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卓系統 » android新線程

android新線程

發布時間: 2023-06-04 18:17:37

『壹』 android創建子線程

創建後台線程的方法有多種,這里說三種,可以回去試試

1、使用Android系統工具類 AsyncTask(Params,Progress,Result)
AsyncTask是一個輕量級線程,三個泛型參數分別是 Params傳入參數,int型Progress為進度條進度,Result為返回值
要使用AsyncTask,必須繼承之並復寫其中的幾個重要的函數。
onPreExecute(), 該方法將在執行實際的後台操作前被UI thread調用。可以在該方法中做一些准備工作,如在界面上顯示一個進度條。
doInBackground(Params...), 將在onPreExecute 方法執行後馬上執行,該方法運行在後台線程中。這里將主要負責執行那些很耗時的後台計算工作。可以調用 publishProgress方法來更新實時的任務進度。該方法是抽象方法,子類必須實現。
onProgressUpdate(Progress...),在publishProgress方法被調用後,UI thread將調用這個方法從而在界面上展示任務的進展情況,例如通過一個進度條進行展示。
onPostExecute(Result), 在doInBackground 執行完成後,onPostExecute 方法將被UI thread調用,後台的計算結果將通過該方法傳遞到UI thread.

註:Task必須在UI線程中創建,並調用並且只能調用一次execute方法,該方法的參數為傳入的泛型Params。
其餘函數最好不要手動調用,容易造成線程崩潰。多次調用Task,容易造成線程池溢出。

2、使用Handler和HandlerThread
誤區: Handler handler = new Handler ();
handler.post(r);
這種做法看似創建了一個線程,但實際上handler只是直接調用Runnable中的run() 方法,而不執行線程的start()函數,所以這兩句代碼執行後,程序仍然在UI線程中執行。所以我們引入HandlerThread,因為HandlerThread中有一個Looper對象,用以循環消息隊列。
為了使用Looper,必須子類化Handler,並復寫它的構造函數。
class MyHandler extends Handler{
public MyHandler() {}
public MyHandler(Looper looper){
super (looper);
}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這里運行耗時的過程
}
}
}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函數用以接收消息,msg則是從UI線程中發出的消息,可以傳遞各種對象,根據這些對象和數值進行操作。
有了Handler子類,則可以在UI線程中進行創建和初始化
HandlerThread handlerThread = new HandlerThread( "backgroundThread" );
handlerThread.start();
MyHandler myHandler = new MyHandler(handlerThread.getLooper());
Message msg = myHandler.obtainMessage();
//....此處對msg進行賦值,可以創建一個Bundle進行承載
msg.sendToTarget();
之後如果需要調用線程,只要對handler傳入msg,就可以執行相應的過程了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HandlerThread 不隨Activity的生命周期結束而消亡,所以必須復寫Ondestory(),調用HandlerThread .stop()

3、使用線程同步 synchronized、 wait()、 notify()
使用線程同步機制synchronized實現多線程操作,相對來說比較復雜,但也是靈活性最佳、效率最高的一種做法,在產品開發當中也使用得最廣。本人水平相當有限,也只學得一點皮毛。
synchronized相當於一把鎖,當線程運行的時候,會同時有幾個線程訪問一個對象,對其進行操作或者修改。這可能引起很不良的後果(例如改變判定條件,或者在別的線程還沒使用完的時候對象已經被析構等等),所以必須對一些對象進行加鎖,保證它在同一時間只允許被一個線程訪問。
synchronized使用方法有兩種:
<1> 同步方法在方法名前加入synchronized關鍵字,則該方法在同一時間內只允許一個線程訪問它,其代碼邏輯較為簡單,但使用起來不太靈活,並且大大降低效率,耗時太長的同步方法甚至會使得多線程失去原本的意義成為單線程
<2>同步參數 對某一個代碼塊加鎖,並且以synchronized(obj)的方式,表明該代碼塊內的obj對象是線程同步的。這個做法使得代碼靈活性大大加強,縮小同步代碼塊的范圍,並且可以在不同的函數體和類內進行同步,唯一遺憾的是實現起來比較復雜,容易產生一些問題

