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android
㈠ Android是什麼牌手機
01Android(安卓)不是手機品牌名,而是由Google公司和開放手機聯盟領導並開發的一種基於Linux的自由且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主要使用於移動設備。
常見的安卓手機有:
1、HTC安卓手機2、三星安卓手機3、中興安卓手機4、聯想安卓手機5、摩托羅拉安卓手機6、華為安卓手機7、LG安卓手機8、天語安卓手機9、酷派安卓手機10、金立安卓手機
㈡ Android系統從第一代到現在的第十一代,都帶來了哪些變化
時光匆匆,時間轉瞬即逝, 科技 發展的步伐,遠遠超出我們普通人的預計,從當初的通信手機到如今的智能手機,每年手機的發展都在快速的變化,從當初還可拆卸的電池,到現如今的一體機。從哪個拍張照片都模糊不清,到現如今的光學變焦。
手機的發展十分迅速,伴隨著的也是系統的快速更新,2007年11月5日,谷歌公司向外界展示了一款名為Android的操作系統。這款系統也伴隨著人們,度過了13個年頭。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變化
今天小K帶大家看看,這十三年來,Android都發布了哪些版本,又經歷了哪些變化
Android的發展
2003年10月,大洋彼岸的美國,一個名叫安迪·魯賓的美國人,帶領他的團隊打造了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安迪·魯賓本人也被譽為「Android之父」。
2005年這個團隊,被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公司收購,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成為Google公司工程部副總裁,繼續負責Android項目的開發。
2007年11月5日,谷歌公司向外界展示歷經多年研發後的Android 阿童木,即Android的測試版本,並發布了Android 阿童木的源代碼。
2008年9月,谷歌正式發布Android 1.0
2009年4月30日,谷歌正式推出了Android 1.5手機,該安卓版本被命名為Cupcake,從這里開始,安卓才算真正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該版本開始支持錄制和播放視頻,並支持上傳到谷歌Youtube;支持藍牙耳機,改善配對性能;最新的採用WebKit技術的瀏覽器,支持復制/貼上和頁面中搜索;GPS性能大大提高;提供屏幕上的虛擬鍵盤;主屏幕增加音樂播放器和相框widgets;應用程序可以自動隨著手機旋轉;簡訊、Gmail、日歷,瀏覽器的用戶介面大幅改進,如Gmail可以批量刪除郵件;相機啟動速度加快,拍攝圖片可以直接上傳到Picasa;來電照片顯示。
同年9月15日、10月26日,安卓先後更新1.6版本、2.1版本,開始支持更多的屏幕解析度,並先後改善了用戶使用界面,出現動態壁紙、支持vpn、可以查看應用耗電、支持相機的閃光燈、數碼變焦等
2010年5月20日,這個象徵著愛情的節日,谷歌發布了Android 2.2 Froyo,開始支持3g網路共享、Flash、App2sd功能、軟體商店、應用API介面的開發。
同年12月7日Android 2.3 Gingerbread發布,增加回收站功能、支持VP8和WebM視頻格式、支持前置攝像頭、SIP/VOIP和NFC,一鍵文字選擇和復制/粘貼、改進的電源管理系統;新的應用管理方式等。
2011年2月3日 Android 3.0 Honeycomb發布,針對平板做出優化、增強網頁瀏覽功能
同年5月11日 Android 3.1發布,全面支持Google Maps ,將Android手機系統跟平板系統再次合並、支持USB輸入設備、支持Google TV.可以支持XBOX 360無線手柄
同年7月13 Android 3.2發布,本次更新開始支持SD卡,支持7英寸平板和高通處理器以及桌面小部件自由縮放功能
