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資源配置職能的必然性的原因是什麼

資源配置職能的必然性的原因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5-28 16:57:52

1. 為什麼財政具有資源配置的職能

這是財政的一項基本職能.

2. 財政資源配置職能的范圍取決於

財政的資硯配里職能就是指通過財政的收支活動,財政配置資源職能調節和影響社會總資x的方向和數且。具體就是把社會總資源在私人產品和公共產品之間進行合理配置,以供應無法通過市場機制進行供應的公共產品;並優化公共產品的結構.以達到社會資源最有效最合理的利用。財政發揮配里資源職能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市場失靈造成的。
首先.公共產品的提供需要政府以財政手段履行資源配登職能。在實踐中.由於公共產品本身具有的使用上的非竟爭性和供應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徵.使得其難以通過市場方式進行提供,只能以非市場方式.即財政手段提供堵如國防、外交、宇宙探索、環境保護等等公共產品,財政配置資源職能實現資硯在私人產品與公共產品之間的有效配里。但是,這里需要注意是.以財政手段提供公共產品並不等於公共產品就一定要由公共部門來直接生產。但多數西方國家的軍備用品者是由政府財政出資交給私人部門生產的。
其次.混合產品的存在需要財政展行資源配置的職能。在現實生活中.除純公共產品和純私人產品之外,還有一種兼有私人產品和公共產品特徵,介於兩類之間的產品.稱為浪合產品或准公共產品。財政配置資源職能其主要特點是.一方面。這種產品由使用者單獨享用,可以在使用者之間劃分所得到的利益.在供應上可以運用排除法則;另一方面,這種產品又具有廣泛的外在利益.該產品的供應可使其他人受益.比如.教育、醫療。
在資源一定的情況下.由政府提供公共產品意味著私人部門必須要減少或放棄對一些杜會資探的使用。一方面.政府利用政治權力,以稅收等形式要求私人部門放棄一部分資源的支配權以轉移給政府使用,另一方面,財政配置資源職能政府運用私人部門放棄的生產資撅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這樣.由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產品的真實成本就是私人部門所放棄一部分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即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機會成本。

3. 財政資源配置職能的含義、必要性和主要內容

財政資源配置職能的含義

是對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社會經濟的合理調配,實現資源結構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大的效用,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財政資源配置的主體是政府,又稱政府資源配置。

計劃經濟下——計劃配置;市場經濟下——市場配置

在市場經濟下,之所以需要財政資源配置,因為:

1、公共需要和公共產品;

2、市場配置有一定的盲目性。

實現資源配置是財政的職能之一。這個問題似乎很簡單,但我們仔細一想,就會發現有很多問題。
首先我們要正確理解"資源"一詞的含義。這里的"資源"和我們通常所說的"資源"是不一樣的,我們通常所說的"資源"指的是自然資源,例如水資源、森林資源等,而我們這里所說的"資源"指的是用來生產商品和勞務的投入物,也就是生產要素。它包含兩大類,一類是人力資源,也就是各種形式的勞動力,另一類是非人力資源,包括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和廠房、設備等人造資源。
資源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稀缺性,也就是不能滿足人們的全部需要,因此在客觀上就要求人們在資源的各種用途之間合理地安排資源,這也就是經濟上所說的資源配置問題。
另外,我們財政上所說的配置資源和市場配置資源也有所不同。財政所配置的資源主要是用於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資源,而對於市場來配置的滿足社會其它需要的資源不進行配置。

4. 財政資源配置職能的財政資源配置的必要性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起主導作用的是市場配置。從總體上說,市場配置是有效率的。但是,市場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僅僅依靠市場機制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它需要與財政配置相配合,才能達到整個社會資源的最佳配置。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之所以必須進行財政資源配置,兩個原因:
一是許多社會公共需要和公共產品是無法通過市場來提供和滿足,
二是市場配置有一定的盲目性,經濟活動主體往往容易從自身的當前的經濟利益出發,產生短期行為,而市場提供的錯誤信息,往往又會使他們走入歧途,這樣必然會影響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5. 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和手段是什麼