而wait()和notify(),必須在synchronized鎖的代碼塊內執行,否則系統將會報錯。
有了以上基礎,就可以很容易的創建後台線程了

Private Runnable backgroundRunnable = new Runnabl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f(isFinish){
//.....
break;
}
for(;;){
synchronized(this){
//....寫耗時過程
wait();
}
}
}
}

UI線程中,就是一般的創建線程過程了
Thread backgroundThread = new Thread (backgroundRunnable);
backgroundThread.start();
這樣,在後台線程中會不斷的循環,當執行完一次過程以後就會wait()休眠。然後在OnTouchListener或者OnClickListener內相應的位置執行
synchronized(backgroundRunnable){
backgroundRunnable.notify();
}
當用戶觸摸屏幕產生一個event的時候,線程就會被喚醒,執行下一次循環。
最後,還是內存安全問題,必須復寫Activity中的OnDestory()方法,將標志量isFinish設為false,並且backgroundThread .stop()

『貳』 Android 中的「子線程」解析

Android 中線程可分為 主線程 和 子線程 兩類,其中主線程也就是 UI線程 ,它的主要這作用就是運行四大組件、處理界面交互。子線程則主要是處理耗時任務,也是我們要重點分析的。

首先 java 中的各種線程在 Android 里是通用的,Android 特有的線程形態也是基於 Java 的實現的,所以有必要先簡單的了解下 Java 中的線程,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在 Java 中要創建子線程可以直接繼承 Thread 類,重寫 run() 方法:

或者實現 Runnable 介面,然後用Thread執行Runnable,這種方式比較常用:

簡單的總結下:

Callable 和 Runnable 類似,都可以用來處理具體的耗時任務邏輯的,但是但具體的差別在哪裡呢?看一個小例子:

定義 MyCallable 實現了 Callable 介面,和之前 Runnable 的 run() 方法對比下, call() 方法是有返回值的哦,泛型就是返回值的類型:

一般會通過線程池來執行 Callable (線程池相關內容後邊會講到),執行結果就是一個 Future 對象:

可以看到,通過線程池執行 MyCallable 對象返回了一個 Future 對象,取出執行結果。

Future 是一個介面,從其內部的方法可以看出它提供了取消任務(有坑!!!)、判斷任務是否完成、獲取任務結果的功能:

Future 介面有一個 FutureTask 實現類,同時 FutureTask 也實現了 Runnable 介面,並提供了兩個構造函數:

用 FutureTask 一個參數的構造函數來改造下上邊的例子:

FutureTask 內部有一個 done() 方法,代表 Callable 中的任務已經結束,可以用來獲取執行結果:

所以 Future + Callable 的組合可以更方便的獲取子線程任務的執行結果,更好的控制任務的執行,主要的用法先說這么多了,其實 AsyncTask 內部也是類似的實現!

注意, Future 並不能取消掉運行中的任務,這點在後邊的 AsyncTask 解析中有提到。

Java 中線程池的具體的實現類是 ThreadPoolExecutor ,繼承了 Executor 介面,這些線程池在 Android 中也是通用的。使用線程池的好處:

常用的構造函數如下:

一個常規線程池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來實現:

執行任務:

基於 ThreadPoolExecutor ,系統擴展了幾類具有新特性的線程池:

線程池可以通過 execute() 、 submit() 方法開始執行任務,主要差別從方法的聲明就可以看出,由於 submit() 有返回值,可以方便得到任務的執行結果:

要關閉線程池可以使用如下方法:

IntentService 是 Android 中一種特殊的 Service,可用於執行後台耗時任務,任務結束時會自動停止,由於屬於系統的四大組件之一,相比一般線程具有較高的優先順序,不容易被殺死。用法和普通 Service 基本一致,只需要在 onHandleIntent() 中處理耗時任務即可:

至於 HandlerThread,它是 IntentService 內部實現的重要部分,細節內容會在 IntentService 源碼中說到。

IntentService 首次創建被啟動的時候其生命周期方法 onCreate() 會先被調用,所以我們從這個方法開始分析:

這里出現了 HandlerThread 和 ServiceHandler 兩個類,先搞明白它們的作用,以便後續的分析。

首先看 HandlerThread 的核心實現:

首先它繼承了 Thread 類,可以當做子線程來使用,並在 run() 方法中創建了一個消息循環系統、開啟消息循環。

ServiceHandler 是 IntentService 的內部類,繼承了 Handler,具體內容後續分析:

現在回過頭來看 onCreate() 方法主要是一些初始化的操作, 首先創建了一個 thread 對象,並啟動線程,然後用其內部的 Looper 對象 創建一個 mServiceHandler 對象,將子線程的 Looper 和 ServiceHandler 建立了綁定關系,這樣就可以使用 mServiceHandler 將消息發送到子線程去處理了。

生命周期方法 onStartCommand() 方法會在 IntentService 每次被啟動時調用,一般會這里處理啟動 IntentService 傳遞 Intent 解析攜帶的數據:

又調用了 start() 方法:

就是用 mServiceHandler 發送了一條包含 startId 和 intent 的消息,消息的發送還是在主線程進行的,接下來消息的接收、處理就是在子線程進行的:

當接收到消息時,通過 onHandleIntent() 方法在子線程處理 intent 對象, onHandleIntent() 方法執行結束後,通過 stopSelf(msg.arg1) 等待所有消息處理完畢後終止服務。

為什麼消息的處理是在子線程呢?這里涉及到 Handler 的內部消息機制,簡單的說,因為 ServiceHandler 使用的 Looper 對象就是在 HandlerThread 這個子線程類里創建的,並通過 Looper.loop() 開啟消息循環,不斷從消息隊列(單鏈表)中取出消息,並執行,截取 loop() 的部分源碼:

dispatchMessage() 方法間接會調用 handleMessage() 方法,所以最終 onHandleIntent() 就在子線程中劃線執行了,即 HandlerThread 的 run() 方法。

這就是 IntentService 實現的核心,通過 HandlerThread + Hanlder 把啟動 IntentService 的 Intent 從主線程切換到子線程,實現讓 Service 可以處理耗時任務的功能!

AsyncTask 是 Android 中輕量級的非同步任務抽象類,它的內部主要由線程池以及 Handler 實現,在線程池中執行耗時任務並把結果通過 Handler 機制中轉到主線程以實現UI操作。典型的用法如下:

從 Android3.0 開始,AsyncTask 默認是串列執行的:

如果需要並行執行可以這么做:

AsyncTask 的源碼不多,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根據上邊的用法,可以從 execute() 方法開始我們的分析:

看到 @MainThread 註解了嗎?所以 execute() 方法需要在主線程執行哦!

進而又調用了 executeOnExecutor() :

可以看到,當任務正在執行或者已經完成,如果又被執行會拋出異常!回調方法 onPreExecute() 最先被執行了。

傳入的 sDefaultExecutor 參數,是一個自定義的串列線程池對象,所有任務在該線程池中排隊執行:

可以看到 SerialExecutor 線程池僅用於任務的排隊, THREAD_POOL_EXECUTOR 線程池才是用於執行真正的任務,就是我們線程池部分講到的 ThreadPoolExecutor :

再回到 executeOnExecutor() 方法中,那麼 exec.execute(mFuture) 就是觸發線程池開始執行任務的操作了。

那 executeOnExecutor() 方法中的 mWorker 是什麼? mFuture 是什麼?答案在 AsyncTask 的構造函數中:

原來 mWorker 是一個 Callable 對象, mFuture 是一個 FutureTask 對象,繼承了 Runnable 介面。所以 mWorker 的 call() 方法會在 mFuture 的 run() 方法中執行,所以 mWorker 的 call() 方法在線程池得到執行!

