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卓系統 » html5appandroid

html5appandroid

發布時間: 2023-06-09 01:17:10

1. 如何將html5程序打包成Android應用

將HTML5打包為Android應用可以使用HBuilder

下載安裝完畢後操作步奏如下:

  1. 點擊文件->新建->新建移動APP

2. 怎樣 用html5開發android app

下載安裝MyEclipse2014,Android SDK,eclipse(需配置Android開發環境)
java和Android環境安裝與配置,將另寫經驗分享,讀者也可網路參考其他相關資料,自行安裝
打開MyEclipse2014,新建一個HTML5 Mobile Application Project,命名,例如:hello

html5程序在工程www目錄下編輯;
編輯好我們的html5程序,下面就要開始學習打包了

這里介紹兩種打包方式:1、PhoneGap Build Service 打包
PhoneGap官網有相關教程可參考,不具體介紹
2、android SDK +eclispe 打包

android SDK +eclispe 打包(前提已配置好,android開發環境):
Step1、啟動eclipse,新建Android Application Project,即Android工程,命名,例如:hello

Step2、將前面Myeclipse2014中編輯好的HTML5程序(www整個目錄)拷至剛剛在eclipse新建hello工程對應assets目錄下面

Step3、下面要做的就是如何將我們的HTML5程序在Android應用中啟動,這里我們要使用Android系統自帶的WebView控制項(具體信息參考Adroid開發文檔)---在工程下找到res->layout->activity_main.xml並打開,向裡面插入WebView控制項,編輯好自己想要的樣式

Step4、在主程序入口,用剛剛編輯好的WebView控制項將HTML5程序引入,此時,主體功能已實現,編譯工程即可得到apk

3. HTML5能取代Android和iOS應用程序嗎

大量新生移動設備的興起,改變了互聯網的未來。在技術的發展上,HTML5會取代App應用嗎?或者說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取代呢?在HTML5規范中,已經加入了相機、磁力羅盤、GPS信息的支持。很多新興瀏覽器也已經開始支持這些新特性。能否用一個統一的HTML5來替代android和ios並行開發的雙重成本呢?以下譯自Michael Mahemoff的一篇文章,詳細分析了HTML5能否取代Android和iOS應用程序。

介紹

移動應用程序(App)和HTML5都是目前最火的技術,二者之間也有不少重疊之處。在移動設備瀏覽器里運行的html5的web頁面,也可以重新打包成不同平台上運行的app。目前很多瀏覽器都有很好的跨平台支持,(譯註:firefox居然可以在android中使用和windows下同樣的瀏覽器內核),HTML5的web方案,對開發者來說更為方便。完成一次,即可多平台使用。但這確實可行嗎?仍然有許多必要原因,使得開發者選擇了app開發。很明顯,很多人已經在這么做了。本文將詳細分析兩種方案的優劣。

功能豐富

正方:App里可以開發出更豐富的功能

我們把移動功能分成兩類。程序本身和程序與系統的結合。比如android里,加入widget圖標或者通知提醒之類的。App對這兩者都沒問題。不用多說,這是肯定的。

反方:APP是挺強,但Web也正在迎頭跟進

確實很多原生app實現的功能是HTML5望塵莫及的。不管你的web做的再牛,如果停留在一個沒有攝像頭支持的沙盒中,很多場合還是玩不轉。幸運的是,現在沒有這樣的沙盒限制了。如果你需要你的web照相片,可以做一個負責照像的app,再把你的web打包進這個應用裡面。開源的PhoneGap框架是這么乾的。這樣widget,手機提醒也都沒問題了。

但這種混合開發的問題在於,增加了復雜性,而且不象傳統web那樣可以直接在瀏覽器里運行。這個問題短時間內恐怕沒轍。好在現在網路標准在不斷的高速擴充,先進的瀏覽器也在一直跟進。Android 3.1已經支持camera了。iOS瀏覽器也支持WebSocket和設備方向檢測了。

總得來說,移動設備在發展,而web也同樣在快速變化。桌面瀏覽器本身,有5家主要瀏覽器開發商在改進現有標准,豐富新的功能。所以原生App在快速前進,同時,web也在縮小差距。

運行效率

正方:原生APP速度更快

原生APP沒有瓶頸,而且可以直接調用GPU加速、使用多線程。

反方:現如今Web已經快多了,而且多數應用也用不著那麼快。

這說法有點落伍了。Chrome發布之時帶來的Javascript V8,給Web速度帶來的飛躍。而現在,計算速度變得更快了:

圖片處理引擎已經使用web加速。現在硬體加速也已經開始應用了。看看用上硬體加速的canvas(圖表來源)

要開發3D游戲的就不用抬杠了,但對於平而來說,新聞、郵件、時間管理、社交網路,這些用Web都夠用了。試試Steve Souders的手機性能測試工具。 另外,越來越多的框架結合WebGL,可以發揮OpenGL的優勢了。比如ImpactJS,幫助開發JS游戲。

開發感受

正方:原生APP好寫

原生APP使用強壯的程序語言(Java, Objective C, C++)。適合寫復雜程序,經過歷史驗證,API豐富。在桌面環境可以方便的用模擬器測試。而Web程序的runtimes和亂七八糟的各路瀏覽器讓人頭大。

反方:一般都是Web更簡單,特別是需要兼容不同設備的時候。

Web最初的功能只限於文檔展示,而不是程序應用,貌似最近倆星期才有了JS。但有了JS後,web的世界馬上就不一樣了。更何況web不只是靜止的,HTML5,CSS3,EcmaScript Harmony(誰知道這是什麼?)都給開發者極大幫助。你是喜歡C++,java, JavaScript,那你的個人愛好,也是基於你已經攢下的代碼。但是現在沒人能否認JavaScript也和前者站在同一擂台上。

瀏覽器/runtime的互不兼容(碎片),反過來看做APP也是一樣。用Java寫了Android app,然後又要面對iOS的Objective C。如果能寫一個程序,馬上能在Android和iOS上運行,多省事啊。這咱還沒提WebOS, BlackBerry,Windows Mobile呢。當然,這是理論上的。要是想讓程序在每個平台都跑得很漂亮,得做不少調試和妥協。這對很多原生APP也是一樣的。不同OS版本,不同的設備。。。

所謂的Web碎片化,一直都是如此。但好消息是現在已經有很多不錯的解決辦法。Modernizr庫,用得好的話,可以幫你兼容一大批主流設備,不管是啥系統,哪個牌子的。看看我們2011年的Google IO演示。

用戶體驗

正方:原生APP更切合原有平台

操作感受的定義之一,就是用戶希望在你的程序里,用與系統連貫統一的方式來操作。不同的平台,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習慣。比如長按按鈕會有啥反應。你不能指望用一套統一的HTML5 App去滿足所有用戶。

此外,整個平台的操作感受都由用平台自有的軟體庫協調。直接調用平台工具包就能直接免費獲得完整支持。

反方:我們Web有自己的傳統,你要特想做原有平台那種感覺的web,也一樣能做出來

前面說了,Web開發的方式,是先做一個大體適合所有平台的版本,然後再針對不同平台不斷改進。當這些改進主要是針對功能時,你可以選擇幾個你最關心的平台做優化。類似於瀏覽器檢測。技術論壇里的悲催技術員們,經常抱怨這事。太多不同的瀏覽器版本了。不過如果你優先關注兩三種主流平台,是值得為他們多花點時間做做優化。

web本來就有自己的操作感受。我們也可以說,不同的默認瀏覽器以及運行環境造就了獨特的"Web感受"。從更廣的角度看,這本身就是一種用戶公認的方式。此外,還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並不遵循移動設備的原生操作習慣,人家也成功了。想想你最喜歡的手機游戲的界面?很多更傳統的app也是一樣,比如Twitter客戶端。

傳播途徑

正方:原生應用更容易接觸客戶

象Google Play和Apple Store這樣的app發布機制這幾年勢不可擋,推動了整個移動行業。每個程序員都能在市場里發布自己的應用。用戶都擠在市場里瀏覽,搜索,接受推薦。不僅如此,只要你的程序夠好,現有用戶的打分會幫助你說服更多新的客戶。

反方:其實web才容易接觸到客戶

通過web找到內容,這是經過論證的可靠途徑。利用URL,每一項發布的內容都有一個獨立的地址,包括在網站上發布的應用程序。搜索引擎幫助發現內容,其他網站提供鏈接,還有一些類似應用市場的分類網站。用戶還可以郵件、簡訊、在社交網站分享你的鏈接。你的應用鏈接可以直接在不同設備上直接打開。

web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分系統,但這個情況也在發生改變。往下看。。。

收費

正方:App收費:應天意,順民生

「六歲孩子午飯時做app,$3一個,賣出幾百萬」。最近常聽看到這樣的新聞。各種大小廠商也跟著蜂擁而至,等著圈錢。應用商點幫開發商直接收費。最簡單的辦法,一次性收費。也有在app里再另行收費或者做訂閱收費的,這幫助開發商贏得長期穩定的回報。

