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近期任務
Ⅰ android開發工程師工作崗位職責說明
公司全體員工要務真求實履行各自職責,要按時、高標准完成公司安排的各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各種 崗位職責 範本,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android工程師崗位職責(一)
1、負責安卓平台應用開發和測試。
2、參與APP項目的需求分析、系統設計、性能優化、項目維護。
3、編碼設計和代碼實現。
4、設計用戶交互埠、檢查功能完成度、聯調。
5、個人代碼自測、提交組內測試、進行BUG修改。
android工程師崗位職責(二)
1. 從事Android平台客戶端軟體產品設計、開發;
2. 負責與 其它 相關團隊技術問題的溝通配合與協調工作;
3. 項目管理:項目評估、成本控制、進度控制、質量、風險管理等。
4.公司自有項目
android工程師崗位職責(三)
1、 對Android的整體架構有較為深入的了解;
2、 精通Java開發語言,Eclipse開發工具,熟悉面向對象編程設計;
3、 熟悉Android UI控制項編程,熟悉JNI/NDK,有過第三方庫平台移植 經驗 ,有FFmpeg開發經驗者優先;
4、 熟悉Android下網路通信機制,對Socket、http通信有深刻的理解,熟悉Sqlite資料庫 ;
5、 熟悉Android多線程開發。
android工程師崗位職責(四)
1、參與O2O平台(PC及移動)及網站的設計與研發
2、能根據項目任務計劃獨立按時完成軟體高質量編碼和調試工作
3、與團隊一起解決大數據量,高並發,高可靠性等各種技術問題,不斷挑戰技術難題,持續對系統進行優化.
4、復雜分布式系統的設計、開發及維護,用技術支撐公司O2O業務的快速發展.
5、負責解決產品使用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並進行 總結 與改進,從技術角度對產品設計和體驗提出建議
android工程師崗位職責(五)
1. 負責Android平台的瀏覽器APP開發;
2. 在Android手機上設計並開發應用程序;
3. Android平台框架層的維護以及擴展;
4. 負責Android項目的架構設計、方案的制定;
5. 根據產品功能需求設計並完成軟體實現;
6. 參與產品需求分析並制定技術 實施方案 。
Ⅱ [Android][App不顯示在最近使用過的應用程序列表中]
為什麼想要App不顯示在最近使用過的應用程序列表中?我們知道如果在最近使用過的應用程序列表中將APP劃掉,那麼這個APP就會被銷毀。為了延長APP常駐時間,就希望隱藏APP,不讓用戶在最近使用過的應用程序列表中將APP銷毀。但是這只是一個小手段,用戶還是可以到系統笑桐設置的應用中銷毀APP,不要妄想通過這個方法來保活APP.
實現上面的內容只需要在AndroidManifest中的Activity標簽中添加android:excludeFromRecents="true"。
任務是否會在最近使用的應用程序的列表("最近的應用程序")中顯示。也就是,當這個活動是根活動的一個新任務,這個屬性決定了任務應不應該出現在列表中最近的應用程序。設置"true"如果這個任務應該被排除在名單,設置"false"如果它應該被包括。默認值為"false"。
經過測試,當在被LAUNCHER的Activity設置了android:excludeFromRecents="true",App不顯示在最近使用過的應碰正坦用程序列表中。也就是如下設置
如果MainActivity是LAUNCHER的Activity,而SecondActivity是MainActivity里的一個Button被點擊後才啟動的,如果在注冊清單了給SecondActivity設置了android:excludeFromRecents="true",是無效的,如下設置
但是如果在注冊清單里的SecondActivity里設置了android:launchMode="singleInstance",那麼,當當前顯示的是SecondActivity的時候,App是不會顯示在最近使用過的應用程序列表中。
這也正好驗證了上面的一句話「當這個活動是根活動的一個新任務,這個屬性決定了任務應不應該出現在列表中最近的應用程序。」也就是說只有當這個Activity是處於任務棧根部的時候android:excludeFromRecents="true"才會起作用。但是,如果加了android:launchMode="singleInstance"當我們點擊桌面的APP圖標的時候,顯示的是MainActivity而不是SecondActivity.
