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卓系統 » 安卓之光和麒麟哪個難產

安卓之光和麒麟哪個難產

發布時間: 2023-08-09 01:09:21

⑴ 2021年如何選擇手機處理器

推薦華為 mate 30處理器不錯的,手機參數如下:
1、性能:採用HUAWEI Kirin 990 5G(麒麟990 5G)八核處理器,麒麟990 5G集成16核Mali-G76 GPU集群,創下華為手機晶元的GPU規模之最,有著領先的性能與能效。
2、拍照:後置攝像頭:後置攝像頭像素:超感光攝像頭:4000萬像素,超廣角攝像頭:1600萬像素,長焦攝像頭:8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像素:2400萬像素,f/2.0光圈,支持固定焦距。擁有強大的防抖能力,同時為超感光攝像頭、長焦攝像頭加入OIS光學防抖。無論是長曝光、抓拍,都能幫你輕松化解抖動,大幅提升穩定性和成片率,拍出清晰大片。
3、屏幕:屏幕尺寸6.62英寸,屏幕色彩為1670萬色,DCI-P3廣色域,解析度:FHD+ 2340 × 1080像素,具有精準嚴謹的中軸對稱設計、商務旗艦的硬朗外觀。
4、電池:電池容量:4200mAh(典型值),標配充電器支持10V/4A或9V/2A或5V/2A輸出,手機支持最大10V/4A超級快充,兼容4.5V/5A或5V/4.5A超級快充,兼容9V/2A快充。手機同時支持27W華為無線超級快充,支持無線反向充電。27W華為無線超級快充通過首個萊茵TÜV安全認證,是全球首個通過該認證的無線快充技術,在盡享暢快體驗的同時,提供堅如磐石的安全保障。

⑵ 大部分手機廠家不用麒麟海思的晶元,其原因是什麼

一方面是麒麟晶元的產量不足以供應其他的廠商。另一方面麒麟晶元也是華為的一項核心技術,並不是可以外出出售的。

華為手機的麒麟晶元是我國國產晶元當中目前可以量產使用的核心處理器之一,對華為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核心技術。由於華為公司本身的技術差距以及沉澱實力,因此他們本身的晶元產量不足以供應其他的廠家。同時華為對於自己的晶元技術也是非常看重並且嚴格保密的。

一:在同等價格下,麒麟晶元的價格非常高昂。

麒麟海思晶元是華為沉澱了許多年,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所生產出來的國產研發晶元。由於華為本身的技術實力肯定要比高通和聯發科等其他廠商要遜色許多,因此麒麟晶元的單個晶元造價以及研發價格是非常高昂的。因此許多廠商為了保證自己的手機生產的利潤,購買麒麟晶元就是一種非常不劃算的做法。

安卓系統的手機有哪些牌子的

有華為、小米、OPPO、魅族、vivo等。

1、華為

華為手機是國內手機廠商巨頭,始於2003年底,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在中國、俄羅斯、德國、瑞典、印度及美國等地設立了16個研發中心。

華為在中國、德國、瑞典、俄羅斯及印度等多地設立16個研究所,集全球不同地區優勢,把美歐日中等技術優勢的創新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全球的創新能力。

產品系列有NEX,X,Y,xplay,u,s,v,z,iQOO等。

⑷ 麒麟停產,晶元廠接連獲批供貨,美國「示好」華為用意何在


迫於美國禁令,台積電已於9月15日之後不再為華為代工生產麒麟晶元,而在一個多月後的華為手機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也親口坦誠, 「麒麟9000將成為麒麟晶元絕唱」

從 科技 圈的整體反響來看,對於麒麟晶元被迫停產自然更多是遺憾與惋惜,同時也對華為手機業務的境遇頗感憤慨和同情,畢竟很長一段時間里,麒麟晶元都象徵著中國手機晶元發展的巔峰水平。

然而就在一片悲壯的氛圍下,在這一個半月中,先後有六家晶元企業獲得了美國商務部的許可,將可以繼續為華為提供晶元,對於這一變化,是否意味著美國那邊對於華為的鉗制出現了某種轉機?這種趨勢對華為的發展又有何影響呢?我們或許從華為的動作中可以看到答案。

談到晶元封鎖,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華為手機處理器晶元麒麟系列,但實際上這只是華為海思晶元產品線之一,美國對華為晶元的制裁包含華為海思全部的晶元設計及生產環節,這些晶元產品線主要包括以下六類:

