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開發通信
Ⅰ android開發中跨進程通信有幾種方式
Android進程間通信的幾種方式 定義多進程
第一:Android應用中使用多進程只有一個辦法(用NDK的fork來做除外),就是在AndroidManifest.xml中聲明組件時,用android:process屬性來指定。
不知定process屬性,則默認運行在主進程中,主進程名字為包名。
android:process = package:remote,將運行在package:remote進程中,屬於全局進程,其他具有相同shareUID與簽名的APP可以跑在這個進程中。
android:process = :remote ,將運行在默認包名:remote進程中,而且是APP的私有進程,不允許其他APP的組件來訪問。
第二:多進程引發的問題
靜態成員和單例失效:每個進程保持各自的靜態成員和單例,相互獨立。
線程同步機制失效:每個進程有自己的線程鎖。
SharedPreferences可靠性下降:不支持並發寫,會出現臟數據。
Application多次創建:不同進程跑在不同虛擬機,每個虛擬機啟動會創建自己的Application,自定義Application時生命周期會混亂。
綜上,不同進程擁有各自獨立的虛擬機,Application,內存空間,由此引發一系列問題。
第三: 進程間通信
Bundle/Intent傳遞數據:
可傳遞基本類型,String,實現了Serializable或Parcellable介面的數據結構。Serializable是java的序列化方法,Parcellable是Android的序列化方法,前者代碼量少(僅一句),但I/O開銷較大,一般用於輸出到磁碟或網卡;後者實現代碼多,效率高,一般用戶內存間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傳輸。
文件共享:
對同一個文件先後寫讀,從而實現傳輸,Linux機制下,可以對文件並發寫,所以要注意同步。順便一提,Windows下不支持並發讀或寫。
Messenger:
Messenger是基於AIDL實現的,服務端(被動方)提供一個Service來處理客戶端(主動方)連接,維護一個Handler來創建Messenger,在onBind時返回Messenger的binder。
雙方用Messenger來發送數據,用Handler來處理數據。Messenger處理數據依靠Handler,所以是串列的,也就是說,Handler接到多個message時,就要排隊依次處理。
AIDL:
AIDL通過定義服務端暴露的介面,以提供給客戶端來調用,AIDL使伺服器可以並行處理,而Messenger封裝了AIDL之後只能串列運行,所以Messenger一般用作消息傳遞。
通過編寫aidl文件來設計想要暴露的介面,編譯後會自動生成響應的java文件,伺服器將介面的具體實現寫在Stub中,用iBinder對象傳遞給客戶端,客戶端bindService的時候,用asInterface的形式將iBinder還原成介面,再調用其中的方法。
ContentProvider:
系統四大組件之一,底層也是Binder實現,主要用來為其他APP提供數據,可以說天生就是為進程通信而生的。自己實現一個ContentProvider需要實現6個方法,其中onCreate是主線程中回調的,其他方法是運行在Binder之中的。自定義的ContentProvider注冊時要提供authorities屬性,應用需要訪問的時候將屬性包裝成Uri.parse("content://authorities")。還可以設置permission,readPermission,writePermission來設置許可權。 ContentProvider有query,delete,insert等方法,看起來貌似是一個資料庫管理類,但其實可以用文件,內存數據等等一切來充當數據源,query返回的是一個Cursor,可以自定義繼承AbstractCursor的類來實現。
Socket:
學過計算機網路的對Socket不陌生,所以不需要詳細講述。只需要注意,Android不允許在主線程中請求網路,而且請求網路必須要注意聲明相應的permission。然後,在伺服器中定義ServerSocket來監聽埠,客戶端使用Socket來請求埠,連通後就可以進行通信。
Ⅱ Android基於vsomeIp3與VDC或者VIU通信
部門需要開發一款App用於演示VDC或者VIU的功能,進一步控制汽車部漏脊件做出反應
作為一個對硬體,甚至對汽車沒一絲了解的Android開發,第一時間並不想跳出舒適圈,腦子里立馬浮現出一個場景,同一區域網內直接使用Socket通信。說干就干,啪啪啪,編碼完成,一個基於C/S架構的Demo完成,領導看了看,有沒有一種可能,板卜搜哪子上不需要重新寫程序,直接使用板子已有的someIp協議進行通訊。what?