人們需要對既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在各種可能的生產用途之間作出選擇,以保證稀缺的資源用於生產消費者最需要的產品組合,分配給生產效率最高的生產者,獲得最優的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社會要素資源,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閑置浪費,是任何社會經濟活動的中心問題,是一切社會生產共同的要求。

6. 如何理解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只有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市場才能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7. 資源配製的必要性是什麼

對相對稀缺的資源在各種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較作出的選擇。資源是指社會經濟活動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相對於人們的需求而言,資源總是表現出相對的稀缺性,從而要求人們對有限的、相對稀缺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資源耗費,生產出最適用的商品和勞務,獲取最佳的效益。資源配置合理與否,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敗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資源如果能夠得到相對合理的配置,經濟效益就顯著提高,經濟就能充滿活力;否則,經濟效益就明顯低下,經濟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資源配置有兩種方式:

1.計劃配置方式(計劃調節)

計劃部門根據社會需要和可能,以計劃配額、行政命令來統管資源和分配資源。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方式有可能從整體利益上協調經濟發展,集中力量完成重點工程項目。但是,配額排斥選擇,統管取代競爭,市場處於消極被動的地位,從而易於出現資源閑置或浪費的現象。反映社會生產和社會需要之間的內在聯系、有計劃地實現社會總勞動按比例分配和自覺調節經濟運行的經濟機制叫計劃機制。計劃機制包括計劃的制定、計劃的實現形式和宏觀計劃調節等。計劃機制體現了人們對社會生產按比例發展規律的自覺運用,是主觀見諸於客觀的過程,是一種「看得見的手」的調節。

(1)計劃調節適應於社會化大生產高度發展的要求,是自覺地運用社會生產按比例發展規律的實現形式。計劃調節的優勢和長處在於:

計劃調節可以從總體上保持國民經濟按比例發展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避免盲目無政府狀態和周期性危機。
計劃調節可以在全社會范圍內動員和集中必要的財力、物力進行重大建設,防止重復建設和巨大浪費。
計劃調節可以合理地調節收入分配,保持社會公正。

(2)計劃調節的經濟歷史實踐

經濟實踐表明:計劃調節的功效取決於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有其適用的基礎和領域,超出適用的基礎和領域,計劃調節的功效會力所不及,失去效力。

2.市場配置方式(市場調節)

依靠市場運行機制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企業與市場發生直接的聯系,企業根據市場上供求關系的變化狀況,根據市場上產品價格的信息,在競爭中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但這種方式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由於市場機製作用的盲目性和滯後性(不同觀點:計劃體制其實更具盲目性和滯後性,市場機制下企業會根據市場信息作出更准確的預測),有可能產生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失衡,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市場秩序混亂等現象。

市場調節的實質就是價值規律調節。價值規律是通過價格、供求和競爭調節社會勞動分配比例的,是一種「看不見的手」的調節。正如恩格斯所說:「只有通過競爭的波動從而通過商品價格的波動,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才能得到貫徹,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這一點才能成為現實。」

(1)市場調節的積極作用

第一,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效率提高。

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企業要使產品價格具有競爭力和實現利潤最大化,必須使自己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即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社會價值。在競爭的作用下,勞動生產率較高、個別價值較低的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能夠以高於個別價值的價格出售產品,以此獲得較高的收入。相反,勞動生產率較低,個別價值較高的企業,在競爭中處於被動地位,可能按低於其個別價值的價格出售產品,獲得較少的收入以至蝕本。這樣,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下,從自身利益出發,會主動地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進經營管理,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