同年10月19日 Android 4.0 Ice Cream Sandwich發布,此次更新開始支持截圖功能、圖片編輯功能,可以加濾鏡、加相框、進行360度全景拍攝,新增流量管理工具等
2012年6月28日 Android 4.1 Jelly Bean發布,增強通知欄、搜索優化、桌面插件自動調整大小、加強無障礙操作、語言和輸入法擴展等
同年10月30日 Android 4.2 發布,改進鎖屏功能、可用兩根手指進行旋轉和縮放顯示、專為盲人用戶設計的語音輸出和手勢模式導航功能等
2013年7月25日 Android 4.3發布
同年11月01日 Android 4.4 KitKat發布,此次更新是谷歌為了整合自家服務,力求防止安卓系統繼續碎片化、分散化進行的一次更新。
2014年6月26日 Android 5.0 Lollipop發布,這次更新並未有太多的變化,主要更新了桌面功能
同年Android 5.1發布,支持多張SIM卡
2015年9月30日 Android 6.0 Marshmallow發布,在對軟體體驗與運行性能上進行了大幅度的優化。延長了手機的續航能力
2016年8月22日 Android 7.0 Nougat 發布,提供新功能以提升性能、生產效率和安全性。進一步優化續航能力
同年Android 7.1發布,本次更新為用戶和開發人員引入了各種新功能
2017年8月22日Android 8.0 Oreo發布,本次更新更多的還是支持開發人員進行更新
同年Android 8.1 發布,優化了內存、定位服務等
2018年5月9日Android 9.0 Pie 發布,利用新的人工智慧技術,讓手機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幫助。並且會根據用戶習慣進行自我調節
2019年Android 10 發布,提供黑夜模式,優化生物識別技術、優化應用、支持可折疊設備和 5G 網路
而隨後的Android 11 預計將在今年11月3號發布
安卓手機歷經13年,從最初的只能支持基本的通信和拍照功能,跟隨著時代 科技 的變化,增添各種新的 科技 ,讓手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電子產品,時至今日我們手上的手機以及能夠支持面部指紋支付解鎖、更加強大的拍照功能,到可以在手機上遊玩各種 游戲 和進行各種 娛樂 ,可以在手機上觀看視頻等
這些變化從方方面面,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智能時代,也許你感受不到什麼變化,也許你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什麼改變,那不妨與十幾年前時代做個對比!
最後小K 在這里 求關注!求關注!求關注!
㈢ 01的兩種系統(安卓和Linux)哪一種更推薦
我認為兩者都挺好的!很多車友都會問我為什麼領克01有兩種系統,有的喜歡安卓,有的喜歡Linux,其實我認為兩種系統都挺好的,功能基本無異。安卓系統的應用比較多,方便聯網,不僅擴展性高,而且軟體非常的豐富,在線音樂、在線地圖都非常的的好用,智能化很高。而Linux系統佔用的資源少還是很流暢的,而且非常的安全,但由於系統對外開管制嚴格,可以運用的APP很少。兩個系統都各有特色。
㈣ 安卓手機如何打開.001文件
01安卓手機打開.001文件步驟:後綴.001的文件其實是壓縮文件的分卷;首先打開手機文件管理,點擊更多選項;然後進入壓縮文件選項,點擊.001文件;最後選擇解壓位置,解壓後就能正常查看了。
㈤ 安卓手機如何打開.1文件
- 01
安卓手機打開.1文件:依次打開手機【文件管理】-【sdcard目錄】-【sdcard】-【tencent】-【MicroMsg】-【Download】找到想要的文件重命名,刪除後綴【.1】就可以打開文件了。
1、首先打開手機,找到手機上已經安裝的文脊沖件管理春鏈器。這里以RE文件管理器舉例子。打開RE文件管理器,並找到sdcard目錄。
2、依次打開sdcard—tencent—MicroMsg—Download目錄。
3、在Download目錄下找到傳送的apk文件,這個文件以apk.1結尾。選中後面的選擇框後,點擊右下角的更多按鈕。