SOME/IP全稱Scalableservice-Oriented Middleware over IP,基於IP的可擴展面向服務的中間件,是一種專用於汽車嵌入式的客戶端/伺服器通信機制,訪問方式分別為事件通知event和RPC遠程調用
Message ID(Server ID) :16bit,服務的ID,標識出一個服務;
Message ID(Method ID) :16bit,方法的ID,表示出一個方法;
Length:報文長度,32bit,標識從request ID到報文結束的總長度;
Request ID(Client ID) :客戶端ID,16bit。區分不同的客戶端;
Request ID(Session ID) :會話ID,區分同一個客戶端的多次調用;
Protocol Version :協議的版本號,固定值為x01;
Interface Version:服務介面版本;
Message Type :報文類型,在AUTOSAR中,總共包含五種,包括REQUEST,REQUEST_NO_RETURN,NOTIFICATION,RESPONSE,ERROR;
Return Code :返回碼,包括四種,REQUEST,REQUEST_NO_RETURN,NOTIFICATION,RESPONSE;
Payload :數據段,用於放置需要傳輸的數據
平時開發App,Android的主要的開發語言是java和kotlin,那如果我們能通過java直接構建型碼Someip消息體是否就能正常通信了?然後悲哀的發現光是按標准組建消息體 就是一個難度不小的挑戰,更別說還要能構建通信通道,正常解析數據。又是一頓google search,發現BMW開源了一個實現someip的庫vSomeIp
查看這個庫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名字非常數據的文件CMakeLists.txt,Android開發中使用JNI的方式調用函數,通過Cmake構建so庫好像都跟這個文件有關,那是不是意味著Android可以通過JNI 的方式調用vSomeIp庫,從而實現與硬體的通訊
基於上個git項目,其實已經能夠完成單個應用內的someip通訊了,所以對於那個git項目已有的配置就不多做描述了。
但是要想與VDC或者VIU在一個區域網環境內通訊還要另外做配置。
以上是Android作為client端 基於someip協議與硬體通訊的一個大致配置,本人已驗證,可行,撒花~~
Ⅲ 安卓開發需要學習什麼_學安卓軟體開發需要什麼基礎
一:JavaSE編程
Java是一種面向對象的開發語言,Android操作系統的應用層使用Java語言來開發,所以要想進行Android開發必須有良好的Java基礎。這一階段的學習,要牢固掌握Java中的基本語法,掌握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思想,及開發工具的使用。之後學習常用類,多線程等高級特性,學習Java網路編程,了解網路通訊結構,掌握資料庫語言及JDBC對資料庫的訪問,了解數據結構與演算法,設計模式,項目開發工具的使用等內容。為後續的學習打一夯實的基礎。
二:Android基礎應用開發
這一階段的學習主要是掌握Android的系統架構,熟悉整個android開發環境的搭建,以及的常用命令和工具的使用,熟練掌握Andoid的UI開發,包括使用標准控制項,以及自定義各式各樣的UI控制項,配合動畫部分的使用,讓自己UI設計更加炫麗更加吸引。最後在自己的應用中植入廣告,發布到Market中,享受掙錢的樂趣。
三:Android核心組件開發
精通Android應用開發核心組件的使用,包括Acitivity窗口活動管理;連接各個組件起到通訊作用的Intent信使;存在於服務端不可見的Service組件;為數據提供共享的;之後要掌握Andorid中很實用的數據存儲,以及復習Java中御兆的網路技術,並將它結合到android的開發當中,特別是常用的http通信,以及XML,Json數據的解析。中間通過不同項目讓我們去強化該部分的知識。
四:Android深入開發
