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稅和蘋果稅哪個好
㈠ 蘋果收取高額蘋果稅,安卓竟也有「安卓稅」
蘋果的應用商店會對軟體開發者收取30%的高額蘋果稅,遭到了多方吐槽。那麼安卓有沒有安卓稅呢?
其實安卓也存在著這一現象,只不過是沒有蘋果囂張。相比起「蘋果稅」,「安卓稅」並不會對所有的軟體消費都進行抽成,主要抽成對象都是那些支持氪金消費的手游。
安卓用戶不了解安卓稅,是因為安卓用戶在充值 游戲 時,安卓應用商店已經默默抽走了部分提成。並且華為、OPPO、vivo、魅族等手機廠商聯合創建了廳判一個硬核聯盟。
光是這個喚伏洞聯盟就壟斷了國內70%左右的 游戲 渠道,並且這個聯盟對這些手游的抽成達到了50%甚至是70%。也就是說,安卓稅某種程度上遠高於蘋果稅。
對於高額的安卓稅,安卓廠商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表示自己並和枯不像蘋果那樣只提供渠道,他們還要承擔起 游戲 運營維護的責任。實際上,運營維護 游戲 的成本很低,這種高額的稅費並不利於市場良性發展。
㈡ 蘋果應用商店傭金比安卓高,你如何看待傭金差異
事實上,關於蘋果的爭議是不是兩天。還有許多養蘋果的前昌開發人員,但無助的蘋果拒絕妥協。
關於Apple的提取委員會的訴訟程序是2011年的第一個,由Robert Chili和三個iPhone用戶提出。
但蘋果說,他還有很多錢,蘋果,蘋果,蘋果和維修。另一方面,在Apple啟動App Store之前,軟體開發人員支付了50%至70%的工作成本。 Apple(30%)收取的傭金金額遠低於此。
後來,蘋果也妥協,使用15%的收費標准使用年收入的小型開發商,但這仍然難以平靜。
站在當前節點中,我認為蘋果仍將在隨後的反壟斷訴訟中不利。主要原州缺因是新一輪的反壟斷波浪是開放的,無論是美國人還是歐洲,還是中國互聯網巨頭的壟斷行為都會面臨更嚴重的限制,因為這些互聯網巨頭依靠自己的壟斷,而且獲得不正當的興趣是更批評的是這種壟斷行為影響了技術的創新。和技術進步。
這是案例,亞馬遜,Facebook等,中國的阿里,騰訊,美國代表團等。
㈢ 30%的"安卓稅"來了,谷歌揮動收割鐮刀
在"蘋果稅"無休止的矛盾與對抗之中,"安卓稅"也即將落地。
外媒報道稱安卓(Android)系統母公司谷歌(Google)將從明年開始執行應用商店規則。規則細節方面會要求在Google Play商店發布安卓(Android)應用的開發者必須使用谷歌應用內的支付系統。開發者將不能再使用其獨立支付系統,屆時,開發者應用內購買的收入將被谷歌抽取30%的分成。目前,谷歌為應用開發者留出了一年的時間來調整接入谷歌應用內的支付系統,最後截止日期為2021年9月30日。
同為30%抽佣,安卓/iOS收割方式存在差異化
關於應用內購買抽成30%的這套規則應用開發者們最熟悉不過了,屢屢被提及以至於成為公眾認知般的存在。
2007年,谷歌(Google)以Apache(Web伺服器)免費開源許可證的授權方式,發布了Android的源代碼。開源和免費成為安卓系統的代名詞,什麼"Google Play商店發布安卓(Android)應用的開發者必須使用谷歌應用內的支付系統","谷歌抽取30%的分成"這些規則壓根兒就沒有或者存在過但並沒有被執行。
相比較蘋果App Store一經推出便附著存在的"蘋果稅",谷歌的"安卓稅"更像是一場大型收割。初期的免費、開源策略使得安卓系統很快打開市場局面,到2018年,安卓系統占據了智能手機市場87%的份額,谷歌I/O2019大會上,官方披沒敬露的全球運行安卓系統的設備數量已經突破25億台。待系統生態構建完善且體量已具規模之際谷歌揮舞起了收割的鐮刀。
IOS/安卓都抽水,蒼天饒過誰?
在此之前,跳開谷歌應用內的支付系統開發者們只需支付2%左右的稅費,按照谷歌規則強制接入後開發者應用內購買被抽取30%的分成直接觸及應用開發者的切身利益。
不接入谷歌應用內支付系統,不交出應用內購買30%的抽佣,不排除安卓(Android)應用的開發者被踢出局的可能性。如此,應用開發者大多應該會如同面臨"蘋果稅"那樣向谷歌妥協。作為消費者,其實也沒能置身於「蘋果稅」、「安卓稅」事外,應用開發者被抽佣意味著利潤縮水成本增加,而這些增加的成本將賀察豎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安卓/iOS都抽水,蒼天饒過誰?
