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卓系統 » android組件化

android組件化

發布時間: 2022-04-18 13:55:50

⑴ android組件化為什麼使用路由

因為組件化開發,模塊是作為library模塊,互相之間無法找到路徑,導致無法跳轉,所謂路由,就是一個當行系統,可以確保各個library模塊之間也可以相互跳轉

⑵ 學習安卓開發和微信小程序開發,哪個簡單

1、Android 開發

  • 主要開發語言是 java(當然還有 Kotlin/Scala/Groovy,暫時不在本文討論的范圍內);

  • 另外使用 xml 文件來描述界面;

  • 使用 AndroidManifest.xml + gradle 文件來配置項目;

2、微信小程序開發

  • 主要開發語言是 javascript;

  • 使用 wxml + wxss 文件來描述界面;

  • 使用 app.json + app.wxss 文件來配置項目;

3、微信小程序開發僅最近新增的能力:

  • 允許個人開發者申請注冊小程序、

  • 公眾號可以打開小程序、

  • 可以在 App 分享、

  • 支持識別圖片二維碼打開小程序、

  • 可以支持第三方平台配置、

  • 新增數據分析介面、

  • 代碼包大小從1M擴大到2M、

  • 推出小程序碼、

  • 公眾號關聯小程序新規則、

  • 公眾平台新增快速創建小程序、

從開發費用來看,安卓Android開發難度高,費用高。小程序只需要開發一個版本,具有跨手機操作系統平台的兼容性,因此開發費用相對較低。另外微信小程序的開發模式是比原生 Andorid 要先進一些的。