通過前面的三個階段的學習,這一階段主要是把前面的內容作為基礎,結合一些實際的應用,讓Android開發更加多樣化,當然臘搜需要一些練習了,不妨可以嘗試一下多媒體方面,如:音視頻播放,照相機,鬧鍾等;常用設備方面,如:GPS,重力感測器,指南針等;還有基本的Android圖形開發,繪制自己的View部件以鎮局租及通過Bitmap對圖片作一些處理。然後在此基礎之上,學習高級的游戲開發引擎,2D,3D的圖形處理。
Ⅳ android開發中跨進程通信有幾種方式
在android SDK中提供了4種用於跨進程通訊的方式,Activity、Content Provider、Broadcast和Service。
介紹
Activity可以跨進程調用其他應用程序;
Content Provider可以跨進程訪問其他應用程序中的數據;
Broadcast可以向android系統中所有應用程序發送廣播;
Content Provider返回的是Cursor對象,而Service返回的是Java對象,這種可以跨進程通訊的服務叫AIDL服務;
Ⅳ 了解Android進程間通信的四種方式
由於應用程序之間不能共享內存。在不同應用程序之間交互數據(跨進程通訊),在android
SDK中提供了4種用於跨進程通訊的方式。這4種方式正好對應於android系統中4種應用程序組
件:Activity、Content Provider、Broadcast和Service。其中Activity可以跨進程調用其他應
用程序的Activity;Content Provider可以跨進程訪問其他應用程序中的數據(以Cursor對象形
式返回),當然,也可以對其他應用程序的數據進行增、刪、改操 作;Broadcast可以向
android系統中所有應用程序發送廣播,而需要跨進程通訊的應用程序可以監聽這些廣播;
Service和Content Provider類似,也可以訪問其他應用程序中的數據,但不同的是,Content
Provider返回的是Cursor對象,而Service返回的是Java對象,這種可以跨進程通訊的服務叫
AIDL服務。
Ⅵ Android-Handle(線程間通信)詳解
線程間通信是在Android開發中比較經常遇到的,我們刷新UI界面一般是通過子線程做完某些事情後,要改變主頁面就要通過數據的通信,讓主線程接收到信息後自己改變UI界面。
1. Handle 先進先出原則;
2. Looper 類用來管理特定線程內對象之間的消息交換(MessageExchange);
3. Message 類用來保存數據。
1.Looper: 一個線程可以產生一個Looper對象,由它來管理此線程里的MessageQueue(消息隊列);
2.Handler: 你可以構造Handler對象來與Looper溝通,以便push新消息到MessageQueue里;或者接收Looper從Message Queue取出)所送來的消息;
android.os.Message的主要功能是進行消息的封裝,同時可以指定消息的操作形式,Message類定義的變數和常用方法如下:
在整個消息處理機制中,message又叫task,封裝了任務攜帶的信息和處理該任務的handler。message的用法比較簡單,但是有這么幾點需要注意:
在使用Handler處理Message時,需要Looper(通道)來完成。在一個Activity中,系統會自動幫用戶啟動Looper對象,而在一個用戶自定義的類中,則需要用戶手工調用Looper類中的方法,然後才可以正常啟動Looper對象。Looper的字面意思是「循環者」,它被設計用來使一個普通線程變成Looper線程。所謂Looper線程就是循環工作的線程。在程序開發中(尤其是GUI開發中),我們經常會需要一個線程不斷循環,一旦有新任務則執行,執行完繼續等待下一個任務,這就是Looper線程。使用Looper類創建Looper線程很簡單:
這是在子線程中創建Handler的情況,如果在主線程中創建Handler是不需要調用 Looper.prepare(); 和 Looper.loop(); 方法。
Handler是更新UI界面的機制,也是消息處理的機制。我們可以通過Handle發送消息,也可以處理消息。
Android在設計的時候,封裝了一套消息創建、傳遞、處理機制,如果不遵循這樣的機制就沒有辦法更新UI信息,就會拋出異常。
創建Handler實例化對象時,可以重寫的回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