第二,引導企業按照市場需要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實現產需銜接。

企業作為市場調節信號的接受者,主要通過市場價格的漲落,了解市場供求狀況,並據此安排和調整生產經營方向、品種、數量和規模,進行生產要素的組合。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漲,意味著該商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企業就會自動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反之,若某種商品價格下跌,表明該種商品在市場上供過於求,企業則會縮小生產規模,或調整經營方向,轉而生產其他商品。市場是企業的「生命」,關繫到企業經營效益的好壞和企業的發展。所以,面向市場進行生產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第三,發揮競爭和優勝劣汰機制,增進商品生產經營能力。

企業從事商品生產經營必然為爭奪市場份額展開激烈的競爭。競爭以外部的強制力,迫使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強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激勵企業面向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促使企業增強創新意識和銳意進取的活力。

(2)市場調節的缺陷和局限性

A.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

市場主體都是從本位利益出發,按照市場信號調整微觀經濟個量資源配置,不可能洞察國民經濟全局並直接按照社會實際需要組織生產。整個社會資源配置往往要通過反復多次的市場自發調節並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才能實現供求總量的平衡和經濟結構的合理化。市場調節的自發性和盲目性還會帶來過剩供給和虛假繁榮,而一旦支撐虛假繁榮的鏈條受到破壞,經濟運行就會發生紊亂。因此,市場對國民經濟重大的結構調整、重大建設和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的調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對市場調節的自發性加以必要的宏觀調控,會導致經濟生活的劇烈震盪。

B.市場調節對壟斷性產品的調節是乏力的

在壟斷條件下,壟斷企業可以對其銷售的商品和勞務的價格實行控制,從而通過提高產品價格高於邊際成本或限制產量的辦法來獲取超額利潤。因此,壟斷的存在會約束市場調節作用的發揮,阻礙資源配置的優化。

C.市場調節會造成外部不經濟

各個市場主體的經濟費用和社會經濟費用之間,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一家企業為了節約自己的費用而將污染物排放出去,使得其他企業或社會付出額外的費用甚至更大的費用而得不到相應的補償,對於這種外部不經濟問題,市場調節是無力解決的。

D.市場調節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產品和勞務

例如,國防、社會治安以及社會公共設施,就是這類公共產品和勞務。這一類產品和勞務,是由社會共同消費的,不可能由個別企業按照市場交易規則來提供。

E.市場調節不能解決收入不公平和社會不公平的問題

市場調節要求商品生產經營者在市場上遵守等價交換原則和平等競爭規則,但卻默認競爭結果的不平等性,市場不會因為經濟當事人的收入差距和社會不公平而對低收入者採取價格優惠、對高收入者實行高價限制。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機制是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力量。但市場配置資源客觀上存在不足,不可能使資源配置盡善盡美。當一定時期資源配置出現問題,地區結構、產業結構、市場結構、企業結構存在失衡時,國家可通過財政政策,把掌握或控制的資源轉移分配到急需發展的領域,使經濟結構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如在地區結構調整中,加快西部地區發展,保持東部、中部與西部之間的平衡;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8. 為什麼說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以市場機制為基礎配置資源是資源合理配置的必然和唯一