4、在彈出的菜單中找到重命名的選項,並點擊櫻森殲打開對話框。
5、在重命名對話框中把結尾的.1去掉,重命名文件為以.apk結尾的apk文件,然後點擊確定完成重命名即可打開該文件。
Android一詞的本義指「機器人」,同時也是Google於2007年11月5日宣布的基於Linux平台的開源手機操作系統的名稱,該平台由操作系統、中間件、用戶界面和應用軟體組成。
㈥ 能發下01《老羅Android開發視頻教程》第一集:Android菜單Menu介紹一的種子或下載鏈接么
01《老羅Android開發視頻教程》第一集:Android菜單Menu介紹一種子下載地址:
㈦ Android 音視頻01 --- H264的基本原理01
H264壓縮技術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對視頻數據進行壓縮。包括:
解決的是空域數據冗餘問題。
解決的是時域數據冗徐問題
將空間上的相關性變為頻域上無關的數據然後進行量化。
經過壓縮後的幀分為:I幀,P幀和B幀:
關鍵幀,採用幀內壓縮技術。
向前參考幀,在壓縮時,只參考前面已經處理的幀。採用幀音壓縮技術。
雙向參考幀,在壓縮時,它即參考前而的幀,又參考它後面的幀。採用幀間壓縮技術。
除了I/P/B幀外,還有圖像序列GOP。
H264的基本原理其實非常簡單,下我們就簡單的描述一下H264壓縮數據的過程。通過攝像頭採集到的視頻幀(按每秒 30 幀算),被送到 H264 編碼器的緩沖區中。編碼器先要為每一幅圖片劃分宏塊。
劃分好宏塊後,計算宏塊的象素值。以此類推,計算一幅圖像中每個宏塊的像素值。
對於視頻數據主要有兩類數據冗餘,一類是時間上的數據冗餘,另一類是空間上的數據冗餘。其中時間上的數據冗餘是最大的。為什麼說時間上的冗餘是最大的呢?假設攝像頭每秒抓取30幀,這30幀的數據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相關聯的。也有可能不止30幀的的數據,可能幾十幀,上百幀的數據都是關聯特別密切的。
H264編碼器會按順序,每次取出兩幅相鄰的幀進行宏塊比較,計算兩幀的相似度。如下圖:
在H264編碼器中將幀分組後,就要計算幀組內物體的運動矢量了。
H264編碼器首先按順序從緩沖區頭部取出兩幀視頻數據,然後進行宏塊掃描。當發現其中一幅圖片中有物體時,就在另一幅圖的鄰近位置(搜索窗口中)進行搜索。如果此時在另一幅圖中找到該物體,那麼就可以計算出物體的運動矢量了。
運動矢量計算出來後,將相同部分(也就是綠色部分)減去,就得到了補償數據。我們最終只需要將補償數據進行壓縮保存,以後在解碼時就可以恢復原圖了。壓縮補償後的數據只需要記錄很少的一點數據。
我們把運動矢量與補償稱為 幀間壓縮技術 ,它解決的是視頻幀在時間上的數據冗餘。除了幀間壓縮,幀內也要進行數據壓縮,幀內數據壓縮解決的是空間上的數據冗餘。
人眼對圖象都有一個識別度,對低頻的亮度很敏感,對高頻的亮度不太敏感。所以基於一些研究,可以將一幅圖像中人眼不敏感的數據去除掉。這樣就提出了幀內預測技術。
一幅圖像被劃分好宏塊後,對每個宏塊可以進行 9 種模式的預測。找出與原圖最接近的一種預測模式。然後,將原始圖像與幀內預測後的圖像相減得殘差值。再將我們之前得到的預測模式信息一起保存起來,這樣我們就可以在解碼時恢復原圖了,經過幀內與幀間的壓縮後,雖然數據有大幅減少,但還有優化的空間。
可以將殘差數據做整數離散餘弦變換,去掉數據的相關性,進一步壓縮數據。
上面的幀內壓縮是屬於有損壓縮技術。也就是說圖像被壓縮後,無法完全復原。而CABAC屬於無損壓縮技術。
無損壓縮技術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哈夫曼編碼了,給高頻的詞一個短碼,給低頻詞一個長碼從而達到數據壓縮的目的。MPEG-2中使用的VLC就是這種演算法,我們以 A-Z 作為例子,A屬於高頻數據,Z屬於低頻數據。看看它是如何做的。
CABAC也是給高頻數據短碼,給低頻數據長碼。同時還會根據上下文相關性進行壓縮,這種方式又比VLC高效很多。
制定了相互傳輸的格式,將宏快 有組織,有結構,有順序的形成一系列的碼流。這種碼流既可 通過 InputStream 網路流的數據進行傳輸,也可以封裝成一個文件進行保存,主要作用是為了傳輸。
