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app中頁面邏輯指的是什麼
1. APP界面設計注意什麼
APP界面設計應從圖片、文字、色彩、圖標、留白這些方面注意著手於設計。
1、圖片,如同一個人的衣著品味
圖片在APP中是非常常見的,圖片的展現形式和圖片的質量都影響著用戶對產品的感官體驗。
圖片的定位就如同一個人的衣著品味,不同的穿衣風格會使別人對你作出不同的判斷,為你打上不同社會屬性的標簽。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在APP設計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將會從圖片比例、一致性、圖片慶知質量與真實性等方面進行分析。
1.1、圖片比例有什麼講究?
不同比例的圖片所傳達的信息主體不盡相同,根據產品屬性我們會選擇與之相符的圖片比例進行整體的框架布局。
通過體驗一些主流的APP,我們會發現一些比較常用的圖片比例,如 1:1、4:3、16:9、16:10等等;
也會發現一些打破常規比例的設計,我們需要分析它們的性格,結合自身產品的特點,才能在自己的APP設計中合理的加以運用。
1:1 強調主體的存在感
1:1的圖片比例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設計比例,利用此長寬比更容易將構圖歸整得簡單,突出主體的存在感。
常用於產品展示、頭像、特寫展示等場景,在電商類APP中尤為常見。
4:3 圖像緊湊、更易構圖
4:3的圖片比例可以使圖像更緊湊,更易構圖,方便設計師發揮。由於手機屏幕容量較小,作為全屏展示時,該比例在App設計布局上面佔用空間較大。
16:9 電影場景般的效果
16:9的圖片比例可以呈現電影場景般的效果,多用於橫向構圖,是應用非常廣泛的尺寸比例之一,能給用戶一種視野開闊的體驗。
在很多影視娛樂類APP設計中運用廣泛,如騰訊視頻、網易雲音樂等。
16:10 擁抱黃金比例
黃金比例就像金字塔上的明珠,越接近她越有魅力,反之會魅力減弱,16:10的圖片比例最為接近。
設計沒有絕對的標准,我們可以遵嘩差消循一些優秀的經驗規則,但是也要敢於突破規則,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X:≤Y 瀑布流設計
X:≤Y代表寬度固定,高度在最大值之間自定義的瀑布流設計,在一些用於用戶沒有很明確的目的,只是喜歡獲取盡量多的信息的情況下採用這種設計方式。
X:≤Y的圖片比例要注意高度的控制,不要超出屏幕可顯示區域的范圍,如花瓣網在750x1334px的設計中高度最大值為:848 px。
以上列舉的僅為部分常用比例的分析與說明,還有更多的比例這里就不一一演示,分享的目的是讓大家養成分析的習慣,結合自身產品特點選擇適合的圖片比例。
圖片比例選擇方式:
a. 以商品展示效果為准,選擇能夠充分表現商品特點的圖片展示比例;
b. 以產品氣質為准,選擇符合產品內容氣質的圖片展示比例;
c. 結合產品特點選擇合適的常用比例;
d. 根據版面布局靈活的自定義特殊的比例值;
e. 分析→打破→創新,創造出符合某種規律或者美學概念的比例值。
1.2、圖片比例的一致性
當我們結合產品特點確定合適的圖片展示比例以後,需要針對整體的布局與圖片分布情況,規范出那些布局可以採用相同的圖片展示比例。
在保障視覺效果與交互形式的情況下,相同的主體,在不同的頁面中最好採用相同的比例呈現,這樣的好處不僅可以保持視覺表達的一致性,也能給後期運營維護帶來便利。
1.3、提高圖片的質量
越來越多的產品對圖片質量開始加以重視,比如網易嚴選對產品圖片的拍攝與處理都有嚴格的規范,目的就是為了提升產品氣質和在用戶心中的印象。
我們在設計的時候更要以最佳的圖片來烘托我們的設計稿,圖片的質量影響著整個界面的格調。
很多夥伴兒會覺得圖片都是後期運營上傳的,我設計稿做得再精美最終也是沒用的。對於這個問題我的亂知觀點是這樣的:
a. 最佳的設計輸出是設計師專業的體現;
b. 把最好的效果呈現給決策者,增加他對你設計能力的印象;
c. 通過制定運營視覺規范來把控圖片質量,是可以嚴格把控你對圖片的視覺追求;
d. 你的態度會給你帶來好運。
1.4、圖片的真實還原