最後展示一下什麼是最近使用過的應用程序列表:
怎樣防止App在後台運行,點擊應用桌面清宏圖標重新啟動?這個問題之前有碰到過,這篇 文章 有解釋。本來打算解決上面「加了android:launchMode="singleInstance"後,當APP在後台運行,點擊應用桌面圖標的時候顯示的不是APP進入後台時顯示的界面」的問題,但是並沒有用,這里記錄一下,以後有時間再研究吧。
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lgywsdy/9876908
Ⅲ Android 教你一個進程如何開多個任務(Task)
如果你的手機中有wps,那麼你使用的過程,如果你打開了一個ppt然後又打開了一個pdf,是否會有發現這種現象:
對!你沒有看錯。
在這個多任務界面中,同一個應用出現了三個窗口,三個窗口如同三個應用,可以自由切換不受限制。
那麼它是如何做到的?
別急,往下看。。。。
Ⅳ android採用什麼方式管理activity實例
Android採用任務線(Task)的方式來管理Activity的實例。
在開發Android應用時,經常會涉及一些消耗大量系統內存的情況,例如視頻播放、大量圖片或者程序中開啟多個Activity沒有及時關閉等,會導致程序出現錯誤。為了避免這種問題,Google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機制讓開發人員控制 Android中的任務線。
Android系統中的任務線,類似於一個容器,用於粗枝鏈管理所有的Activity實例。在存放Activity時,滿足「先進後出 (First-In/Last-Out )"的原則。
但是使用任務線有以下缺點:
每開啟一次頁面都會在任務棧中添加一個Activity,而只有任務棧中的Activity全部清除出線時,任務線被銷岩孫毀,程序才會退出。這樣就造成了用戶體驗差, 需要點擊多次返回才可以把程序退出。
每開啟一次頁面都會在任務棧中添加一個Activity還會造成數據冗餘, 重復數據太多, 會導致內存溢出的問題(OOM)。為了解決任務棧產生的問題,Android為Activity設計了啟動模式。
在實際開發中,應根據特定的需求為每個Activity指定恰當的啟動模式。Activity的啟動模式有4種,分別是standard、singleTop、singleTask和singlelnstance。在AndroidManifest.xml中,通過<activity>標簽的android:launchMode屬性可以設置搭模啟動模式。
Ⅳ 安卓改變任務管理器顯示方式
任務欄空白處右鍵-->任務管理器,或者在運行里輸入taskmgr.exe回車,或者打開C:\WINDOWS\system32\taskmgr.exe。
「組策略」法,請按照下面步驟進行組策略操作:
1、點擊『困此開始』菜單
2、點擊「運帶亮行」並鍵入"gpedit.msc"(不包括雙引號)後確定
3、在「組策略」中依次展開
"本地計算機"策略/用戶配置/管理模板/系統/Ctrl+Alt+Del 選項
4、在該列表中打開 刪除「任務管理器」 的屬性汪行迅
5、在 刪除「任務管理器」 屬性中的「設置」選項卡中點選「已禁用」或「未配置」單選項,確定。
註:該策略的效果為,「任務欄」上的右鍵菜單上的「任務管理器」呈不可點擊狀,而按下組合鍵Ctrl+Alt+Del之後會彈出題目為「任務管理器」的對話框,內容是「任務管理器已被系統管理員停用」。
Ⅵ Android 隱藏最近任務欄,使Activity 不在最近任務欄顯示