組成H264碼流的結構中 包含以下幾部分 ,從大到小排序依次是:
H264視頻序列,圖像,片組,片,NALU,宏塊 ,像素。
NAL層:(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視頻數據網路抽象層) : 它的作用是H264隻要在網路上傳輸,在傳輸的過程每個包乙太網是1500位元組,而H264的幀往往會大於1500位元組,所以要進行拆包,將一個幀拆成多個包進行傳輸,所有的拆包或者組包都是通過NAL層去處理的。
VCL層:(Video Coding Layer,視頻數據編碼層) : 對視頻原始數據進行壓縮
起始碼0x 00 00 00 01 或者 0x 00 00 01 作為 分隔符 。
兩個 0x 00 00 00 01之間的位元組數據 是表示一個NAL Unit。
I 幀的特點:
1.分組:把幾幀圖像分為一組(GOP,也就是一個序列),為防止運動變化,幀數不宜取多。
2.定義幀:將每組內各幀圖像定義為三種類型,即I幀、B幀和P幀;
3.預測幀:以I幀做為基礎幀,以I幀預測P幀,再由I幀和P幀預測B幀;
4.數據傳輸:最後將I幀數據與預測的差值信息進行存儲和傳輸。
1.更高的編碼效率:同H.263等標準的特率效率相比,能夠平均節省大於50%的碼率。
2.高質量的視頻畫面:H.264能夠在低碼率情況下提供高質量的視頻圖像,在較低帶寬上提供高質量的圖像傳輸是H.264的應用亮點。
3.提高網路適應能力:H.264可以工作在實時通信應用(如視頻會議)低延時模式下,也可以工作在沒有延時的視頻存儲或視頻流伺服器中。
4.採用混合編碼結構:同H.263相同,H.264也使用採用DCT變換編碼加DPCM的差分編碼的混合編碼結構,還增加了如多模式運動估計、幀內預測、多幀預測、基於內容的變長編碼、4x4二維整數變換等新的編碼方式,提高了編碼效率。
5.H.264的編碼選項較少:在H.263中編碼時往往需要設置相當多選項,增加了編碼的難度,而H.264做到了力求簡潔的「回歸基本」,降低了編碼時復雜度。
6.H.264可以應用在不同場合:H.264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使用不同的傳輸和播放速率,並且提供了豐富的錯誤處理工具,可以很好的控制或消除丟包和誤碼。
7.錯誤恢復功能:H.264提供了解決網路傳輸包丟失的問題的工具,適用於在高誤碼率傳輸的無線網路中傳輸視頻數據。
8.較高的復雜度:264性能的改進是以增加復雜性為代價而獲得的。據估計,H.264編碼的計算復雜度大約相當於H.263的3倍,解碼復雜度大約相當於H.263的2倍。
H.264的目標應用涵蓋了目前大部分的視頻服務,如有線電視遠程監控、交互媒體、數字電視、視頻會議、視頻點播、流媒體服務等。H.264為解決不同應用中的網路傳輸的差異。定義了兩層:視頻編碼層(VCL:Video Coding Layer)負責高效的視頻內容表示,網路提取層(NAL: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負責以網路所要求的恰當的方式對數據進行打包和傳送。
㈧ android是什麼手機
Android(中文譯名安卓)是美國谷歌公司開發的移動端操作系統,使用Andriod系統的智能手機被稱作Andriod/安卓手機。
詳細內容
- 01
Android的本意為機器人,谷歌公司與開放手機聯盟基於Linux內核開發的智能移動操作系統也因此以Andriod來命名,2007年11月谷歌聯合84家手機製造商、硬體製造商、軟體開發商以及電信運營商共同開發改良Andriod系統。第一部使用Andriod系統的手機於2008年10月發布,2011年第一季度Andriod系統的手機正式超過塞班系統手機,成為全球第一,2013年全世界使用的Andriod手機已經超過10億台,Andriod系統具有良好的開放性,支持豐富的硬體,並且非常便於第三方進行開發。目前市場上,大多數智能手機品牌均基於Android系統,例如:華為、小米、oppo、vivo、三星、son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