雖然前面提到圖片質量的重要性,但是我們不能為了視覺效果選擇一些與主題無關的配圖,這樣也會給決策者一種誤導。
我們可以提高配圖的質量,但是需要保證圖片的真實還原,這樣才能讓你的設計作品更加真實合理。
在一些本土的產品設計中,對於國外圖片素材的運用,需要謹慎對待。如案例中的模特形象,文案信息的傳達更加偏向於國內的場景,
如果運用一張國外的模特素材也許逼格更高,可是卻無法真實的還原產品場景,會給決策者傳達一種錯誤的認知。
2、文字,我只想知道重點在那裡
文字設計的層次感決定了信息的高效傳達,通過對文字信息的層次處理可以有效的幫助用戶獲取信息,提高用戶對產品的操作效率。
2.1、對文字信息進行層級區分
當我們拿到交互原型或者別的需求文檔時,我們需要對文字的信息層級進行有效的區分,這樣才能讓用戶快速的獲取和理解信息傳達的內容。
文字信息可以簡單劃分為重要信息、次要信息、輔助信息等。在進行文字排版時,需要明確的梳理好信息之間的層級關系,提高用戶對產品的整體體驗。
通過對字體大小、顏色、留白、層級劃分等處理,把相同屬性的信息歸類設計,讓整個信息排列主次分明,層級清晰。
設計師在對文字進行視覺表現時,為了達到整體界面的視覺平衡也需要減少對文字樣式的運用,不可為了突出文字信息而採用過多的表現樣式。
2.2、預估好信息呈現的最大值
當我們在進行界面設計時,初級設計師往往會忽略文字信息的最大值,只是按照自己的習慣進行完美的布局。
最終進入到測試環節時才發現為什麼比自己預期的字數多出這么多信息,此時就會出現返工的情況,給整體的產品開發進度帶來風險。
作為一名合格的UI設計師,我們需要預估好信息呈現的最大值,而不是取最小值或者隨意進行設計,這樣將會在執行的過程中遇到更多不可控的風險。
2.3、善於利用提示符進行設計
在一些會出現大篇幅文字信息的界面設計中,為了提高用戶對信息的獲取效率,我們會根據整體視覺效果選擇合適的提示符進行設計。
很多初級設計師會過於遵循交互原型,往往對大篇幅文字的處理過於隨意,只做著交互原型的美化,缺乏對用戶體驗的主動性。
在進行產品交互設計時,有時候產品或者交互無法站在視覺的角度進行信息的梳理和布局,我們需要利用自己的專業來優化你覺得可以更好的地方,也能為你在整個產品環節中樹立專業性。
關於提示符的設計表現形式主要有數字、字母、圖形、色塊等等,只要能有效的區分信息層級即可。
3、色彩,如何成為「色」計師
色彩給人的感受是最直觀的,不同性格的配色傳達不同的情感。關於配色有一些方法可尋,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感性判斷。
作為視覺設計師,我們需要學習理性的方法技巧,也要不斷欣賞優秀的作品,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3.1、色彩基礎知識
色彩分為無彩色系和有彩色系,無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各種深淺不同的灰色;有彩色系是指紅、橙、黃、綠、青、藍、紫等顏色。
關於色彩的更多理論知識這里不做展開,大家自行腦補色相、純度、明度、對比、性格等等方面的理論知識。
3.2、建立色彩庫
作為初級設計師我們對配色的把控不是很穩定,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們需要通過一些理性的方式建立大量的色彩庫,應對不同的需求。
下面列舉部分個人比較常用的方式供大家參考,色彩收集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只需要掌握幾個比較適合自己的即可,只要養成習慣並長期堅持,哪怕只運用一種方式,也是收獲頗豐的。
a. 通過各類APP採集色彩
體驗不同領域的APP,建立不同領域對APP色彩組合的選擇,為後期項目設計奠定基礎。根據主色進行分類,
如紅色系列:網易雲音樂、京東、網易嚴選、網易考拉等等;也可以根據產品氣質分類,如文藝、時尚、科技、可愛等等。
b. 通過Dribbble採集色彩
在Dribbble上面,每一幅作品右側都有該作品的配色文件,發現優秀的作品要養成這種採集配色文件的習慣。
c. 通過攝影作品採集色彩
通過優秀的攝影作品採集色彩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採集方式:
Photoshop打開圖片 → 存儲為Web所用格式→ 選擇GIF格式 → 顏色選擇 8 → 顏色表中雙擊色塊 → 拾色器
d. 通過馬賽克採集色彩
藉助Photoshop濾鏡將圖片進行馬賽克處理,可以得到優秀作品或者攝影圖片的配色組合,特別適合採集同色系的配色。
採集方式:
Photoshop打開圖片 → 濾鏡 → 像素化→ 馬賽克 → 設置單元格大小
e. 從電影中採集色彩
相信大家都喜歡看大片,這部片子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追捧,必定有太多值得大家學習的元素。
作為神經敏感的設計師群體,那些刺激到我們神經元的優秀影片場景總是不能錯過的。
3.3、提高審美,增強感性判斷力
配色能力雖然可以通過一些理性的方法提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感性判斷。配色中細微的差異往往都是感性的判斷。
我們需要不斷的欣賞攝影、繪畫、設計作品等等,綜合的提高自身的審美,才能不斷增強感性的判斷力。
作為UI設計師,你不能只關注界面設計,你可以看平面作品、攝影繪畫、影視動效,體驗手工藝製作、運動娛樂、細心的體驗生活中的每一次變化。
3.4、養成分析的習慣
要想擁有良好的配色能力,積累的過程是很重要的。當我們看到優秀的作品,要分析配色之間的對比關系、顏色在色環上的位置關系、HSB數值的關系等等。
只有不斷的分析和總結才能逐步形式自己的思維方式,提高不同配色的把控能力。
分析的習慣不只是運用在色彩上面,對於版面布局、文字信息的處理、icon設計風格、間距留白等等方面都需要不斷的進行分析總結,掌握優秀作品的規則才能形成自我的標准習慣。
4、圖標,從會畫到畫好之間有多遠
圖標是APP設計中的點睛之筆,既能輔助文字信息的傳達,也能作為信息載體被高效的識別。圖標也有一定的界面裝飾作用,提高界面整體的美觀度。
很多初級設計師都會忽略圖標的重要性,也養成去素材網站下載復用的習慣,當這樣的習慣養成後便會逐步喪失自己動手的驅動力,什麼元素都希望能找到素材下載,工作數年之後很快就遇到了自己的瓶頸期。
設計師對圖標設計的態度與把控能力,將會是拉開你與其他設計師差距的因素之一。
圖標設計有下載復用 → 動手設計 → 規范設計 → 融入品牌基因等幾個階段,你現在屬於哪個階段呢?
4.1、下載復用
下載復用是很多初入行業的設計師習慣的工作方式之一,由於自身對軟體技法、設計技巧、創意能力等方面的不足,無法從創意到標准制圖完成一個合格的圖標設計。
缺點:圖標設計風格與細節處理都完全不統一,這樣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逐步喪失自己的動手能力。
4.2、動手設計
對於大部分有設計追求的設計師,都會意識到圖標設計的重要性,也會結合產品特點繪制統一風格的圖標。
注意事項:圖標設計風格有:線性圖標、填充圖標、面型圖標、扁平圖標、手繪風格圖標和擬物圖標等。
無論我們選擇何種表現形式,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都要保持風格的統一性,由於圖標的體量不同,相同尺寸下不同體量的圖標視覺平衡不盡相同,例如相同尺寸的正方形會比圓形顯大。
因此,我們需要根據圖標的體量對其大小做出相應的調整。
4.3、規范設計
當設計師養成自己動手的習慣以後,恭喜你已經進步了,保持這樣的習慣。隨著軟體技法的成熟我們需要嚴格控制自己的隨性,運用標準的規范進行圖標設計。
在標准設計的基礎上面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也不一定要局限在標准裡面,但是總體的本質需要符合設計規范。
4.4、融入品牌基因
圖標設計的差異化逐漸變得模糊,隨著很多功能的相似性,圖標的造型設計也幾乎雷同,很多對設計比較講究的產品,也開始根據自身品牌基因,進行圖標定製化。
融入品牌基因的圖標設計具有很強的品牌識別性,不僅可以形成獨有的視覺差異化,也可以增強用戶對產品的記憶。
5、留白,我只想要足夠的空間
適當的留白可以讓你的界面更有靈性,給信息之間預留更多的空間,也能更好的表達信息之間的層次感,相比擁擠的信息布局更能給人舒適的體驗。