1、海思晶元:主要應用在移動終端設備上,包括麒麟990、麒麟980、麒麟970、麒麟960等高端晶元。除了高端的9系列外,麒麟還擁有6系,7系以及8系的中低端系列晶元,最新的麒麟9000晶元採用 5nm 工藝製程;

2、鯤鵬晶元:主要面向伺服器領域,鯤鵬920晶元完全由華為自主研發,是全球第一款 7nm 的數據中心ARM處理器,主要適用於華為的泰山伺服器;

3、升騰晶元:面向人工智慧領域的處理器 ,採用自家的達芬奇架構,升騰晶元分為高端和低端兩個系列,高端為升騰910 (7nm工藝製程) ,低端為升騰310 (12nm工藝製程) ,AI 晶元是人工智慧時代的技術核心之一;

4、巴龍晶元:海思的5G基帶晶元,目前最新的是支持5G雙模的巴龍5000 ( 7nm工藝製程) ,主要應用在麒麟980和麒麟990上,其中麒麟990還推出了集成巴龍5000基帶晶元的版本;

5、天罡晶元:海思的5G基站晶元,業界首款5G基站核心晶元,同時也是全球第一個超強集成、超強算力、超寬頻譜的晶元,為AAU 帶來了革命性的提升,叢答最新的天罡晶元為 7nm工藝製程 。之前說到的台積電在禁令緩沖期為華為生產的200萬顆5G晶元指的就是天罡晶元。

6、凌霄晶元:主要用於路由器上,其中Hi5651晶元是業界首款4核1.4GHz家庭路由處理晶元,內置IPv6/v4雙棧硬體處理引擎獲得電信級認證;支持256個連接節點,通過演算法增強識別終端位置以及干擾情況進行優化。此類晶元對工藝製程的要求較低, 28nm工藝製程 已經能滿足需求。

當前因為美國的禁令,上面六大產品線中,前五個基本上都已經停產。其中的麒麟晶元(手機Soc晶元)、巴龍5000(基帶晶元)、升騰晶元(人工智慧晶元)直接影響華為消費電子業務(手機、平板、智能家居等電子產品),天罡晶元直接影響5G通信設備業務,升騰晶元還對華為的工業級人工智慧產品產生影響,這三大領域是華為的核心業務領域。相比較而言,伺服器領域重要但不緊急,凌霄晶元則基本上沒有受到影響。

前邊說到的美國商納斗務部前後批准六家晶元廠商繼續供貨,看到新聞媒體大家的評論都挺高興,似乎這是個好消息。但實際並不是。


所以在我看來,美國此舉作秀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畢竟 第一這無法解決華為核心晶元供應不足的問題——即便采購了AMD們的晶元也只能放著或者很快沒用,那買來干什麼?第二,無法解決華為在任一關鍵領域的基礎需求,比滲茄慧如說對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如果是同意高通賣晶元給華為,那麼對華為來說也算是一種解決方案。

美國在近期更明確解釋了「放行」的先決條件—— 「只要這些產品不被用於5G技術」

而眾所周知,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和通信設備領域目前最為核心的需求都集中在對5G相關零部件和晶元產品上。

所以說美國允許向華為出口的產品,實際上都是華為在現階段需求度不高,或者跟其4G業務相關的產品——這無法解決華為的當務之急。

那麼顯而易見,美國此舉並無誠意,那它的用意何在呢?只是為了惡心一把華為?顯然不是。

從上邊我們能知道兩點: 第一,華為目前最要命的缺陷在於晶元無法生產,這種狀況將導致華為領先的技術優勢將停滯不前;第二,美國近期的動作根本不是為了要緩和跟華為之間的對峙狀態,而是有它別的目的。

其中最大的目的就是 以空間換時間

這里的空間指的是美國憑借其在半導體領域領先中國數十年的技術實力而獲得的絕對優勢,它在半導體領域的勢力范圍遠大於中國。而時間,指的則是美國或受到美國絕對控制的5G技術發展起來所需要的時間。

美國當然會擔心華為被制裁後中國將開啟自主研發,但是相比而言,美國更害怕不制裁華為的話,華為會踩在它們的肩膀上幫助中國獲得5G通信時代的核心地位——所以其實美國也是在冒險,它要賭美國 科技 界能在中國搞定先進光刻機技術之前率先實現5G技術對中國的領先。

