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安卓設計模塊都在一起
⑴ Android為什麼要設計4大組件,他們之間的聯系,不設計行不行
二,view的刷新,之前說過 三,IPC及原理 四,Android多線程 五,Android為什麼要設計4大組件,他們之間的聯系,不設計行不行(主要是為了實現MVC模式,然而java中最難的模式也是這個,很少有產品能將這個模式做得很好【Technicolor的 面試官問的這個】)六,service的周期,activity的周期,談下你對Android內部應用的了解,比如他做電話,以及聯系人等等應用。框架層有很多東西還是多看看,熟悉Android怎麼做的,不管你做應用程開發還是應用框架層開發很有好處的。 在就是你項目經驗,突出你遇到什麼難點,然後是怎麼解決的!盡量將每個技術點凸顯出來,當然 面試官有時候會為了體現你是否真正做過,他會問你,你在這個應用中做那個模塊,用了多少個類之類的問題。 偶爾有的 面試官會問你,你用過Android自帶的單元測試了沒,怎麼用的? 當然我 面試過很多家單位,有的是做平板,手機,數字電視,有的是做出個erp之類的客戶端等等,出於前面的三個,基本上都是將Android的全部改掉,如果真正要做Android的話,大家要學的還很多。 總之,一句話,什麼樣的 面試官都有,去 面試的時候要做好一切心理准備,不管是技術還是基礎都得扎實。一個人的交談能力也很重要,總之不是非常標準的普通話,最起碼你說的得讓別人聽得懂,而且得把 面試官講得非常徹底,這樣你獲得offer的機會更大,談工資也有優勢~~當然曾經一家公司的 面試官跟我說過,技術是不惜錢的,只要你有能力,多少錢他都請。 確實,來北京求職期間,牛人真的很多,而且有的 面試官也非常好,給了很多忠肯的意見。並不是每個 面試官都特想為難你的~最主要的還是想知道你的技術,因為他們也是吃公司飯,得為這個負責。 1.View如何刷新? 2.DDMS與TraceView的區別? 3.activity被回收了怎麼辦? 4.在Java中如何引入C語言? 答案 1.View 可以調用invalidate()和postInvalidate()這兩個方法刷新 2.DDMS是一個程序執行查看器,在裡面你可以看見線程和堆棧等信息,TraceView是程序性能分析器 3.activity回收了,那就只有另起了 4.java調用C語言程序,可以用JNI介面來實現 上面答案僅作參考,畢竟我個人能力也有限嘛,難免會回答錯誤,呵呵..... 解答: 1.View受系統刷新(系統內部有個循環,監控事件、做業務處理、繪UI),可以用postInvalidate()促使系統刷新。 2.(還真不知道) 3.請參照Activity生命周期,如果被系統destroy了,也就是說的回收,只有從新start了 4.通過JNI調用。
⑵ Android模塊化設計方案之使用代理模式解耦
Android模塊化設計方案系列文章:
1、 Android模塊化設計方案模型圖
2、 Android模塊化設計方案之介面API化
3、 Android模塊化設計方案之使用代理模式解耦
本篇是Android模塊化設計方案的第三篇,也是對 第一篇 中ThridLibs Proxy模塊進行說明。
很多人覺得對那些優秀的第三方依賴庫再次封裝是一件多餘的事情,因為這些庫可能出自大神/大廠,或有非常高的star並且使用起來十分穩定,可以在項目中直接拿來使用。當然每個開發者都有自己的態度,我也只是根據以往的經驗,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作為從了解四大組件就不愁找不到工作的互聯網大時代中一路走來的Android老鳥,經歷了網路請求框架從HttpConnection到Volley再到OkHttp,也經歷了圖片載入框架從UniversalImageLoader到Picasso再到Gilde,技術的迭代隨時都會發生。讓項目架構具有良好的擴展性是在設計之初就需要考慮的東西。
那麼接下來我用一個簡單的demo來演示一下如何使用代理模式對第三方框架進行解耦。
現在我們有一個名為 thirdlib 的模塊,為我們提供圖片載入功能。
第一步:我們創建了一個新的模塊 thridlibproxy ,並且該模塊依賴於 thirdlib ,我們在該模塊中創建包私有的介面ImageLoaderInterface,這個介面中把thirdlib模塊中提供的功能抽象為介面:
第二步:創建包私有的介面的實現類ImageLoaderOneImpl,類中圖片載入的業務邏輯是通過調用 thirdlib 中的ImageLoader類實現的:
第三步:我們提供一個供外部調用的ImageLoaderOneImpl介面代理類ImageLoaderProxy:
最後我們就可以通過ImageLoaderProxy中提供的loadImage方法進行圖片的載入了。
看到這里有些盆友就會問了,在第二步的時候,我們就完成了 thirdlib 的封裝工作,為什麼還要有第三步?還有我寫一個單例類直接對 thirdlib 進行封裝不就行了,為什麼還要抽象出介面?