我們剛考完
老師劃的重點,必考,祝你好運O(∩_∩)O哈!
*生產三要素:勞動、勞動對象、勞動力資料。
*價值規律1、每種商品的價值都是由生產該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2、商品之間以價值為基礎、按等價原則進行交換。
*貨幣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價值與使用價值的關系:1、使用價值與價值是統一的,是互相依存、不可分離的。2、使用價值與價值是對立的,是互相排斥、互相矛盾的。
*流通中貴金屬貨幣量:1、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同一單位貴金屬貨幣流通的平均速度(次數)。2、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賒銷商品的價格總額+到期應支付的總額-互相抵消的支付總額/同一單位貴金屬貨幣流通和支付的平均速度(次數)。
*市場機制包括:價格機制(核心)、供求機制、競爭機制、風險補償機制、利率機制、匯率機制和工資機制等。
*為什麼說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以市場機制為基礎配置資源是資源合理配置的必然和唯一的選擇?答:1、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2、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價值規律:利用不可違背)3、基本規律通過市場機制起作用(聯系市場機制是如何配置資源的)4、事實證明,市場機制是資源配置的基礎性手段,而計劃手段不能是主要力量。
*資本總公式:G-W-G』
*資本性質:1、資本具有預付性或墊支性。2、資本具有補償性和迴流性。3、資本具有增殖性。4、資本具有運動性。5、資本不是單獨運用的生產要素。6、資本不是物,而是一種價值,一種經濟關系。
*剩餘價值率(m』)=剩餘價值(m)/可變資本(V)
*絕對剩餘價值: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延長勞動日的長度增加剩餘勞動時間生產更多剩餘價值,這些剩餘價值馬克思稱為絕對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在工作日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剩餘勞動時間相對延長而生產更多剩餘價值,這些剩餘價值馬克思稱為相對剩餘價值。
*為什麼各國工資水平不同?答:1、各國自然和歷史的條件不同,勞動者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范圍和數量也不同。2、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較高,需要工人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熟練程度。因而勞動者的教育培訓費用也要高一些,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也會高一些。3、有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使用女工、童工較少,在業男工的工資水平因勞動力供不應求而較高;不太發達國家大量的照顧女工和童工,男工工資因勞動力供過於求而降低。 4、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勞動生產率高,而生產率較高的國民勞動在世界市場上也被算做強度較大的勞動或較復雜的勞動,在同一時間內能生產出更多的價值,因而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也應該高一些。6、與勞動力市場的供求狀況、工人的組織程度、工人運動的發展水平等有關。
*資本再生產特徵:1、從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可以看出,資本家用來購買勞動力的可變資本,是工人自己創造的。2、從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的角度來考察,全部資本都是由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轉化來的。3、工人的個人消費給資本家再生產出勞動力,是再生產的要素。4、從再生產和從社會角度來看,工人階級同死的勞動工具一樣是資本的附屬物。
*資本的有機構成:為了表達資本的技術構成和資本的價值構成之間的關系,馬克思把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並且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做資本的有機構成(C:V)。
*資本有機構成和利潤率的關系:
*資本積累與資本集中的關系:資本集中的結果,擴大了資本經營規模,突破了資本積累作用的局限。兒資本集中使經營規模擴大,能生產更多的剩餘價值,又促進了資本積累,資本積累的擴大又加速著資本的積聚和集中。
*資本積累的後果:1、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2、推動了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和勞動生產率的迅速提高『3、推動了勞動力素質的提高。4、資本積累推動了資本家及其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
*產業資本的三種循環形式:貨幣資本的循環:G-W···P···W』-G』;生產資本的循環:P···W』-G』·G-W···P;產業資本的循環:W』-G』·G-W···P···W』。
*產業資本的三種職能形態:1、貨幣資本2、生產資本3、商品資本
按在剩餘價值生產中的不同作用劃分 資本的各種物質形態 按價值周轉的不同方式劃分

