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的存儲與表示
⑴ 計算機中數據存儲與數據表示
int是2個位元組,也就是16位,用0000000000000010表示,存儲在硬碟中。調用時,計算機會讀取,然後轉換成十進制 顯示在顯示屏上。
⑵ 數據在計算機內在中的表示是指數據的存儲結構
數據結構在計算機內存中的表示指的是數據的存儲結構。
數據的存儲結構是指數據的邏輯結構在計算機中的表示。數據元素之間的關系有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順序映象和非順序映象,並由此得到兩種不同的存儲結構:順序存儲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
1、順序存儲方法:
它是把邏輯上相鄰的結點存儲在物理位置相鄰的存儲單元里,結點間的邏輯關系由存儲單元的鄰接關系來體現,由此得到的存儲表示稱為順序存儲結構。順序存儲結構是一種最基本的存儲表示方法,通常藉助於程序設計語言中的數組來實現。
2、鏈接存儲方法:
它不要求邏輯上相鄰的結點在物理位置上亦相鄰,結點間的邏輯關系是由附加的指針欄位表示的。由此得到的存儲表示稱為鏈式存儲結構,鏈式存儲結構通常藉助於程序設計語言中的指針類型來實現。
(2)數據的存儲與表示擴展閱讀
順序存儲和鏈接存儲的基本原理:
1、在順序存儲中,每個存儲空間含有所存元素本身的信息,元素之間的邏輯關系是通過數組下標位置簡單計算出來的線性表的順序存儲。
若一個元素存儲在對應數組中的下標位置為i,則它的前驅元素在對應數組中的下標位置為i-1,它的後繼元素在對應數組中的下標位置為i+1。在鏈式存儲結構中,存儲結點不僅含有所存元素本身的信息,而且含有元素之間邏輯關系的信息。
2、數據的鏈式存儲結構可用鏈接表來表示。其中data表示值域,用來存儲節點的數值部分。Pl,p2,…,Pill(1n≥1)均為指針域,每個指針域為其對應的後繼元素或前驅元素所在結點(以後簡稱為後繼結點或前驅結點)的存儲位置。
通過結點的指針域(又稱為鏈域)可以訪問到對應的後繼結點或前驅結點,若一個結點中的某個指針域不需要指向其他結點,則令它的值為空(NULL)。
在數據的順序存儲中,由於每個元素的存儲位置都可以通過簡單計算得到,所以訪問元素的時間都相同;而在數據的鏈接存儲中,由於每個元素的存儲位置保存在它的前驅或後繼結點中,只有當訪問到其前驅結點或後繼結點後才能夠按指針訪問。
⑶ 什麼是計算機中數據的表示方法
計算機數據表示是指處理機硬體能夠辨認並進行存儲、傳送和處理的數據表示方法。
處理機硬體能夠辨認並進行存儲、傳送和處理的數據表示方法。一台處理機的數據表示方法是處理機設計人員規定的,盡管數據的來源和形式有所不同,但輸入這台處理機並經它處理的全部數據都必須符合規定。
(3)數據的存儲與表示擴展閱讀
在計算機內部,數據都是以二進制的形式存儲和運算的。計算機數據的表示經常使用到以下幾個概念。
1、位
位(bit)簡寫為b,音譯為比特,是計算機存儲數據的最小單位,是二進制數據中的一個位,一個二進制位只能表示0或1兩種狀態,要表示更多的信息,就得把多個位組合成一個整體,每增加一位,所能表示的信息量就增加一倍。
2、位元組
位元組(Byte)簡記為B,規定一個位元組為8位,即1Byte = 8bit。位元組是計算機數據處理的基本單位,並主要以位元組為單位解釋信息,每個位元組由8個二進制位組成。通常,一個位元組可存放一個ASCII碼,兩個位元組存放一個漢字國際碼。
3、字
字(Word)是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時,一次存取、加工和傳送的數據長度。一個字通常由一個或若干個位元組組成,由於字長是計算機一次所能處理信息的實際位數,所以,它決定了計算機數據處理的速度,是衡量計算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標識,字長越長,性能越好。
⑷ 計算機是怎麼存儲數據的
