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的mvp
『壹』 Android MVP 開發模式有哪些優缺點
android MVP開發模式的優點
1)View和Model之間的耦合度降低,使其更關注自身業務邏輯,結構清晰,維護方便;
2)便於單元測試;
3) 代碼復用率提高;
4)代碼框架更適用於快速迭代開發;
android MVP開發模式的缺點
1)MVP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現在每個view都有presenter ,類相對比較多。
2)寫的介面比較多,一個套一個,接手不熟,很容易暈。
『貳』 Android MVP 開發模式有哪些優缺點
MVP開發模式的優點:
1.項目結構清晰,解耦程度高,每個功能相互之間獨立,可單獨測試。
2.代碼維護性高,代碼出線Bug,能夠快速定位。
3.功能擴展性強,增加業務功能時,並不需要去修改原始代碼,只需增加相應的業務代碼即可。
MVP開發模式的缺點:
1.項目會出現大量的presenter,大大增加了類的數量。
2.因為Activity會持有presenter的引用,使用不當的話,容易出現內存泄露問題。
『叄』 Android 中 MVC、MVP 和 MVVM 對比
MVC、MVP和MVVM是常見的三種架構設計模式,當前MVP和MVVM的使用相對比較廣泛,當然MVC也並沒有過時之說。
MVC (Model-View-Controller, 模型-視圖-控制器),標準的MVC是這個樣子的:
簡述:
缺點:
MVP (Model-View-Presenter) 是MVC的演化版本,幾個主要部分如下:
簡述:
解釋:
優點:
缺點:
MVVM 是 Model-View-ViewModel 的簡寫。和 MVP 模式相比,MVVM 模式用 ViewModel 替換了 Presenter ,其他層基本上與 MVP 模式一致,ViewModel 可以理解成 是 View 的數據模型和 Presenter 的合體。MVVM 就是將其中的 View 的狀態和行為抽象化,讓我們將視圖 UI 和業務邏輯分開。
簡述:
缺點:
參考:
『肆』 Android UI 架構演進:從 MVC 到 MVP、MVVM、MVI
Android UI架構的演變:從MVC到MVP、MVVM和MVI
隨著Android開發的發展,為優化代碼設計,業界不斷探索和實踐不同的架構模式,如MVC、MVP、MVVM和MVI,它們的核心目標是「關注點分離」,以提高代碼的可維護性、測試性和可讀性。最初,所有UI邏輯都集中在Activity中,導致高度耦合,難以管理。
1. MVC:Android的默認設計,將代碼劃分為Model、View和Controller,盡管解決了Activity代碼過載問題,但Activity仍承擔了View和邏輯處理的雙重任務,分離不夠徹底。
2. MVP:為了解決MVC的不足,MVP將邏輯分離到Presenter,使用Contract介面定義View和Presenter的交互。但雙向依賴仍是其缺點。
3. MVVM:MVVM將Presenter變為ViewModel,使用觀察者模式減少雙向依賴。DataBinding等工具支持了MVVM的實現,但過度使用可能導致數據流混亂。
4. MVI:MVI強調單數據流,通過ViewState簡化View和ViewModel之間的交互。雖然更注重響應式,但過度壓縮狀態可能導致復雜性。
總的來說,MVP、MVVM和MVI都試圖將Activity的職責分解,但每種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和適用場景。MVVM和MVP本質上相似,而MVI則引入了命令式到響應式的轉變。選擇哪種架構,應根據項目的具體需求和團隊習慣來決定,而不是盲目追求新潮。
『伍』 android mvp是什麼意思
MVP模式是MVC模式在Android上的一種變體,要介紹MVP就得先介紹MVC。在MVC模式中,Activity應該是屬於View這一層。而實質上,它既承擔了View,同時也包含一些Controller的東西在裡面。這對於開發與維護來說不太友好,耦合度大高了。把Activity的View和Controller抽離出來就變成了View和Presenter,這就是MVP模式。
在Android項目中,Activity和Fragment占據了大部分的開發工作。如果有一種設計模式(或者說代碼結構)專門是為優化Activity和Fragment的代碼而產生的,你說這種模式重要不?這就是MVP設計模式。
按照MVC的分層,Activity和Fragment(後面只說Activity)應該屬於View層,用於展示UI界面,以及接收用戶的輸入,此外還要承擔一些生命周期的工作。Activity是在Android開發中充當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別是TA的生命周期的功能,所以開發的時候我們經常把一些業務邏輯直接寫在Activity裡面,這非常直觀方便,代價就是Activity會越來越臃腫,超過1000行代碼是常有的事,而且如果是一些可以通用的業務邏輯(比如用戶登錄),寫在具體的Activity里就意味著這個邏輯不能復用了。如果有進行代碼重構經驗的人,看到1000+行的類肯定會有所顧慮。因此,Activity不僅承擔了View的角色,還承擔了一部分的Controller角色,這樣一來V和C就耦合在一起了,雖然這樣寫方便,但是如果業務調整的話,要維護起來就難了,而且在一個臃腫的Activity類查找業務邏輯的代碼也會非常蛋疼,所以看起來有必要在Activity中,把View和Controller抽離開來,而這就是MVP模式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