業合理的資本結構並擅於運用負債經營。在資本期限的搭配上,如長期資本之間、短期資本之間、長期資本與短期資本之間,也存在著彈性組合和合理搭配問題,這樣才有可能盡量減少各種資本閑置浪費、降低融資風險,充分發揮資本合理配置效率。
(四)企業資本運用管理的柔性。
資本運用管理包括資本投資和資本營運兩個方面。資本投資的柔性主要表現在企業投資規模可大可小、投資形式多樣化、投資內容多元化、企業可靈活調整投資結構、可進行不同情況的投資戰略分析、靈活運用投資策略和方法等。資本營運是指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經常性的資本收付。企業日常經營活動、資本收付經常會發生變化,如企業現金需要量的突然增加,存貨供應缺貨或突然中斷,材料價格上漲,企業信用政策的改變等,所有這些都會增加企業資本營運的柔性,企業也就會隨時對資本營運進行相應的調整。
(五)企業資本收益分配的柔性。
企業資本收益分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法律因素、股東因素、企業因素等,它關繫到投資者、債權人、企業員工和管理當局等不同利益人的利益要求,而這些影響因素和相關利益人的利益要求,又會因不同企業、不同時期、不同的經營環境和條件而發生改變,因此,企業應根據可能變化的環境、條件,及時調整自己的收益分配政策。資本收益分配的柔性不僅表現在分配比例、分配數量上,而且也體現在分配政策制定、分配形式的選擇上,它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影響較大的工作,企業必須充分考慮各種可能的影響因素、兼顧不同利益人的利益要求,在有利於企業發展、滿足各方利益人利益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收益分配政策,根據企業不同發展時期和變化的環境及條件,進行相應的收益分配調整,以保證企業收益分配政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六)企業財務管理環境的柔性。
包括良好的社會風氣、領導者形象和管理對象。一個單位的內外部環境的社會風氣如果很差,單位的領導者作風不正,要實行柔性財務管理是不現實的,就算實行效果也會很差。而良好的社會風氣和領導者形象能產生很多正面效應,這正是柔性財務管理所需要的。良好的管理對象,即企業的員工要有比金錢更高的精神追求,要有較強的民主意識,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要有比較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柔性財務管理的基礎。
Ⅷ 長三角一體化下的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包括哪些
摘要 真正有效構建長三角地區的「人才一體化」,根本上還要推動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Ⅸ 企業如何進行柔性化管理和組織
所謂柔性,同適應性一樣是指連續性地做出臨時性調整。由於組織是建立在個人、群體和組織內部子單位之間的動態合作以及與外部環境功能互補的基礎之上的,因而柔性已成為組織在不確定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柔性化組織正是要強調組織成員之間的信任、合作與信息共享,柔性化組織所隱含的管理理念主要表現為:組織邊界網路化、管理層級扁平化、組織結構柔性化和組織環境全球化。其中組織結構柔性化是以創新能力為宗旨,通過分工合作、共擔風險,以及適當的許可權結構調整,向基層員工授權,並滿足員工的高層次需要,增強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使其不僅自覺提高各自的工作標准,從而把組織意志變為個人的自覺行動。組織結構柔性化的特點就在於結構簡潔,反應靈敏、迅速,靈活多變,以達到快速適應現代市場需求。
需要強調的是,組織結構柔性化產生的根本價值點在於其能從員工、客戶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多種需求出發,提倡「團隊式合作」的責任意識,使組織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迅速、有效地配置企業所有的資源,然後通過發揮整體資源優勢以解決組織發展中所面臨的特定問題。
Ⅹ 什麼是人才的柔性引進
所謂人才柔性引進,是指打破國籍、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人才流動中的剛性制約,在不改變和影響人才與所屬單位人事關系的前提下,適應市場經濟和人才社會化發展要求的政府引導、市場調節、契約管理的非吳江戶籍人才的人才引進方式。《規定》所指柔性引進的對象是本市企業發展所急需的、屬吳江緊缺的具有研究生(碩士)以上學歷(學位)或高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柔性引進國內外人才的方式有智力引進、智力借入、業余兼職、人才創業、人才派遣等多種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