有時候 通過後台喚醒的 Activity 在結束任務後,不基知想讓用戶看到,這時候,需要自動的將它隱藏
常規的關閉Activity 是 finish() ,但是如果想Activity關閉後不顯示在最近任務中,則需要哪信通過 finishAndRemoveTask() 來關閉
在需要隱藏的那個Activity 配置: android:excludeFromRecents="true"搏緩消 即可
Ⅶ Android 任務棧
任務是指在執行特定作業時與用擾芹戶交互的一系列 Activity。 這些 Activity 按照各自的打首仔開順序排列在堆棧(即返回棧)中。設備主屏幕是大多數任務的起點。當用戶觸摸應用啟動器中的圖標(或主屏幕上的快捷方式)時,該應用的任務將出現在前台。 如果應用不存在任務(應用最近未曾使用),則會創建一個新任務,並且該應用的「主」Activity 將作為堆棧中的根 Activity 打開。
當前 Activity 啟動另一個 Activity 時,該新 Activity 會被推送到堆棧頂部,成為焦點所在。 前一個 Activity 仍保留在堆棧中,但是處於停止狀態。Activity 停止時,系統會保持其用戶界面的當前狀態。 用戶按「返回」按鈕時,當前 Activity 會從堆棧頂部彈出(Activity 被銷毀),而前一個 Activity 恢復執行(恢復其 UI 的前一狀態)。 堆棧中的 Activity 永遠不會重新排列,僅推入和彈出堆棧:由當前 Activity 啟動時推入堆棧;用戶使用「返回」按鈕退出時彈出堆棧。 因此,返回棧以「後進先出」對象結構運行。
上述文字摘自 Android開發者官網
默認行為的場景 :當前的task包含4個activity–當前activity下面有3個activity。當用戶按下HOME鍵返回到程序啟動器(application launcher)後,選擇了一個新的應用程序(事實上是一個新的task),當前的task就被轉移到後台,新的task中的根activity將被顯示在屏幕上。過了一段時間,用者李汪戶按返回鍵回到了程序啟動器界面,選擇了之前運行的程序(之前的task)。那個task,仍然包含著4個activity。當用戶再次按下返回鍵時,屏幕不會顯示之前留下的那個activity(之前的task的根activity),而顯示當前activity從task棧中移出後棧頂的那個activity。
Ⅷ Android 後台任務執行
參考:
手機休眠引發的「血案」
使設備保持喚醒
目的為了後台能夠執行定時任務,避免因為設備息屏等操作導致CPU進入睡眠狀態,定時任務被暫停,這就需要能夠喚醒CPU,使CPU能夠起來工作
具有喚醒CPU功能, 喚醒CPU與喚醒屏幕非同一功能。
AlarmManager是安卓系統封裝的用於管理RTC 模塊,RTC(實時時鍾)是一個獨立的硬體時鍾,可以在CPU休眠時正常運行,在預設的時間到達時,通過中斷喚醒CPU。這意味著,岩槐亮如果我們用AlarmManager來定時執行任務,CPU可以正常的休眠,只有在需要運行任務時醒來一段很短的時間。
AlarmManager 定時任務測試粗寬:
MI8 UD:
測試1: 創建一個 Service, Service 中啟動一個 AlarmManager 定時任務
息屏後會繼續列印Log,但息屏超過1min 後,log 停止輸出:
測試2: 創建一個前台通知Service
Service + StartForground + 前台通知 方式,
MI8 UD 息屏後仍繼續列印log.