同時 doInBackground() 方法就在 call() 中方法,所以我們自定義的耗時任務邏輯得到執行,不就是我們第二部分講的那一套嗎!

doInBackground() 的返回值會傳遞給 postResult() 方法:

就是通過 Handler 將最終的耗時任務結果從子線程發送到主線程,具體的過程是這樣的, getHandler() 得到的就是 AsyncTask 構造函數中初始化的 mHandler , mHander 又是通過 getMainHandler() 賦值的:

可以在看到 sHandler 是一個 InternalHandler 類對象:

所以 getHandler() 就是在得到在主線程創建的 InternalHandler 對象,所以
就可以完成耗時任務結果從子線程到主線程的切換,進而可以進行相關UI操作了。
當消息是 MESSAGE_POST_RESULT 時,代表任務執行完成, finish() 方法被調用:

如果任務沒有被取消的話執行 onPostExecute() ,否則執行 onCancelled() 。

如果消息是 MESSAGE_POST_PROGRESS , onProgressUpdate() 方法被執行,根據之前的用法可以 onProgressUpdate() 的執行需要我們手動調用 publishProgress() 方法,就是通過 Handler 來發送進度數據:

進行中的任務如何取消呢?AsyncTask 提供了一個 cancel(boolean mayInterruptIfRunning) ,參數代表是否中斷正在執行的線程任務,但是呢並不靠譜, cancel() 的方法注釋中有這么一段:

大致意思就是調用 cancel() 方法後, onCancelled(Object) 回調方法會在 doInBackground() 之後被執行而 onPostExecute() 將不會被執行,同時你應該 doInBackground() 回調方法中通過 isCancelled() 來檢查任務是否已取消,進而去終止任務的執行!

所以只能自己動手了:

AsyncTask 整體的實現流程就這些了,源碼是最好的老師,自己跟著源碼走一遍有些問題可能就豁然開朗了!

『叄』 android開發中,如何在做一些耗時的操作時,另起一個新線程

handler其實就是消息處理機制。首先在主線程也就是UI創建一個Handler對象,復寫其中的handMessage( Message msg)方法。該方法里的msg就是子線程發來的消息,表示子線程處理完了,以這個msg來通知主線程。讓主線程來作UI的繪制工作。

那麼子線程工作完了就要發消息了,比如:
run(){
data = getDataFromInternet();//耗時工作
Message msg = handler.obtainMessage(0, data);//通過handler得到消息,該消息的標識為0,消息內容是data
handler.sendMessage(msg);//發送
}
然後handler在主線程就負責接收:
public Handler handler = new Handler(){//處理UI繪制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switch (msg.what) {
case 0:
data = (List<Map<String, Object>>) msg.obj;
if(data == null){
Toast.makeText(AllMovieActivity.this, "網路連接失敗,獲取不到影片信息", 1).show();
}else {

adapter = new HotMoviedapter(AllMovieActivity.this, data, R.layout.allmovielist_item,
new String[] { "picurl", "chname", "director", "leadrole",
"fshowtime", "country" }, new int[] { R.id.picurl,
R.id.chname, R.id.director, R.id.leadrole,
R.id.fshowtime, R.id.country },mListView);
TextView v = new TextView(AllMovieActivity.this);
v.setHeight(80);
v.setSelectAllOnFocus(false);
mListView.addFooterView(v);
mListView.setAdapter(adapter);
}
break;

default:
break;
}
}
};

『肆』 android開發中,如何在做一些耗時的操作時,另起一個新線程20170819 13:21

1、第一種方式:使用Thread不帶參數的構造方法,並重寫run()方法<pre t="code" l="as3">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在run方法中調用需要執行的代碼,完成後發送消息與主線程交互
Message msg=new Message();
msg.what=110;
handler.sengMessage();
}