⑶ android編程程序員擴充職業技能需要學習哪些

移動架構
移動架構是 2017 移動技術年度TOP5話題之一,從中就體會到架構是有多火,記得剛開始學 Android 時候,哪有現在那麼框架,那時候談架構的更多是在服務端開發,比如多層架構,有展示層、業務邏輯層、數據訪問層這就是簡單的三層模式,Android系統則是基於事件驅動響應機制設計的單頁面架構,其實跟瀏覽器中的窗口頁面是一樣的, 系統中一直有個消息輪詢監聽機制,哪個事件被觸發了,相應的響應代碼進行處理,這些處理操作是被提前注冊到系統中。
早開始的開發模式基本是基於Android 系統自帶 MVC 模式,Activity 基本類似於Control 的作用了,View 和Mode 互相耦合,後來才演化出現在主流的 MVP、MVVM 模式,順便提一句,MVVM 模式其實是在微軟 WPF 技術體系中提出來。
顯示兩個方面:
展示層: MVC、MVP、MVVM、Clean、Flux、Android Architecture Components
架構層:模塊化->組件化->插件化->沙盒/雙開技術,比如可以雙開微信,類似Docker, 每個頁面都是插件,類似Vue.js中每個頁面都是組件。
性能優化
簡單來說,一個APP 是需要從三個方面被關注的,業務功能、符合邏輯的交互、性能響應。如果我們在使用一個 APP 時候,經常滑動時經常卡頓、時不時崩潰、有些功能設計簡直非常規,比如在 Web 網站有樹層級等麵包屑點擊,你非要在手機也搞一個類似樹級點擊載入,那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了,我上拉下拉、左滑右滑不行嗎,非要通過點擊才行嗎?那麼性能優化核心是什麼呢?追求快、穩、省、小,關注卡頓、內存泄漏和崩潰、代碼質量和邏輯、安裝包大小四個方面。
APP安全
APP從代碼安全、到傳輸安全,再到存儲安全。代碼可以通過混淆、加固來保證、傳輸安全基本基於加密演算法和Token來保證傳輸的唯一性、存儲應用不可逆加密演算法進行設置、所以掌握一些密碼學理論尤為重要,起碼要知道哈希散列演算法,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等一些常見的加密演算法。
基礎進階
我們平常在工作中碰到的View滑動沖突問題、其實通過掌握View工作機制和Android觸摸事件體系就能輕易解決掉,常見解決方式有外部攔截法和內部攔截法,基於橫坐標滑動距離與縱坐標滑動距離相減得出的值,判斷出是左右滑動還是上下滑動。還有對於需要開發絢麗的動畫效果,那麼對於視圖動畫和屬性動畫一些特性必須有一定的了解。JNI 和 NDK 開發也是比較常見,特別對於一些做 SDK 項目為主的,這一塊開發流程也是需要掌握,Android 中的四大組件工作機制其實底層應用的是Binder機制,我們不妨從 AIDL 這個介面來了解 Binder。
持續集成
持續集成編譯環境是敏捷開發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能夠有效地提高整個團隊的生產效率,大化的減少人為的出錯的可能。比如,通過代碼的持續提交,可以減少代碼合並的痛苦,更快地與其他人代碼集成,通過集成編譯,能夠及早地發現代碼庫存在的錯誤,並支持產品、測試等人員及時取包進行功能驗證,所以對於Git、Gradle工具、Jenkins伺服器需要掌握起來。
開發語言
今年可以說是 Kotlin 年,在 Google IO 之後 Kotlin 著實風光了一把,開發者對於效率的追求是 Kotlin 如此受歡迎的大原因,而它的勢頭也很不錯,跨平台的野心讓更多人有了使用它的理由,如今看起來,它甚至比 Swift 更有前途。既然 Kotlin 已然成為 Android 世界的頭等公民,與 Java 完全兼容,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擁抱它呢。
大前端
其實移動端開發也是屬於前端開發,只不過原來我們所指的前端往往都是Web的前端開發人員,開發的是網站,而移動端何嘗不是一種展示載體,同樣有入口,只不過相比網站端移動端具體天然的可移動性、可便捷性等特性。隨著 H5 興起,原生能實現的功能同樣在 H5 端也能實現,並且在體驗性方面也逐漸提高,並且H5天生就具有動態性和跨平台,這也是 H5 能夠一時潮流的原因之一。
設計原則
這些設計原創才是本質,才是不變的,才是我們需要真正要掌握的,開發語言特性、開發框架發展實在是太快了,我們更不上,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嗎,封裝具體變化的,抽象起來就行,去追尋哪些不變的內容。掌握一種設計模式其實也就掌握一種解決方案,這些都是前人總結的知識結晶,基本都是基於特定領域解決特定的問題,我們需要學會在前人肩膀上解決問題。
服務端開發
近微服務火的一塌糊塗,雖然我們基本是做移動端開發,但是基於全棧發展的趨勢,對於服務端開發勢必要了解,可能沒有實戰項目讓你真刀真槍的干,但是對於微服務的結構理論、服務與服務之間通信、聚合是什麼樣的流程也是需要有所耳聞,在自己擅長領域深入專研的同時橫向擴展關注也是需要的,不能關起門來閉門造車,兩耳不聞窗外事那是不行的。
閱讀源碼
對於Android源碼和第三方庫源碼閱讀,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類型,選擇相應的源碼庫或模塊,給自己約定一個時間點,看完之後後有個流程圖,哪些是核心類,類與類之間都有什麼關系,這些開源代碼實現的機制是什麼,用到哪些解決思想,這些要點終可以通過文章輸出,我覺得輸出倒逼輸入是一種很不錯的學習方式。
移動AI
AI,也稱人工智慧,1956年,在達特茅斯學院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正式確立了人工智慧的研究領域。會議的參加者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是AI研究的人物,他們中有許多人預言,經過一代人的努力,與人類具有同等智能水平的機器將會出現。現在來看AI這個概念很早就存在了,之前沒發展很大原因是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研究成本高,現在能夠大力發展是基於我們的網路帶寬變大、計算機性能提升、計算成本降低等等因素備齊了。AI是需要通過演算法來落地,那麼對於演算法理論背景就是數學,所以想進階AI開發,就需要去學習相關數學知識,特別是線性代數和概率論這兩門,是支撐很多演算法的理論知識。
小結
總的來說,技術發展能推動社會的進步,解放生產力,進而提高人的社會生產效率,創造價值。技術落地是需要商業應用場景配合,如何配合呢,就是通過每個不同商業模式來實現。終一門技術是需要與具體使用業務緊密結合起來,如果脫離技術談業務顯得空洞,脫離業務談技術顯得偏理論,好是兩者相結合。這也就要求我們這些從事軟體開發人員在追求技術積累的同時要注重業務積累,讓業務驅動技術發展,用技術手段來解決實際業務問題,在技術積累中,辨別哪些是不變的道,哪些又是一時流行的而已,這就需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了。
作者:cryAllen