MI 8 + MI 10 經過測試,在長時間息屏狀態下, AlarmManager 也會存在不工作情況。
另外,設備處於低電耗模式下, AlarmManager 會停止工作或延遲工作,解決辦法: AlarmManager 利弊
手機長時間不操作,CPU 就會進入睡眠狀態,會導致 Timer 中的定時任務無法正常運行。
息屏後,TimerTask 停止工作,再次亮屏後,繼續工作
同樣會由於息屏導致CPU睡眠, Handler 停止工作
太「重」了,使用起來。 影響設備耗電量。
WorkManager 也可以運行後台任務,用於在APP進程被kill後,系統依然可以運行的任務,不要用於APP被殺後,後台服務即停止的任務。
總結:
Timer並不太適用於那些需要長期在後台運行的定時任務。為了能讓電池更加耐用,每種手機都會有自己的休眠策略,Android 手機就會在長時間不操作的情況下自動讓 CPU 進入到睡眠狀態,這就有可能導致 Timer 中的定時任務無法正常運行。
Alarm具有喚醒 CPU 的功能,即可以保證每次需要執行定時任務的時明碧候 CPU 都能正常工作。
AlarmManager 定時任務最小間隔5S, 如何設置間隔 < 5s, 也是按照 5s 間隔執行。
Android DozeMode
Ⅸ android進程管理機制
Android系統與其他操作系統有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其他操作系統盡可能移除不再活動的進程,從而盡可能保證多的內存空間,而Android系統卻是反其道而行之,盡可能保留進程。Android這樣設計有什麼優勢呢?又是通過怎樣的方法來管理這些被保留的進程的呢?Android用戶又該如何正確使用手機從而更好發揮Android系統所特有的優勢呢?本文將一一為您解開這些謎團。
本文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Android進程管理的特殊設計
Linux系統對進程的管理方式是一旦進程活動停止,系統就會結束該進程。盡管Android基於Linux Kernel,但在進程管理上,卻採取了另外一種獨特的設計:當進程活動停止時,系統並不會立刻結束它,而是會盡可能地將該進程保存在內存中,在以後的某個時間,一旦需要該進程,系統就會立即打開它,而不用再做一些初始化操作。只有當剩餘內存不夠用了,為了維持新開啟的進程或者比較重要的進程的正常運行,系統才會選擇性地殺掉一些不重要的內存,騰出內存空間來,所以Android系統永遠不會有內存不足的提示。
二、Android獨特進程管理設計的好處
Android這種獨特的設計,也正是Android標榜的優勢之一,這有兩個好處:
1、最大限度地提高內存的使用率。
比如,你的內存是8G,如果每次使用完某個進程就殺掉,那麼被使用的內存基本上會始終保持在某個值,比如4G以內,那麼內存的使用率就總是保存在50%以內,剩餘的4G內存形同虛設,發揮用處的機會非常少。而Android的這種設計,就可以做到有多少內存就用多少內存,盡可能大地提高內存使用率。同樣比如有8G內存,使用完的進程仍保留在內存中,累積下來,被使用的內存就盡可能地會接近8G。
2、提高再次啟動時的啟動速度
被駐留在內存中不再活動的進程(後台進程或空進程,後面會再講到),很多是經常需要使用的,當再次使用該進程的時候,系統立即打開它,而不需要再重新初始化。例如,我們常用的瀏覽器,當暫時不再使用時,按下Home鍵或Back鍵,瀏覽器進程就變成了不再活動的進程。如果下次又要使用了,點擊多任務鍵,在最近使用應用列表中點擊瀏覽器即可,瀏覽器界面仍然保持著退出前的界面。但如果退出時把該進程移除了,那麼再次使用時,就需要重新初始化,然後進入該應用,這往往會花費不少的時間。
三、Android進程的五個等級
Android系統將盡量長時間地保持應用進程,但為了新建進程或運行更重要的進程,最終需要移除舊進程來回收內存。為了確定保留或終止哪些進程,系統會根據進程中正在運行的組件以及這些組件的狀態,將每個進程放入「重要性層次結構」中。必要時,系統會首先消除重要性最低的進程,然後是重要性略遜的進程,以此類推,以回收系統資源。該「重要性層級結構」將進程分為了五個等級:
1、前台進程(foreground)
前台進程是指那些有組件正和用戶進行交互的應用程序的進程,也稱為Active進程。這些都是Android嘗試通過回收其他應用程序來使其保持相應的進程。這些進程的數量非常少,只有等到最後關頭才會終止這些進程,是用戶最不希望終止的進程。例如:而當你運行瀏覽器這類應用時,它們的界面就會顯示在前台,它們就屬於前台進程,當你按home鍵回到主界面,他們就變成了後台程序。