而實際上美國確實也佔有很大的優勢,目前華為或者說中國半導體面臨的主要問題不僅僅包括高端光刻機所涉及的大規模技術及設備,還包括晶元設計工具——設計軟體、晶元架構等,以及先進的工藝製程技術——台積電的先進不僅僅依靠EUV,他們自己對於製造工藝的技術研發也是關鍵因素。


所以當初擺在美國 科技 界眾人面前的選擇一目瞭然: 一邊是中國需要趕上ASML、泛林半導體、德州儀器等等一系列光刻機相關企業的技術水平(甚至因為專利的存在還要走另一條路),趕上ARM、英特爾等網路架構及IP集群相關企業的技術水平,以及趕上台積電、三星等晶圓代工企業的技術水平; 另一邊是美國只需要趕上華為在5G領域的領先優勢。

中國需要多少年趕上這個差距?美國需要多久?美國精英們幾乎不用多想,他們願意冒這個險,他們不相信這一次中國還能贏, 因為在他們眼裡,中國人已經不再像幾十年前搞出「兩彈一星」時候那樣眾志成城。


除了這個一直存在的終極目的之外,美國的另一個目的在於對華為影響力的進一步分化和切割。

其實就算通過了供貨許可,這些企業所能提供的產品所涉及的金額也並不多,所以所謂的緩和美國半導體企業的經濟壓力,在我看來象徵意義遠大於現實意義,就這種程度的供貨能緩和什麼。

但是這個行為釋放出來一個信號,那就是美國不再保持對半導體行業的粗暴干涉,它不打算繼續擴大以及「株連」,但同時以此提出了一個隱性條件——「你們不能再跟華為眉來眼去」。

美國的意圖很明顯: 以後你們要適應一個華為逐漸邊緣化的新時代。

換句話說,為了保障「以空間換時間」的終極目的,美國進一步削弱了華為能夠以來的 科技 力量。

這是個陽謀,也是一個「閑手」,但未必無用。

當然如果我們以樂觀的態度去看待這件事,也存在其他的可能,比如說美國是在防範我們國家以舉國之力發展半導體相關技術,幫助華為攻克它所需要的各類技術難關,所以它緩和了態度——目的還是緩兵之計。

那我們就更應該加大力度推動晶元自主化的技術發展。

根據最新消息, 華為正計劃在上海建設一家 不使用美國技術 的晶元工廠,據知情人士稱,該工廠預計將從 製造低端的45nm晶元開始 ,目標是2021年底之前 為「物聯網」設備製造28nm晶元 ,並在2022年底之前 為其5G電信設備生產20nm的晶元 。

從這個信息中,我們至少可以獲得三個信息。

第一,國家在進行立足長遠的半導體發展規劃。

為什麼這么說呢?關鍵在於華為建廠位置。上海是中國半導體產業最先進的區域,在蘇州、上海兩地,半導體相關產業鏈擁有長期的發展歷程。在ICT領域,晶圓代工、EDA軟體、封裝測試等國內大廠幾乎都集中在這一地帶,同時這里也是跟國際同行先進技術和管理水平最為接壤的地帶,華為在這里可以最大限度地進行技術突破,而不用過度擔心資源調配問題。此外,上海優質的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人才,也能夠為華為的發展提供助力。

而讓華為建在這里,也能看到國家對於華為在之後半導體領域起到帶頭作用有所期待,華為也確實能給產業鏈企業帶來一些改變。

第二,華為的布局重心在於5G相關晶元產品。

這說明華為在認清事實後,已經對業務進行了相當大的調整,之後華為5G業務估計也將收縮戰線,暫時回歸國內。但華為對於5G技術的布局並未停下,它在做物聯網生態方面的研發,對晶元的生產也已經有了規劃,比如說為物聯網設備的晶元留下了自主生產的計劃,而製程工藝提升的短期目標則是實現5G通信設備晶元的供應——這說明華為會優先保障通信設備領域的晶元供應。

而此前華為的天罡晶元因為工藝要求為7nm,這個水平短期內華為依靠自身無法突破,所以我認為華為在自救的同時,或許也會寄希望於國內光刻機企業的自主研發及技術突破,這對於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企業來說也是一次機遇。


第三,華為在手機Soc晶元上或許另有打算,或者選擇戰術性的退卻。

從這則信息中看不到關於手機晶元的內容,這里就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華為仍然寄希望於美國能允許高通將其高端晶元銷售給華為,這實際上也並非不可能,畢竟美國大選即將塵埃落定,存在一定的轉圜機會,但這種「許可」無法解決華為的戰略目標,所以即便真的可以使用高通晶元,那麼華為也只是作為一種過渡。