此外,傳統網站的廣告、贊助,在app里也同樣適用。

反方:網站賺錢,從來都不是問題。現在機會還越來越多

Web能成為現在社會的推動力,有能力用多種方式取得回報,這是基本條件。雖然使用付費並不普遍。但SaaS的模式已經相當普及了。成功案例包括Google Apps,37Signals的系列產品,各類郵件的收費版。另外,直接收費並不是web應用的唯一模式。廣告、會員鏈接,贊助,其他產品服務的交叉推廣都是可選的模式。

看著能在應用市場里直接賺錢而眼紅的Web開發商們,你們不能直接把你的URL發進市場,但是做一個瀏覽web的app的殼子來連到自己的web上怎麼樣?現在市場中如果不說數以千計,至少也有上百的app這么幹了。有些包裝的好的,你甚至察覺不到他是一個web程序。

以後應用市場會直接支持web程序嗎?這個現在還不好說,但去年Google已經建了個Chrome web store。雖然還只能從桌面電腦放問,但這已經挑起了瀏覽器廠商的興趣。現在還只是個初步概念,但看起來挺有前途。

結論

現在還看不出完勝的一方。有些應用適合做app,有一些適合用html5。目前的情況,原生APP肯定是一個很重要的選擇。上面提到的混合式開發,可能是一個不錯的妥協方案。能用web的時候用app調用web。web實現不了的功能用app開發。

4. 如何將html5程序打包成Android應用

問題分析:

html5網站主要由html+css+js的形式組成,需要使用瀏覽器進行展現。

Android需要使用Java語言來開發,對於前端工程師來說,無疑是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隨後出現了很多打包工具,來協助我們將網頁元素打包成手機app,將我們編寫的html轉化為Java語言。

解決方案:

推薦一款我們常用的打包工具:HBuilder。

該工具不僅提供了Android應用打包,還可以直接連接手機進行調試,配合HTML5+可以實現很多Android原生的功能。比如:掃碼二維碼,拍照,搖一搖等等。

具體操作步驟:

1、真機調試

勾選Android復選框,如果使用Dcloud公用證書的話,可以直接進行打包,手機可以安裝使用。如果需要上傳發行到第三方應用平台的話,需要使用自有證書,自用證書可以使用JRE自帶的創建和管理數字證書的工具Keytool來生成自有證書,生成過程是免費的。

勾選Android選項後,在下方表單中填寫Android包名,為保證唯一性,可以使用自有網站域名的反寫方式加上應用名稱。如果使用自有證書的話,還需要填寫證書別名,密鑰密碼,證書文件。

填寫完畢後,點擊打包,即可生成apk文件。

其他注意事項:

1、在開發過程中,不需要進行打包,應更多的使用真機調試,可以節約很多時間。

2、開發完畢後,盡可能在各種版本的android機器上做一下測試,因為一些網頁的樣式在不同的android版本中呈現的效果略有不同。

3、重新編輯一下html5網站代碼,將一些網頁功能轉換為手機功能,比如網頁元素的<a>標簽跳轉,就應該使用Webview來完成。可以解決頁面切換白屏的問題,還可以提高網站在手機中的運行效率。

熱點內容
壓縮空氣有啥 發布:2025-02-08 14:26:01 瀏覽:702
python輸入一個數 發布:2025-02-08 14:26:00 瀏覽:448
普惠e卡最初密碼是多少 發布:2025-02-08 14:21:57 瀏覽:474
亞索後q腳本 發布:2025-02-08 14:21:06 瀏覽:324
官方源碼 發布:2025-02-08 14:09:25 瀏覽:437
python過濾器 發布:2025-02-08 14:05:06 瀏覽:617
火山幣演算法 發布:2025-02-08 14:04:49 瀏覽:669
jffs2解壓 發布:2025-02-08 13:55:15 瀏覽:388
如何向伺服器發送大數據包 發布:2025-02-08 13:55:12 瀏覽:662
伺服器pop地址是什麼 發布:2025-02-08 13:39:21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