如果一個進程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視為前台進程:
(1)託管處於活動狀態的Activity,也就是說,它們位於前台並對用戶事件進行響應,此時的情形為響應了Activity中的onResume()生命周期方法,但沒有響應onPause()。
(2)託管正在執行onReceive()方法處理事件程序的BroadcastReceiver。
(3)託管正在執行onStart()、onCreate()或onDestroy()事件處理程序的Service。
(4)託管正在運行且被標記為在前台運行的Service,即調用了該Service的startForeground()方法。
(5)託管某個Service,且該Service正綁定在用戶正在交互的Activity的Service,即該Activity正處於活動狀態。
2、可見進程(visible)
沒有任何前台組件、但仍然會影響用戶在屏幕上所見內容的進程。如果一個進程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視為可見進程:
(1)託管不在前台、但仍對用戶可見的Activity(已調用其onPause()方法)。例如:如果前台Acitivty啟動了一個對話框,或者啟動了一個非全屏,亦或是一個透明的Activity,允許在其後顯示上一個Activity,則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這類Activity不在前台運行,也不能對用戶事件作出反應。
(2)託管綁定到可見Activity的Service。(官網上說是綁定到可見或前台Activity,但筆者有一點疑問,這個和「前台進程」中第(5)點相矛盾嗎,綁定到前台Activity,那就是前台進程了)
可見進程被視為是極其重要的進程,這類進程的數量也很少,只有在資源極度匱乏的環境下,為保證前台進程繼續執行時才會終止。
3、服務進程(Service)
正在運行已使用startService()方法啟動的Serice且不屬於上述兩個更高類別進程的進程。盡管服務進程與用戶所見內容沒有直接關聯,但是它們通常在執行一些用戶關心的操作。因此,除非內存不足以維持所有前台進程和可見進程同時運行,否則系統會讓服務進程保持運行狀態。
有些資料上面也稱這種進程為次要服務(Secondary Service),而屬於上述兩個更高類別的進程則被稱為主要服務,主要服務往往屬於系統進程,如撥號進程等,不可能被進程管理輕易終止。這里我們以Android開發者官網的稱呼為標准,稱為服務進程。
4、後台進程(hidden)
包含目前對用戶不可見的Activity,即該Activity調用了onStop()方法。這些進程對用戶體驗沒有直接影響,系統可能隨時終止它們,以回收內存供上述三個更高級別的進程使用。通常會有很多後台進程在運行,它們會保存在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列表中,以確保包含用戶最近查看的Activity的進程最後一個被終止。如果某個Activity正確實現了生命周期方法,並保存了其當前狀態,則終止其進程不會對用戶體驗產生明顯影響,因為當用戶導航回該Activity時,Activity會恢復其所有可見狀態。
這里讀者可以做個試驗,先開啟微信,進入到朋友圈界面, 然後點擊手機屏幕下方的導航欄中的Home按鍵進入到後台,再點擊最近使用應用列表顯示按鈕(不同的手機位置不一樣,有的在Home鍵左邊,有的則在Home鍵右邊),在顯示的最近使用應用的列表中清理掉微信應用,最後再點擊桌面的微信圖標啟動微信,會發現顯示的界面仍然是朋友圈界面。
後台進程,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應用(只考慮只有Activity組件的情況)啟動後按Home鍵後被切換到後台的進程。如瀏覽器、閱讀器等,當程序顯示在屏幕上時,它們所運行的進程即為前台進程(foreground),一旦按home鍵(注意不是back鍵)返回到桌面,程序就停留在後台,成為後台進程。
5、空進程(empty)