}.start();2、第二種方式:使用Thread帶參數的構造方法,並重寫Runable()中的run方法<pre t="code" l="java">new Thread(new Runable(){

public void run(){
//在run方法中調用需要執行的代碼,完成後發送消息與主線程交互
Message msg=new Message();
msg.what=110;
handler.sengMessage();

}).start();3、在UI線程中接收Thread子線程發送的消息,刷新UI界面

『伍』 Android UI線程

思考:

先必須了解下面2個問題
1.顧名思義 UI線程 就是刷新UI 所在線程
2.UI是單線程刷新

1.對Activity 來說 UI線程就是其主線程
2.對View來說 UI線程就是創建ViewRootImpl所在的線程
可以通過 WindowManager 內部會創建ViewRootImpl對象

好了,進入主題。我們來慢慢揭開面紗。
我們可以分別從幾個方面切入

我們可能都有使用過 runOnUiThread 現在來看看的源碼實現。

可以從上面的源碼 看到
不是UI線程 就用Handler切到Handler所在的線程中,如果是UI線程直接就調用run方法。

Activity的創建:
1.Activity創建:mInstrumentation.newActivity
2.創建Context :ContextImpl (r)

我們經常用這個方法乾的事情就是,要麼在onCreate中獲取View寬高的值。要麼就是在子線程中做一些耗時操作 ,然後post切到對應View所在的線程 來繪制UI操作。那麼這個對應的線程就是UI線程了。
那麼這個UI線程就一定是主線程嗎?
接來繼續來看。它的源碼View:post

mAttachInfo 在dispatchAttachedToWindow 中被賦值 ,也就是在ViewRootImpl創建的時候,所以是創建ViewRootImpl所在的線程。
attachInfo 上面時候為null 呢?在ViewRootImpl 還沒來得及創建的時候,ViewRootImpl 創建是在 「onResume" 之後。所以在 Activity 的 onCreate 去View.post 那麼AttachInfo 是為null 。
當 AttachInfo == null 那麼會調用 getRunQueue().post(action) 。
最終這個Runnable 被 緩存到 HandlerActionQueue 中。
直到ViewRootImpl 的 performTraversals 中 調用dispatchAttachedToWindow(mAttachInfo, 0);, 那麼才會去處理 RunQueue() 中的Runnable。

來張圖 便於理解這個流程

我們有時候去子線程操作UI的時候(如:requestLayout),會很經常見到下面的 報錯日誌:
Only the original thread that created a view hierarchy can touch its views

為什麼會報這個錯誤呢?
翻譯一下:只有創建視圖層次結構的原始線程才能接觸到它的視圖。
也就是操作UI的線程要和ViewRootImpl創建的線程是同一個線程才行,並不是只有主線程才能更新UI啊。
ViewRootImpl創建的線程?那麼 ViewRootImpl 在哪裡被創建的呢?

從上圖可以看到ViewRootImpl創建最開始是從 ActivityThread 的HandleResumeActivity中開始 一直 ViewRootImpl 創建,也就是說ViewRootImpl 對應的UI線程和 ActivityThread 在同一個線程 也就是主線程。