谷歌方面透露,現有政策有要求過應用開發商在應用內購買交易時使用谷歌的支付系統,只不過該政策一直沒有執行。在筆者看來此刻谷歌給出應用開發者強制性接入谷歌支付系統並開啟收佣模式或與蘋果公司的出發點是一致的。
在一次App Store反壟斷投票結果判定蘋果公司敗訴之後,蘋果公司強調了自己的做法和原則,其中有一個觀點是蘋果公司所抽取的30%傭金與App Store巨大的運營成本相互抵消了。也就是說App Store 30%"蘋果稅"的存在是蘋果公禪大司出於支出營收平衡的綜合考量。谷歌的整個安卓生態也運作了十幾年,迭代出了11個大版本。也到了關乎"營收與支出"平衡考量的時候了。
"安卓稅"助攻華為鴻蒙OS?
谷歌給應用開發者們下達了"安卓稅"的最後通牒,這一波操作是否在為華為的鴻蒙OS構建做助攻呢?
2020年華為開發者大會"HDC Together"上鴻蒙操作系統升級到2.0版本(HarmonyOS 2.0),同時官方宣布向大屏、手錶、車機終端設備開源。即將到來的12月華為也將推出"鴻蒙"系統的手機版本,明年華為的手機將全面支持"鴻蒙"系統。
在艱難險阻面前,華為毅然走上了已經躺著微軟和三星電子的移動端操作系統構建之路。
此刻,谷歌突然模仿起蘋果來揮舞鐮刀收割"安卓稅",一個是提前告知,一個臨時起意勢必造成應用開發者的不適,矛盾與對抗不可避免。在同樣持續的30%抽佣對抗中,蘋果同意了暫免部分企業的蘋果稅,為期三個月。談不上蘋果方面的妥協退讓,但至少打破了不可能退步的局面。
矛盾有了,對抗起了,"安卓稅"要上線了,華為鴻蒙OS也慢慢有微妙變化了,後來的市場格局怎麼樣了?誰知道呢?
文 丨 李民民 丨大叔丨 科技 發燒友丨撰稿人 丨 偽設計師
㈣ 庫克對荷蘭、韓國低頭,卻無視中國果粉
蘋果稅一直以來都是極具爭議性的話題。這個所攜敏謂的蘋果稅,其實就是蘋果公司和軟體開發商簽訂的協議。在這個協議的助攻下,蘋果用戶付款的時候需要比安卓用戶多付錢,這部分的錢就是蘋果稅。
雖然,蘋果稅不多,但是合理嗎?
希望未來我國也能學習荷蘭、韓國一樣,針對蘋果稅下手,讓這樣的不合理收費從此在我國消失,也讓蘋果看看,中國也不是好惹的,要是惹翻了,也是不好辦的!
㈤ 同等價格的蘋果手機和華為手機誰的納稅多
蘋果手機高昂的價格有目共睹,究其原因,其中之一是因為其高昂的稅費。對比同價格的華為,稅費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讓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買一部8000元的蘋果手機要交多少稅?
從iphone的產地來看,全球大概有一半的iphone手機是在鄭州保稅區的富士康代工廠生產。從該代工廠出產的iphone手機,要交的稅費包括增值稅、附加稅、企業所得稅以及進口環節的關稅(從保稅區到國內市場算進口)等。
如果一部蘋果手機售價為8000元,大概倒推一下各類稅費的金額:
1.關稅
綜上,銷售一部價值8000元的華為手機應繳納的各類稅費估算應為400.4+48+757.9=1206.3元
僅從這樣的簡單計算就可以看出,不考慮其他費用支出,相同成本和相同售價下一部蘋果手機比一部華為多了約487元的稅,這其中就包括了一部分是關稅。可能你就要問了,很多蘋果手機明明是在中國產的,為什麼還要徵收關稅?
其實富士康在中國大陸生產蘋果手機,我們稱之為委託加工。委託加工的意思是加工成成品之後,都要出口出去,不能留在本國,政府就先不征進口環節的稅。
富士康加工完畢之後,如果把手機拉到美國再拉回來,我們就說是國外一日游,那太費勁了。於是,中國海關採取了一種變通的辦法,富士康把手機生產出來之後就先拉到中國蘋果總部,海關再辦理稅收手續。
中國海關對蘋果手機征完關稅、增值稅等稅後,蘋果就可以直接在中國大陸銷售。而像美國本土銷售的蘋果手機,沒有這些環節的稅款,所以相對來講就比較便宜, 這也就是中國蘋果手機的售價高於其它國家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