不含任何活動應用組件的進程。保留這種進程的唯一目的是用作緩存,以縮短下次再其中運行組件所需要的啟動時間。一般來說,當應用按back按鍵退出後應用後,就變成了一個空進程。比如BTE,在程序退出後,依然會在進程中駐留一個空進程,這個進程里沒有任何數據在運行,作用往往是提高該程序下次的啟動速度或者記錄程序的一些歷史信息。當系統內存不夠用時,無疑,該進程是應該最先終止的。在最近使用應用列表中,可以看到按back鍵退出的應用。
根據進程中當前活動組件的重要程度,Android會將進程評定為它可能達到的最高級別。通俗地說,就是如果一個進程同時擁有多個對應上述不同等級進程的組件時,會以最高的那個等級作為該進程的等級。例如,如果某進程託管著服務和可見Activity,則會將此進程評定為可見進程,而不是服務進程。
此外,一個進程的級別可能會因為其他進程對它的依賴而有所提高,即服務於另一進程的進程其級別永遠不會低於其所服務的進程。例如,如果進程A中的內容提供程序為進程B中的客戶端提供服務,或者如果進程A中的服務綁定到進程B中的組件,則進程A始終被視為至少與進程B同樣重要。
由於運行服務的進程其級別高於託管後台Activity的進程,因此啟動長時間運行操作的Activity最好為該操作啟動Service,而不是簡單地創建工作線程,當操作有可能比Activity更加持久時更應該如此。例如,正在將圖片上傳到網站的Activity應該啟動服務來執行上傳,這樣一來,即使用戶退出Activity,仍可在後台繼續執行上傳操作。使用服務可以保證,無論Activity發生什麼情況,該操作至少具備「服務進程」優先順序。如果某個Activity開啟了線程執行耗時操作,當Activity退出時,該Activity的實例將不會釋放內存資源,直到線程執行完,這樣容易導致內存泄漏。同理,廣播接收器也應該使用服務,而不是簡單地將耗時冗長的操作放入線程中。
四、進程移除順序的依據——閾(yu,第四聲)值
前面講到,內存不夠用時,會根據進程的等級來決定優先回收哪類進程。那麼系統是根據什麼來判斷需要移除這些進程的時機的呢?答案是閾值。
1、查看閾值
我們可以採用如下方法查看手機中各個等級進程的閾值(需要root許可權),如第二排數據所示(其單位為頁):
以第一個數據44032為例,計算方法為:
1page=4KB=4*1024B=4096B
44032page* 4048B/page = 180355072B
180355072B/1024/1024 = 172M
即第一個等級的進程的閾值為172M。依次類推,閾值依次為:172M,190M,208M,226M,316M,415M。
有必要說明一下,在Android開發者官方文檔中,是將Android應用進程分為了5個等級,但很多資料卻是分的6個等級,在後台進程和空進程之間還有一個「內容提供節點(content provider)進程」。內容提供節點,沒有實體程序,僅提供內容供別的程序去用 ,比如日歷供應節點,郵件供應節點等,在終止進程時,這類進程有比較高的優先權。手機中應該是採用的6個等級的方式,如上六個數據,正好對應著六個等級的進程,等級越高,閾值越低,即前台進程閾值為172M,空進程為415M。當系統的剩餘內存只剩餘不到415M的時候,系統首先會回收空進程,依次類推,只有剩餘內存不到172M了,才會去回收前台進程,這樣就起到了優化保護重要進程的作用。
五、Home鍵、Back鍵和多任務鍵
Home鍵、Back鍵和多任務鍵,在手機屏幕的下方,這三個按鍵一般稱為導航欄,中間的按鈕為Home鍵,多任務鍵和Back鍵分別在其左右,一般根據手機品牌不同,左右位置也有所差異。
在運行App的時候,如果按一下Home鍵或者Back鍵,都可以退到桌面,那麼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Home鍵。按Home鍵的時候,App如果沒有Service開啟,會從一個前台進程轉變為一個後台進程;如果有前台service運行,就仍然是前台進程,比如QQ音樂播放器等;如果是只有普通service運行,那麼就轉變為服務進程(參照前文中講的Android進程的5個級別)。
Back鍵。按Back鍵的時候,App如果沒有Service開啟,會從一個前台進程轉變為一個空進程;對於有Service運行的情況,和按Home鍵一樣。