好了 通過上面的講解,上面的問題相信你可以自己回答啦~

『陸』 Android里有哪些方法啟動線程

其實Android啟動線程和JAVA一樣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Thread類的start方法,也就是一般寫一個自己的類來繼承Thread類。另外一種方式其實和這個差不多啊! 那就是Runnable介面,然後把Runnable的子類對象傳遞給Thread類再創建Thread對象.總之都是需要創建Thread對象,然後調用Thread類的start方法啟動線程。區別就是,一個是直接創建Thread對象,另外一個是需要implement了Runnable介面對象作為創建Thread對象的參數。Runnable其實我們稱為線程任務。
第一種方式一般是這樣用: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public void run(){
//你要實現的代碼
}
}
在主線程中啟動這個線程: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new MyThread().start();//啟動了我們的線程了
}
}
2,第二種方式一般是這樣用: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你需要實現的代碼
}
}
在主線程中啟動這個線程: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ead t=new Thread(new MyRunnable());//這里比第一種創建線程對象多了個任務對象
t.start();
}
}
這里我想說的是可能你問這個問題是接觸到了Android中的Handler概念:
其實Handler並不是開辟新線程的概念,Android主要的考慮到更新界面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更新界面(Activity)都是在主線程中更新的,這樣就遇到了一個問題,比方說:在下載文件時候我們需要進度條顯示下載進度,界面需要更新(數據是不斷變的,也就是下載的大小是不斷變的,要是直接在主線程中更新,就會造成程序的堵塞,程序很容易崩潰,通常這樣聯網耗時的工作需要開辟另外一個線程的,這樣就不會影響主程序了),好了,到這里聯網操作一般都需要開辟新線程了吧。。
接下來就來說Handler了,剛剛我說了Handler不是開辟新線程,在我看來,Handler更像是主線程的秘書,是一個觸發器,負責管理從子線程中得到更新的數據,然後在主線程中更新界面。簡單說下進度條的那個:
下載了多少的數據都是在子線程中得到的,在子線程中通過Handler的sendMessage()方法發送得到的下載的數據,當你調用了sendMessage方法後,Handler就會回調(也就是自動調用)Handler中的 HandlerMessage方法。
我很認真寫了,希望分給我! 要是還有不懂的,可以追問,總之Handler不是開辟線程,開辟線程的方式就和JAVA一樣的! 千萬不要被Android中的Handler混淆。

『柒』 android:線程跳轉到另一個activity時,新activity不能創建線程

這個問題只需要了解Activity的啟動模擬即可。
Activity啟動模式有4種,分別為standard、singleTop、singleTask、singleInstance。

1.standard 默認模式,可以不用寫配置。在這個模式下,都會默認創建一個新的實例。因此,在這種模式下,可以有多個相同的實例,也允許多個相同Activity疊加。

2.singleTop 可以有多個實例,但是不允許多個相同Activity疊加。即,如果Activity在棧頂的時候,啟動相同的Activity,不會創建新的實例,而會調用其onNewIntent方法。
3.singleTask 只有一個實例。在同一個應用程序中啟動他的時候,若Activity不存在,則會在當前task創建一個新的實例,若存在,則會把task中在其之上的其它Activity destory掉並調用它的onNewIntent方法。
3.singleInstance只有一個實例,並且這個實例獨立運行在一個task中,這個task只有這個實例,不允許有別的Activity存在。

『捌』 android創建子線程

你是要怎麼個意思?
創建子線程即就是在你的程序體(也就是MainThread)中創建子線程:
1、匿名內部類對Thread類進行覆寫:new
Thread(){
覆寫run方法
}.start();
2、或者
new
Thread(new
Runnable(){········}).start();套用兩層匿名內部類也可以
3、再或者就是將當前類繼承Runnable然後在當前類里覆寫上run方法,最後在需要開線程的地方寫上new
Thread(this).start();
####別忘了在更新UI的時候跳回主線程就行了,用runOnUiThread
和handle機制都可以####

熱點內容
linux進程的退出 發布:2025-02-09 03:00:22 瀏覽:813
淘寶上傳時間 發布:2025-02-09 02:42:13 瀏覽:637
ios緩存數據 發布:2025-02-09 02:32:06 瀏覽:253
蘋果手機如何存儲word 發布:2025-02-09 02:23:02 瀏覽:780
安卓手機如何有蘋果的emoji 發布:2025-02-09 02:11:02 瀏覽:808
編譯原理已知語言求文法習題 發布:2025-02-09 02:05:15 瀏覽:132
中國首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編譯器 發布:2025-02-09 01:56:21 瀏覽:720
tomcat上傳超時 發布:2025-02-09 01:41:42 瀏覽:484
androidactivity豎屏 發布:2025-02-09 01:41:40 瀏覽:378
家庭配置怎麼合理 發布:2025-02-09 01:36:14 瀏覽: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