原因很簡單,為的就是盡可能的滿足軟體設計七大原則中的第一個: 開閉原則 。
一個好的軟體設計,需要對拓展開放,對修改關閉。我們在設計之初就要想到,在更換圖片載入框架之後如何最大程度上滿足開閉原則。
如果直接對 thirdlib 進行封裝,是面向類的開發而不是面向介面。如果此時更換圖片載入類庫,那必然會對封裝出來的類進行大量的修改,把原來的實現替換為新的實現。
使用代理模式的好處就是,我新創建一個被代理的類ImageLoaderTwoImpl:
然後只需要對第三步中的被代理類進行替換就行了。
在想要達到相同效果的時候,最大程度的滿足了開閉原則。
我們業務層模塊也和第三方庫實現了完全的解耦,我不需要知道 thridlibproxy 是如何幫我完成圖片載入工作的,但是只要調用它提供的方法就完事兒的,這也符合軟體設計七大原則中的: 最少知道原則 。
關於為何以及怎麼通過代理調用第三方依賴庫,到這里就介紹完畢了,趕快動手試試吧~
我只想說: 原則是死的,人是活的😹
如果覺得有收獲的話,歡迎點贊評論以及關注~
⑶ 安卓APP的主要開發原理以及其主要過程是什麼
開發原理:
Android應用程序是用Java語言編寫的。編譯過後的位元組碼,以及應用程序要求的其他數據和資源文件,通過aapt工具被綁定在一起,稱為 Android包,這是一個帶.apk後綴的檔案文件。這個文件也是用戶下載到他們設備上的文件。所有的代碼在一個單一的.apk文件中,組成一個「應用程序」。
主要過程:
1、需求分析:
大部分創業型項目在這個階段只是一些比較抽象的想法。有一份相對完善的需求文檔,不僅有助於創業者自身對項目的理解和周全性分析,如果項目是交由設計公司去完成的話,也更有利於對方准確把握項目的定位和商業模式,以便給出專業的建議和解決方案。
2、原型設計
接下來會根據上面提到的具體需求文檔,項目經理進行會進行原型圖的設計。
3、UI設計
原型圖經過反復推敲修正後,UI 設計師會進行UI界面相關的配色設計、功能具象化處理、交互設計、以及各種機型、系統的適配。UI 設計師經過多次與項目經理溝通修改後,最終的到定稿的高保真設計圖。
4、開發
經過以上幾個過程之後,會正式進入到開發階段。
5、測試調試
APP 功能開發完成之後,測試人員會對整項目進行系統性測試。這個環節會調動起項目組內所有人相關人員。而測試這個環節的重要性不亞於前期功能的規劃,如果團隊沒有經過專業系統性訓練的測試人員,很可能會導致項目出現與設計初衷存在落差,以及遺漏下一些邏輯上的坑。
6、發布app
經過至少兩輪的內部測試以及小范圍外測(或者完成滿足測試要求的周期)後,會進行最終版本的上架。
(3)為什麼安卓設計模塊都在一起擴展閱讀
APP開發工具
1、MOTODEV Studio for Android
MOTODEV Studio for Android,這是基於Android的開發環境,為開發者們提供新的MOTODEV App Accelerator Program使他們可以開發出更適合摩托羅拉Android手機的應用程序。
2、J2ME開發插件 Mobile Tools for Java
Mobile Tools for Java (MTJ) 是Nokia公司開發的一款 Eclipse插件,用於支持 Java 手機應用程序開發。其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 EclipseME。
3、apk文件修改工具 Root Tools
RootTools是一個新的工具軟體,Android開發者可以在這一工具軟體的支持下,對.apk格式的文件進行再次修改,讓程序表現更加出色,滿足用戶的需求。Root Tools裡面自帶有很多工具,比如BusyBox,它裡面集成壓縮了很多linux的工具和命令,這樣軟體開發者在對....