後台進程和空進程,都是駐留在後台,處於暫停狀態,也都是除了佔用一部分內存外,不佔用其他如cpu等資源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設計後台進程和空進程這兩種空進程呢?它們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呢?我們在前文講Android進程的5個等級的時候講到過,當剩餘內存不足的時候,系統會按照等級順序,優先移除不太重要進程,以收回內存供更重要的進程運行。那麼,它們的區別就是,在剩餘內存不足時,會優先移除空進程,再不足,才會移除空進程。所以,如果確實要退出某個應用一段時間內不大使用了,如果這款應用有退出按鈕,就用應用自帶的退出功能;如果沒有,則最好按系統的Back鍵,這樣可以變成空進程,當系統要回收內存時,就會優先被回收,從而釋放的所佔的資源。如果只是暫時退出去做點別的,過一會還要切換回來,或者對這款應用使用比較頻繁,那就使用Home鍵,因為相比於按Back鍵,這樣可以盡可能保住後台進程,方便下次使用的時候快速啟動。
當然,按Home鍵或Back鍵,對用戶來說,其實感覺不到差異,使用起來沒什麼兩樣,但是,對於Android開發者來說,卻有必要作為常識來了解其中的道理和差異。無論是按Home鍵還是按Back鍵,在按多任務鍵的時候,都可以看到這些進程,如下圖所示。最下面的按鍵為清理按鍵,點擊後可以清除掉這些進程,回收內存了,當然,前面也講了很多遍了,不建議這樣做。
2、修改閾值。
可以採用命令:echo "44032,48640,53248,57856,80896,106241" > /sys/mole/lowmemorykiller/parameters/minfree來修改閾值,如下所示:
重啟後,會恢復為原來的值。至於如何永久性修改該閾值,這里不深入探討,有興趣的童鞋可以自行研究,一般來說,就按照系統給定的默認值使用就可以了,沒特殊用途的話,沒必要修改。
對於這一節閾值的內容,暫時先講到這里,如果要更深入,可以自行多研究研究。筆者也沒有看到比較好的更深入的文章,所以也不好推薦,如果讀者看到比較好的,可以推薦給筆者,感激不盡。
六、開發者選項中的進程管理功能
Android手機都帶有開發者選項,隱藏了很多功能,顧名思義,這些功能主要用於輔助開發者調試程序用的。其中有一些就是關於進程管理功能的,筆者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其中兩款,如下圖紅框部分所示:
不保留活動。用戶離開以後即銷毀每個活動(Activity),這樣做使得後台進程都被銷毀了。筆者試驗過幾款app,比如微信,瀏覽器,開啟/關閉「不保留活動」前後,按Home鍵後,再打開應用,有明顯的差別。當然,也試用了簡訊,DD打車,就沒看出起了什麼作用。讀者若是感興趣可以深入研究研究,到時候在指導指導筆者!
後台進程限制。如下圖所示,給出了後台進程個數限制的選項。
七、進程管理軟體的使用
Windows操作系統用戶往往總想著保留更多的內存,在使用Android手機的時候,喜歡經常清理後台進程或空進程,而且清理完後,心裡有一種特別爽的感覺,就像給家裡做了一次大掃除一樣,筆者最初使用Android手機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心態-_-!基於這樣的心態,一些進程清理軟體,很受普通用戶的青睞。其實這樣做卻正好抹殺了Android系統所標榜的優勢,如前文所講到的。
那麼進程管理軟體有無必要呢?當然有的,只是需要注意使用場合。當需要運行大型程序的時候,可以手動關閉掉一些進程,騰出足夠的空間供大型程序使用,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系統調用進程調度策略而引起的卡頓,這一點,第八大點第3小節中會有說明。而且由於開發者的原因,可能是程序寫得太爛,或程序容易出錯,或做不該做的動作,或是惡意程序,對於這類程序進程,手動移除也是有好處的。
但如果是運行一些小程序,就完全沒有必要去預先殺進程了,完全可以交給系統自己管理。讀者可能會疑惑,因為小程序啟動的時候,也有可能會因為內存不足而導致需要移除部分進程的情況。筆者認為,即便是內存不足,小程序運行引起的調用進程調度策略測的次數非常少,要移除的進程也非常少,產生的影響不大。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另外一點就是,無論是手動殺死進程還是自動殺進程,都需要cpu去執行這些任務,所以也會拖慢手機和消耗電量。所以從這一點看,頻繁殺進程,也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八、答疑解惑
在以前沒有專門去了解Android進程管理機制的時候,甚至是在研究的過程中,筆者心裡都經常存在很多疑惑,以下整理了其中5個,不知道讀者您是否有也類似的困惑呢?
1、這么多駐留在內存的進程,不會耗電嗎?