⑷ 為什麼作為Android開發想學學React&React Native

思考越來越少了,碰到比較偏的內容的時候自己解決的方式越來越單一了,搜索。
學習的速度越來越慢了,看書也好視頻也好,自己似乎越來越不愛動手了,會陷入到想當然的模式中。
熱情減少了,解決一個問題不再像以前那麼的充滿動力。

所以想學習一點新的東西,當然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去學習一些新的東西。自己想了幾個方面:

可以提升Android開發。顯然React Native是滿足,畢竟Native部分還是相當重要的,我想在使用React
Native的時候對於提升Android也是有益的。
新的思考模式。對於Android/Java來說,是面向對象的編程思路,然後Android是組件化的(四大組件等)。在寫這篇blog之前也看了看React,React核心似乎也是跟組件相關:組件封裝。但是React
Native是怎麼將JS代碼轉換成原生的組件顯示的等等,也是值得思考的。一種新的思考模式或許可以給自己更多的啟發。
增加學習動力和熱情。一個不經常思考的腦袋可能會變得越來越「蠢」。

找到自己的缺點然後去克服她,學習一些新東西也可以培養好的習慣,這些對於個人的提高以及學習都是有很多的好處。React &&
React Native的學習會放在工作之餘,也會相應的跟工作(我們自己的app也有一些React
Native的使用,只是不是自己在做)結合起來。未來將會把自己的學習過程以及碰到的問題等等放在blog中。

⑸ 毫無關系的組件之間的通訊怎麼實現

> 組件間通信包括兩個場景:(1)UI 跳轉;(2)調用組件某個類的某個方法

ARouter組件間通信- https://github.com/alibaba/ARouter
支持依賴注入註解,可單獨作為依賴注入框架使用;支持添加多個攔截器,自定義攔截順序;

Android-Demos/LiteRouter/- https://github.com/hiphonezhu/Android-Demos/tree/master/LiteRouter
> 項目組件化

那麼什麼是組件化?概括為:組件化是基於可重用目的將項目按照具體業務需求進行拆分,並能將拆分得到的組件進行靈活重組,減小耦合(業務需求上的拆分)。

組件化項目- https://github.com/JessYanCoding/ArmsComponent

Android組件化方案- http://blog.csdn.net/guiying712/article/details/55213884
Android 組件化探索與思考- https://github.com/WuXiaolong/MolarSample
Android項目組件化AndroidMolePattern(阿里ARouter作為路由)- https://github.com/guiying712/AndroidMolePattern
Router activities and methods with url for android- https://github.com/mzule/ActivityRouter
組件化項目Router的其他方案-阿里ARouter- https://github.com/alibaba/ARouter

Android組件化方案- http://blog.csdn.net/guiying712/article/details/55213884
Android組件化之終極方案- http://blog.csdn.net/guiying712/article/details/78057120

Android組件化和插件化開發- https://www.cnblogs.com/android-blogs/p/5703355.html
組件化:隨著業務量的不斷增長,app也會不斷的膨脹,開發團隊的規模和工作量也會逐漸增大,面對所衍生的64K問題、協作開發問題等,app一般都會走向組件化。組件化就是將APP按照一定的功能和業務拆分成多個組件mole,不同的組件獨立開發,組件化不僅能夠提供團隊的工作效率,還能夠提高應用性能。而組件化的前提就是解耦,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解耦頁面之間的依賴關系

Native與H5的問題:現在的APP很少是純Native的,也很少會有純H5的,一般情況下都是將兩者進行結合。這時候就需要非常便捷並且統一的跳轉方案,因為在H5中是無法使用StartActivity()跳轉到Native頁面的,而從Native跳轉到H5頁面也只能通過配置瀏覽器的方式實現