4、IDEA的Android開發插件 idea-android
idea-android 是在 IDEA 集成開發環境中開發 Android 應用程序的插件。
參考資料
網路-app開發
⑷ Android架構設計的思想與原則是什麼
rlei分析了Android的設計哲學:
理解好Intent,就可以理解Android哲學(所有應用生來平等)的一部分。舉個簡單的例子,iOS裡面應用要集成SNS如facebook/twitter/sina weibo等,都需要應用自己實現(iOS5也只是集成twitter一家);Android上只需要廣播一個share內容的intent。從理解Intent如何工作開始,你就在慢慢理解Activity Manager, Package Manager, Services這些Android的重要組件是如何工作的。
另外Binder是Android架構里非常核心的一塊。Android基於Intent的消息傳遞和組件/應用解耦,下面的基礎都是Binder IPC。在這一點上,Android實際上是光榮的傳承了BeOS和Palm OS 6(悲催的OS6...)未能發揚光大的一部分。
MVC(Content Provider, Activity, Layout, Adapters)這個比較基礎,也不算Android特有的。
Content Provider對數據訪問的抽象也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塊。理想情況下,content provider可以讓客戶端用URI以語義化的方式訪問數據(URI本身即表示數據層次結構和查詢條件),而下面資料庫表的結構可以任意變動,不影響客戶端代碼。當然實做的時候content provider還是會被各種復雜的where子句暴露出SQL的實現細節
至於Android的許可權管理,其實比較簡單,主要是利用現成的Linux安全模型,進程之間相互隔離。API級別的許可權管理和JVM類似。
Billy Cui重點解析了許可權系統的設計:
Android的許可權系統是基於Linux,但又增加了很多自己的控制模塊。
總體上來說,其分為以下幾部分許可權系統:
1. userid : 繼承於linux,對於多個app,通過shareuid的方式可以使用同一個userid,主要承擔一些目錄訪問許可權之類的工作,比如私有目錄只能由同一uid應用訪問。
2. 安裝level:system level or app level,這個是根據應用的安裝位置決定的,在system/app下安裝的應用就是system level,在許可權訪問中會得到更多的許可權,比如靜默安裝應用的許可權等。
3. permission : 這個是最主要的許可權控制,一般開發者開發應用主要是接觸這個部分,在這部分中,會根據應用在AndroidManifest.xml中聲明的use-permission而在訪問相應api或資源時判斷其是否有訪問許可權,比如常用的android.permission.INTERNET等。
4. signature: 簽名,是Android許可權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系統簽名的應用,會有一些特殊的功能,而shareuid等特性也是需要同一簽名作為基礎。此外,permission在設置/自定義其許可權時也經常會使用到簽名,比如控制只有我自己的應用才可以訪問我自己定義的公開API。
除此以外,其實Android在uid的裡面設置了一些預定義有特殊功能的uid,比如system/media等,在配置其system level的services的時候會用到。
董兆輝則認為Android主要是基於組件搭配思想:
說到Android架構的設計思想和原則,按我的理解主要是組件搭配,即在用戶看來,所有的mole或者組件,都是可以重復利用和簡單組合的。想法是好的,不過有得必有失,或者說Android現在做的還不夠好,在性能方面是很低的,否則的話Android也不會推出補丁(NDK之類的,dalvik的不斷升級)。
我覺得所有Framework或者平台或者語言都想給應用開發者最方便使用的介面,最人性化的體驗,同時又要爭取最大的性能,兩者權衡折中吧。不過隨著硬體速度的飛速增長,性能的權重會變低。
范懷宇還談到了資源體系:
Android架設在Linux之上,因此,繼承了Linux可移植性、用戶管理機制、文件系統,等等。
Android的核心在Framework層,本質上,這是一個基於組件的應用開發系統,組件間通過消息(Intent)進行通信。一方面,Intent是通信信息的載體,另一方面,Intent也定義了Android組件的通信協議。
Android可以對組件所運行的進程做託管,在Android中,進程概念相當薄弱。依賴於進程託管,Android可以輕松支撐多任務多進程的應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