大多數用慣了Windows操作系統的童鞋,看到Android系統盡可能保留不在活動的進程的設計,可能第一反應就是質疑,難道這樣不會增加耗電量嗎?其實,但一個程序按home鍵變成後台進程或者按back鍵退出變成空進程後,其實已經被暫停了,只保留了運行狀態,不會消耗cpu,一個程序會耗電,是因為它需要調用cpu來運算,現在不消耗cpu了,當然就不會耗電了。當然,開了service的應用就另當別論了,比如QQ音樂播放器,當按home鍵或back鍵後,音樂仍然播放,是因為它開啟了服務,而且是一個前台服務,在後面我們會繼續講到,此時它是一個前台進程,而不是後台進程或空進程。
2、為什麼一個不太app,運行時會佔用很大的內存呢?
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一種現象,一個只有20M的App,運行起來的時候,卻會耗掉100M以上的內存。一方面是,程序運行時為對象分配內存,另一方面,是Android虛擬機的原因。Android中的應用啟動的時候,系統都會給它開啟一個獨立的虛擬機,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虛擬機崩潰導致整個系統崩潰,代價就是耗用更多的內存。
3、為什麼內存少的時候,運行大型程序會卡頓呢?
當剩餘內存不多時,打開大型程序,系統會觸發自身的進程調度策略,去移除一些等級比較低的進程來回收內存,以供大型程序運行。而這個進程調度策略在決定哪些進程需要被移除的過程,是一個十分消耗資源的操作,特別是一個程序頻繁像系統申內存的時候,這樣就導致了系統的卡頓。
4、應用開得太多了,手機變慢,是因為內存被佔用太多嗎?
其實手機變慢的根本原因是cpu被耗用太多,而不是內存佔用太多,因為真正執行程序所要完成的任務的最終執行者是CPU,而不是內存(RAM)。在內存足夠的情況下,如果系統中佔用cpu的進程太多,那無疑cpu總有忙不過來的時候,那肯定就會變慢了。這就好比,在一條道路上駕車,道路就像內存,車的引擎就像cpu,如果車的引擎的動力不夠,或者承載的貨物太多,車都跑不快,即便是道路上一路暢通無阻,也無濟於事。所以,內存佔用多少並不重要,只要道路提供給車輛前行的空間是足夠的,手機變慢的責任,就和內存無關了。這個比喻用來解釋第三點也很恰當,道路提供的車輛前進的空間無法滿足車輛所必需的空間時,就需要交通機制花時間來調節交通,給這輛車提供足夠的空間,而在此期間,這輛車只能乖乖候著。
5、Android手機越用越慢,是什麼原因呢?
Android手機常常是越用越慢,即使是恢復出廠設置,也無法改變這個現象。手機越用越慢,主要由如下幾個原因:(1)虛擬機機制問題。這一點在上一個問題中也提到了,在Android4.4以前的系統,使用的是Dalvik虛擬機,它的設計機制有缺陷,就是越用越慢;在Android4.4系統中有切換按鈕,可以在Art虛擬機和Dalvik虛擬機之間切換;在Android4.4以後的系統就徹底拋棄了Dalvik而全面使用Art。(2)開啟了太多的服務,導致耗用太多的CPU。隨著手機開機使用時間的增長,應用使用越來越多,很多應用看似退出了,而其實後台可能開了不少的服務,而他們可能還沒有關閉。這些服務正在執行一些操作,會消耗CPU,而CPU才是手機變慢的根本原因。 而且Android app比較開放的,有很多不良應用充斥其中,可能對服務處理不當,濫用服務等,增加系統中的服務。(3)系統頻繁調用自身的進程調度演算法。這一點在前面已經說明了,這里不再贅述。(4)手機硬體的自然老化
Ⅹ android:excludeFromRecents
在AndroidManifest中設置,設置 android:excludeFromRecents="true",之後在任務管理器就看不到你的當前的應用, 要注意一點絕知是屬於同個taskAffinity的 Activity 都不會出現。
在 Android 系統中,如果我們不想某個 Activity 出現並蔽消在 「Recent screens」 中,可以設置 <activity> 屬性 android:excludeFromRecents 為 true。其中有並數些需要注意到的地方說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