不變資本 廠房和其他建築物、機器設備、工具等 固定資本
原材料、燃料、輔助材料等 流動資本
可變資本 工資
*資本總周轉的運算:預付資本總周轉速度(次數)=固定資本周轉價值總額+流動資本周轉價值總額/預付資本總額。一年中資本周轉的次數(n)=U(代表「年」) /u(一定數量的資本周轉一次所需要的時間)
*社會總資本的簡單再生產的實現(平衡)條件:1、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與剩餘價值之和必須等於第二部類的不變資本;2、第一部類產品的總價值必須等於兩個部類不變資本價值之和;3、第二部類產品的總價值必須等於兩大部類可變資本和剩餘價值之和。
*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自己回去看!! 104~105
*成本價格(亦稱為「生產費用」或「生產成本」):是指生產商品所費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和。成本價格k=不變資本c+可變資本v.
*級差地租的產生條件:土地優劣的差別
*公有制的成分:公有制包括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全民所有制的主導作用:1、是與先進的生產力和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的;2、為國民經濟的建設提供了物質和技術基礎;3、為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提供基本保證;4、是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主要依靠力量;5、是調整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社會公平的支柱;6、在引導其他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勞動收入:居民憑借其為社會所提供的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勞動所獲取的收入。
*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1、按勞分配的含義:按勞分配是指按照每個勞動者向社會所提供的勞動量來分配勞動收入的收入分配製度。按勞分配製度是一種最公平、最合理、最進步的分配製度,因為只有它消除了利用勞動以外的手段剝削他人勞動的現象,只有在按勞分配製度下,人們才能夠依靠增加向社會提供更多的勞動量而獲取更多的收入,因為按勞分配的規則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產業結構的演變趨勢:1、從三次產業來看,第一次產業所佔的比重呈長期下降的趨勢,第三次產業所佔的比重呈長期上升的趨勢,第二次產業所佔的比重經歷了從低到高在轉而下降的過程;在人類深灰經濟發展的長過程中,主導產業的演進則呈現出以第一次產業為主,再轉向以第二次產業為主,最後轉向以弟三次產業為主的變化趨勢。2、物質生產部門所佔比重不斷下降,非物質生產部門所佔比重不斷上升,產業部門從以物質生產部門為主逐步轉到以非物質生產部門為主。3、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下降,資本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先升後降,技術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4、從工業內部實際的演變過程來看,重化工業所佔比重呈上期上升之勢,而輕工業所佔比重則呈長期下降之勢;
*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社會屬性問題:鄧小平同志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鄧小平同志的這個論述,精闢地闡明了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都不具有社會屬性

9. 財政調節資源配置的原因是什麼

財政資源配置職能是指政府通過財政收支以及相應的財政稅收政策,調整和引導現有經濟資源的流向和流量,以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功能。
資源配置,廣義理解可以是指社會總產品的配置,狹義理解可以是指生產要素的配置。無論何種理解,資源配置就是運用有限的資源形成一定的資產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結構和地區結構,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資源配置的目的是用來滿足人們的需求。任何社會,相對於人們的需求,資源總是稀缺的,所以,高效地配置資源,始終是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市場是資源配置的主導,通過市場配置資源具有天然高效率的優點。但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並不是萬能的,市場失靈和市場缺陷都影響市場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這就需要政府從全社會的整體利益出發,通過包括財政在內的各種手段,介入資源配置領域,實現整個社會資源配置的高效、優化。

10. 簡述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

由於市場存在失靈,市場自發形成的配置不可能實現帕累托最優效應,因而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預。財政的配置職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預所產生的,這的特點和作用是通過本身的收支活動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經費和資金,引導資源的注射,彌補市場的失靈和缺陷,最終實現全社會資源配置的最優效率狀態。
財政配置的機制和手段有:
(1)根據政府經濟職能確定財政收入佔GDP的合理比例,從而實現資源配置總體效率。
(2)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證重點支出,壓縮一般支出,提高資源配置的結構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資的規模和結構,保證國家的重點建設。
(4)通過政府投資、稅收政策和財政補貼等手段,帶動和促進民間投資、吸引外資和對外貿易,提高經濟增長率
(5)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熱點內容
內機額定容量配置率如何查 發布:2025-01-13 17:48:18 瀏覽:162
oicq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1-13 17:34:19 瀏覽:928
默認管理密碼是什麼 發布:2025-01-13 17:33:33 瀏覽:443
系列影視廣告文案腳本 發布:2025-01-13 17:31:57 瀏覽:792
防盜器編程 發布:2025-01-13 17:24:39 瀏覽:899
聯通電信伺服器怎麼不卡頓 發布:2025-01-13 17:21:30 瀏覽:821
科沃茲低配可以升級哪些配置 發布:2025-01-13 17:09:26 瀏覽:330
android判斷資料庫是否存在 發布:2025-01-13 17:08:17 瀏覽:334
ie腳本運行錯誤 發布:2025-01-13 17:08:05 瀏覽:623
python中或者怎麼表示 發布:2025-01-13 16:32:33 瀏覽: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