⑹ 怎麼將 Android 程序做成插件化的形式

對於 Android 來說是 DexClassLoader,如下
DexClassLoader pluginClassLoader = new DexClassLoader(dexPath, optimizedDirectory, libraryPath, parentClassLoader);
可動態載入的內容包括 apk、dex、jar 等
也利用這個原理及開源項目實現了一個版本,並且整理了 Android 插件化的作用、概念以及不錯的資料(包括開源項目)和解決方案。
其中包括 65535 問題,Android 插件化、Android 組件化、Android 動態載入、Android 動態升級;介紹 DexClassLoader 和 PathClassLoader 的區別;如何解決生命周期管理、資源訪問問題,如何消除公共依賴。
轉載

⑺ android組件化和插件化的區別

組件是配套的,插件是不配套但是兼容

⑻ 如何編寫自己的android插件

目前plugin-x中定義了4個協議:ProtocolAds, ProtocolAnalytics, ProtocolIAP, ProtocolSocial。編寫自己的插件,不需要寫任何的c++/jni代碼或者javascript綁定代碼。我們已經在plugin-x的核心層實現了這些,開發者所要做的就是:
新建一個android工程。
使用java實現我們定義的介面。
plugin的文件夾結構
請確保你的plugin文件夾結構類似
proj.android : 插件的android工程文件夾.
proj.ios : 插件的ios工具文件夾.
注意:pulish.sh工具的實現會依賴這樣的文件夾結構。
實現插件
在Eclipse中導入plugin protocol 的安卓工程
工程的文件夾結構

build.xml : publish.sh腳本使用它,可以從其他插件工程拷貝過來,注意要修改工程名。
ForManifest.xml : gameDevGuide.sh使用它. 如果你的插件在AndroidManifest.xml開啟了一些額外的許可權,需要把他們添加到這個文件中。
sdk : 把第三方SDK的jar包放在這里。
src : 把你的插件實現代碼放在這里。
編寫java類實現至少一個介面
這個類應該有一個帶有Context參數的構造函數,例如:
package org.cocos2dx.plugin;
public class AnalyticsFlurry implements InterfaceAnalytics {
...
public AnalyticsFlurry(Context context) {
mContext = context;
}
}

你可以覆蓋介面中的方法,或者定義自己的方法,例如: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SDKVersion() {
return "3.2.1";
}

protected void setUserId(String userId) {
LogD("setUserId invoked!");
final String curUser = userId;
PluginWrapper.runOnMain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FlurryAgent.setUserId(curUser);
} catch(Exception e){
LogE("Exception in setUserId", e);
}
}
});
}

目前plugin-x只支持傳遞int, float, boolean, String, JSONObject類型的參數,返回值類型只可以是int, float, boolean, String。

⑼ 組件化Library形式的Mole怎麼使用BuildConfig的配置信息

主mole對library mole的依賴都是release依賴,所以你build.gradle的文件下進行如下代碼,然後在library mole中進行取值String test= BuildConfig.TEST;會報錯。
buildTypes {
debug{
buildConfigField "String", "TEST", "\"testtesttesttest\""//測試
}
release {
minifyEnabled false
proguardFiles getDefaultProguardFile('proguard-android.txt'), 'proguard-rules.pro'
}
}

熱點內容
scratch少兒編程課程 發布:2025-04-16 17:11:44 瀏覽:641
榮耀x10從哪裡設置密碼 發布:2025-04-16 17:11:43 瀏覽:368
java從入門到精通視頻 發布:2025-04-16 17:11:43 瀏覽:88
php微信介面教程 發布:2025-04-16 17:07:30 瀏覽:310
android實現陰影 發布:2025-04-16 16:50:08 瀏覽:794
粉筆直播課緩存 發布:2025-04-16 16:31:21 瀏覽:346
機頂盒都有什麼配置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213
編寫手游反編譯都需要學習什麼 發布:2025-04-16 16:19:36 瀏覽:817
proteus編譯文件位置 發布:2025-04-16 16:18:44 瀏覽:367
土壓縮的本質 發布:2025-04-16 16:13:21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