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卓系統 » android設計架構設計

android設計架構設計

發布時間: 2024-11-12 09:44:38

⑴ Android架構設計的思想與原則是什麼

rlei分析了Android的設計哲學:
理解好Intent,就可以理解Android哲學(所有應用生來平等)的一部分。舉個簡單的例子,iOS裡面應用要集成SNS如facebook/twitter/sina weibo等,都需要應用自己實現(iOS5也只是集成twitter一家);Android上只需要廣播一個share內容的intent。從理解Intent如何工作開始,你就在慢慢理解Activity Manager, Package Manager, Services這些Android的重要組件是如何工作的。
另外Binder是Android架構里非常核心的一塊。Android基於Intent的消息傳遞和組件/應用解耦,下面的基礎都是Binder IPC。在這一點上,Android實際上是光榮的傳承了BeOS和Palm OS 6(悲催的OS6...)未能發揚光大的一部分。
MVC(Content Provider, Activity, Layout, Adapters)這個比較基礎,也不算Android特有的。
Content Provider對數據訪問的抽象也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塊。理想情況下,content provider可以讓客戶端用URI以語義化的方式訪問數據(URI本身即表示數據層次結構和查詢條件),而下面資料庫表的結構可以任意變動,不影響客戶端代碼。當然實做的時候content provider還是會被各種復雜的where子句暴露出SQL的實現細節
至於Android的許可權管理,其實比較簡單,主要是利用現成的linux安全模型,進程之間相互隔離。API級別的許可權管理和JVM類似。
Billy Cui重點解析了許可權系統的設計:
Android的許可權系統是基於Linux,但又增加了很多自己的控制模塊。
總體上來說,其分為以下幾部分許可權系統:
1. userid : 繼承於linux,對於多個app,通過shareuid的方式可以使用同一個userid,主要承擔一些目錄訪問許可權之類的工作,比如私有目錄只能由同一uid應用訪問。
2. 安裝level:system level or app level,這個是根據應用的安裝位置決定的,在system/app下安裝的應用就是system level,在許可權訪問中會得到更多的許可權,比如靜默安裝應用的許可權等。
3. permission : 這個是最主要的許可權控制,一般開發者開發應用主要是接觸這個部分,在這部分中,會根據應用在AndroidManifest.xml中聲明的use-permission而在訪問相應api或資源時判斷其是否有訪問許可權,比如常用的android.permission.INTERNET等。
4. signature: 簽名,是Android許可權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系統簽名的應用,會有一些特殊的功能,而shareuid等特性也是需要同一簽名作為基礎。此外,permission在設置/自定義其許可權時也經常會使用到簽名,比如控制只有我自己的應用才可以訪問我自己定義的公開API。
除此以外,其實Android在uid的裡面設置了一些預定義有特殊功能的uid,比如system/media等,在配置其system level的services的時候會用到。
董兆輝則認為Android主要是基於組件搭配思想:
說到Android架構的設計思想和原則,按我的理解主要是組件搭配,即在用戶看來,所有的mole或者組件,都是可以重復利用和簡單組合的。想法是好的,不過有得必有失,或者說Android現在做的還不夠好,在性能方面是很低的,否則的話Android也不會推出補丁(NDK之類的,dalvik的不斷升級)。
我覺得所有Framework或者平台或者語言都想給應用開發者最方便使用的介面,最人性化的體驗,同時又要爭取最大的性能,兩者權衡折中吧。不過隨著硬體速度的飛速增長,性能的權重會變低。
范懷宇還談到了資源體系:
Android架設在Linux之上,因此,繼承了Linux可移植性、用戶管理機制、文件系統,等等。
Android的核心在Framework層,本質上,這是一個基於組件的應用開發系統,組件間通過消息(Intent)進行通信。一方面,Intent是通信信息的載體,另一方面,Intent也定義了Android組件的通信協議。
Android可以對組件所運行的進程做託管,在Android中,進程概念相當薄弱。依賴於進程託管,Android可以輕松支撐多任務多進程的應用模型。

⑵ Android MVP架構中的Presentation層應該怎麼設計

對於MVP(Model View Presenter),大多數人都能說出一二:「MVC的演化版本」,「讓Model和View完全解耦」等等。本篇博文僅是為了做下記錄,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幫助大家如何針對一個Activity頁面去編寫針對MVP風格的代碼。
對於MVP,我的內心有一個問題:
為何這個模式出來後,就能被廣大的Android的程序員接受呢?
問了些程序員,他們對於MVP的普遍的認識是:「代碼很清晰,不過增加了很多類」。我在第一次看到MVP的時候,看了一個demo,看完以後覺得非常nice(但是回過頭來,自己想個例子寫,就頭疼寫不出來,當然這在後文會說)。nice的原因還是因為,這個模式的確讓代碼的清晰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那麼,提升一般都是對比出來的,回顧下,沒有應用MVP的代碼結構。很多人說明顯是MVC么:
View:對應於布局文件
Model:業務邏輯和實體模型
Controllor:對應於Activity
看起來的確像那麼回事,但是細細的想想這個View對應於布局文件,其實能做的事情特別少,實際上關於該布局文件中的數據綁定的操作,事件處理的代碼都在Activity中,造成了Activity既像View又像Controller(當然了Data-Binder的出現,可能會讓View更像View吧)。這可能也就是為何,在該文中有一句這樣的話:
Most of the modern Android applications just use View-Model architecture,everything is connected with Activity.
而當將架構改為MVP以後,Presenter的出現,將Actvity視為View層,Presenter負責完成View層與Model層的交互。現在是這樣的:
View 對應於Activity,負責View的繪制以及與用戶交互
Model 依然是業務邏輯和實體模型
Presenter 負責完成View於Model間的交互
ok,先簡單了解下,文中會有例子到時候可以直觀的感受下。

熱點內容
rft屏幕代碼編譯 發布:2025-01-11 12:54:01 瀏覽:742
安卓手機怎麼清除後台 發布:2025-01-11 12:53:14 瀏覽:804
sgm郵箱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1-11 12:46:03 瀏覽:883
編程軟體基礎培訓 發布:2025-01-11 12:20:20 瀏覽:287
imeet網站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1-11 12:15:35 瀏覽:331
ps緩存時間 發布:2025-01-11 11:55:36 瀏覽:866
雲伺服器容災 發布:2025-01-11 11:51:40 瀏覽:682
phparraysplice 發布:2025-01-11 11:51:40 瀏覽:320
android學習源碼 發布:2025-01-11 11:26:23 瀏覽:413
伺服器都壞了如何恢復 發布:2025-01-11 11:24:04 瀏覽: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