數據結構為計算機存儲、組織數據的方式。數據結構指相互之間存在一種或多種特定關系的數據元素的集合。通常情況下,精心選擇的數據結構可以帶來更高的運行或者存儲效率。數據結構往往同高效的檢索演算法和索引技術有關。
數據存儲對象包括數據流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臨時文件或加工過程中需要查找的信息。數據以某種格式記錄在計算機內部或外部存儲介質上。數據存儲要命名,這種命名要反映信息特徵的組成含義。數據流反映了系統中流動的數據,表現出動態數據的特徵;數據存儲反映系統中靜止的數據,表現出靜態數據的特徵。
(4)數據的存儲與表示擴展閱讀
磁碟和磁帶都是常用的存儲介質。數據存儲組織方式因存儲介質而異。在磁帶上數據僅按順序文件方式存取;在磁碟上則可按使用要求採用順序存取或直接存取方式。數據存儲方式與數據文件組織密切相關,其關鍵在於建立記錄的邏輯與物理順序間對應關系,確定存儲地址,以提高數據存取速度。
⑸ 計算機內部的數據都是以什麼數的形式存儲
補碼概述
1、在計算機系統中,數值一律用補碼來表示(存儲)。
主要原因:使用補碼,可以將符號位和其它位統一處理;同時,減法也可按加法來處理。另外,兩個用補碼表示的數相加時,如果最高位(符號位)有進位,則進位被舍棄。
2、補碼與原碼的轉換過程幾乎是相同的。
求給定數值的補碼表示分以下兩種情況:
(1)正數的補碼:與原碼相同。
【例1】+9的補碼是00001001。
(2)負數的補碼:符號位為1,其餘位為該數絕對值的原碼按位取反;然後整個數加1。
【例2】求-7的補碼。
因為給定數是負數,則符號位為「1」。
後七位:+7的原碼(0000111)→按位取反(1111000)→加1(1111001)
所以-7的補碼是11111001。
已知一個數的補碼,求原碼的操作分兩種情況:
(1)如果補碼的符號位為「0」,表示是一個正數,其原碼就是補碼。
(2)如果補碼的符號位為「1」,表示是一個負數,那麼求給定的這個補碼的補碼就是要求的原碼。
另一種方法求負數的補碼如下:
例如:求-15的補碼
第一步:+15:00001111
第二步:逐位取反(1變成0,0變成1),然後在末尾加1。
11110001
再舉一個例子驗證下:求-64的補碼
+64:01000000
11000000
【例3】已知一個補碼為11111001,則原碼是10000111(-7)。
因為符號位為「1」,表示是一個負數,所以該位不變,仍為「1」。
其餘七位1111001取反後為0000110;
再加1,所以是10000111。
⑹ 在計算機中,數據的存儲和處理是用二進制還是十進制
在計算機中,數據的存儲和處理是用二進制。
因為二進制數只有「0」和「1」兩個基本符號,而計算機是由邏輯電路組成,邏輯電路通常只有兩個狀態,開關的接通與斷開,這兩種狀態正好可以用「1」和「0」表示。
數字電子電路中,邏輯門的實現直接應用了二進制,因此現代的計算機和依賴計算機的設備里都用到二進制。每個數字稱為一個比特。
(6)數據的存儲與表示擴展閱讀
二進位計數制僅用兩個數碼。0和1,所以,任何具有二個不同穩定狀態的元件都可用來表示數的某一位。而在實際上具有兩種明顯穩定狀態的元件很多。例如,氖燈的"亮"和"熄";開關的」開「和」關「; 電壓的」高「和」低「、」正「和」負「。
紙帶上的」有孔「和「無孔」,電路中的」有信號「和」無信號「, 磁性材料的南極和北極等等,不勝枚舉。 利用這些截然不同的狀態來代表數字,是很容易實現的。
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不單有量上的差別,而且是有質上的不同。這樣就能大大提高機器的抗干擾能力,提高可靠性。而要找出一個能表示多於二種狀態而且簡單可靠的器件,就困難得多了。
⑺ 存儲數據和表示數據的最小單位
計算機存儲信息的最小單位,稱之為位(bit,又稱比特)
存儲器中所包含存儲單元的數量稱為存儲容量,其計量基本單位是位元組(Byte。簡稱B),8個二進制位稱為1個位元組,此外還有KB、MB、GB、TB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