另一種可能性更大——與國內企業共同攻關高端光刻機技術及製程工藝技術,這是一個需要更長時間與技術投入的工作,但這才是美國最為忌憚的傾向,一旦中國相關企業在這方面有了較大的進步,那麼美國相關企業內部就要承壓, 甚至美國會先於中國取得重大突破前給華為解封——以分化國內對於基礎技術的研發——這一點也值得警惕。

這就需要我們對於戰略目標的專注與堅持。

從以上三個消息來看,華為的處境實際上已經在發生本質上的好轉——中國整個 科技 界包括國家力量已經注意到了我們的「短板」,並且意識到了發展半導體技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所以說 雖然麒麟停下了,但是華為沒停下,中國 科技 更是開啟了動員。

如果說五年後中國半導體產業能夠跟美國分庭抗禮,甚至已經能望其項背,我覺得屆時我們都會「感激」美國在近兩年對華為的制裁與打擊、對中國 科技 界的制裁與打擊,正是因為美國不留餘地的制裁,才讓我們又一次被「喚醒」。

在這兩年之前,中國 科技 新興力量崛起,其實已經有浮躁的風氣盛行,那時候的繁華更像是空中樓閣,但是作為局中人的我們卻樂在其中。

正是在這個時候,美國強硬地給中國企業潑了一盆帶著冰渣子的冷水,雖然我們受傷不輕,但終究清醒了過來,看到了許多我們之前沒有看到的真相—— 我認為當前受到的「技術欺壓」從這個層面講更類似於「交學費」,雖然學費十分昂貴,但我們並非一無所得。

我們當前需要做的就是趁著再次清醒,不遺餘力地抓住機會,去迅速補上這個被美國人發現並指出來的「短板」。

當前國內比較大的問題在於市場上的聲音過於混亂,國家層面對於半導體行業的支持其實已經開始啟動,但在輿論上還存在著許多「雜音」。在我看來,國家對半導體行業的支持,並不是只是為了幫助華為解決晶元生產難的問題,根本在於對整個5G產業的支持,所以它對於國內許多 科技 企業來說都是一次重大的機遇,而華為因為技術領先在當下階段反而屬於「付出」較多的企業。


我們必須要認清一個事實—— 中國5G的騰飛不能只靠華為一家企業,華為也不可能憑借一家之力將業務布置到半導體相關的每個環節上,因為發展半導體技術受益的更不是只有華為一家。 所以光刻機企業要給力一點,配合國家走高性能光刻機的研發路線;EDA軟體企業也要給力一點,晶元架構技術研發企業也要給力一點,甚至手機企業也應該大力支持國內企業基礎技術的研發…… 因為以後對於美國的趕超,必然是以集群的模式趕超。

用一句話來說,美國是以矽谷眾多企業的力量圍剿中國 科技 ,那中國 科技 也必然要誕生許多跟矽谷中那些公司能相提並論的企業,到時候華為面對的不再是矽谷,而可能只是矽谷中的一家公司,比如說蘋果,那麼中國 科技 不勝也勝了。

幸運的是,中國市場目前存在這樣的機會,也有這樣的市場容量以及發展環境,對中國 科技 企業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好時代。

可能唯一欠缺的,是很古老的一種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用不著著急,只要方向對,只要持之以恆並眾志成城,我想美國有機會再經歷一次「中國速度」。


熱點內容
手機wps密碼怎麼取消密碼 發布:2025-02-04 00:51:44 瀏覽:593
演算法邏輯表 發布:2025-02-04 00:51:44 瀏覽:238
零售股票如何配置主線 發布:2025-02-04 00:51:07 瀏覽:945
預演算法施行時間是 發布:2025-02-04 00:50:30 瀏覽:339
世界ol上傳照片 發布:2025-02-04 00:34:13 瀏覽:60
有初始化的數組編譯提示重復定義 發布:2025-02-04 00:33:21 瀏覽:583
家裡電腦wifi密碼怎麼改 發布:2025-02-04 00:27:35 瀏覽:409
手機網頁緩存視頻 發布:2025-02-03 23:38:48 瀏覽:835
agnes演算法 發布:2025-02-03 23:38:05 瀏覽:38
私密上傳在哪 發布:2025-02-03 23:33:04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