當設計師的留白意願被產品或運營以「希望放更多內容」拒絕時,作為設計師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方向試著表達自己的觀點:
a. 設計出對比稿,把產品需要的方案和你覺得完美的方案進行對比;
b. 篩選出這樣處理的優秀案例,以成功的案例說服產品接受你的方案;
c. 進行用戶測試,選擇一些目標用戶進行體驗,從用戶心聲入手設計最佳的方案;
d. 更多溝通的方法有待你去挖掘,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做出更好的產品。
設計小結
1. 不同的圖片比例反應不同的特徵,根據產品特點合理的選擇;
2. 設計中保持相同的圖片比例,不僅使視覺表達一致,也能給後期運營維護帶來便利;
3. 通過提高圖片的質量來提高設計作品的美感度,但是也要保證圖片的真實還原;
4. 文字排版需要注意信息的層次、信息容量的最大值、巧妙的運用提示符等;
5. 養成不斷建立和豐富色彩庫的習慣;
6. 提高審美,增強感性判斷力,養成分析的習慣;
7. 圖標設計經歷的幾個環節:下載復用 → 動手設計 → 規范設計 → 融入品牌基因;
8. 適當的留白可以給人更加舒適的體驗。
2. app應用邏輯怎麼看
app簡單的應用邏輯就是用技術。
當App進程啟動完成之後,ActivityThread類被創建出來,他的main方法執行,執行main方法的這個線程稱作UI線程。然後執行首指LooperprepareMainLooper,此時UI線程的消息隊列已經准備好,可以通過Handler發送消息到該隊列了,後續與AMS的通訊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執蔽斗行的。
然後,再執行Looperloop,也就是阻塞的從消息隊列中去取者並配消息可以是用戶發的消息,也可以是系統發的消息,如果沒有,UI線程進入睡眠狀態。
3. APP導航和頁面設計樣式
頁面導航的分布如下所示
將入口放在頁面的底部,形成標簽導航。目前這種導航的設計方式在app設計中非常常見,其優點十分明顯,即用戶可以非常直接的看到該app的功能結構。而缺點是這些功能並沒有非常清晰的主次關系,同時擴展性差。因此目前標簽導航建議底部的標簽不超過5個,如果超過5個建議使用其他方式。
該類導航與標簽導航相似,不同的是中間的導航標簽會蘊含更多的操作選項梁差,即該標簽中包含了更多的二級導航。以小紅書為例,其底部導航就是典型的舵式導航,點擊「+」標簽會直接喚醒相機並可以導入圖片/視頻等內容
對於舵式導航里的擴展二級標簽,這些二級標簽可以形成一種單獨的導航- 點聚導航 ,從Bilibili的底部導航可以看出,點擊中間的導航會彈出4個二級標簽:開直播、拍攝、上傳和模板創作。舵式和點聚導航的方式往往適用於產品需要特殊引導或者是凸顯核心功能的場景。其缺點是功能之間無主次,擴展性差,不利於後期的功能拓展。
將標簽放到界面的上方,就會形成tab標簽導航,這種導航適用於類目較多的APP作為二級導航梳理頁面邏輯,布局清晰。作為一個二級導航,頂部標簽導航應用於多種情境下,可以固定數量,展示有限的幾個標簽。也可以擴大一定的數量,變成向左滑動展現更多標稿氏簽,十分靈活,但是因為在手機中左右滑動不如上下滑動方便,因此,個人認為還是不要展開太多標簽。以微博和下廚房為例,這兩個APP都採用了Tab頁導航。
抽屜導航是將菜單隱藏在當前頁面後,點擊導航入口即可像拉抽屜一樣拉出菜單。抽屜導航一般用來放置對用戶而言不太常用或者對於產品而言不太核心的功能,優點是可以節省頁面空間,比較適合於不那麼需要頻繁切換內容的應用,例如對設置、關於、個人信息等內容的隱藏。以網易雲音樂為例,其採用了非常標準的抽屜式導航,目前更多APP會採用抽屜導航的變式,即點擊導航入口以後,以向右滑動的方式,整個抽屜頁將滑動出現並且占據整個屏幕,例如小紅書app的抽屜導航。
一般位於產品頂部,通過點擊呼出導航菜單。導航菜單以浮窗形式位於界面上層,可通過點擊導航菜單以外的區域使其收起。下拉導航的菜單與界面的連貫性比抽屜式要好,容易讓用戶感知當前位置。但由於是位於屏幕上方,相對隱蔽而且不能結合手勢操作,所以該菜單形式也不適合於頻繁的切換功能使用。考慮到導航菜單的可用面積較小,所以一般採用列表的形式展示菜單內容。下拉導航還有一種變式,就是下來菜單中展示兩級甚至多級,一般在電商產品中比較常見,因為品類和篩選條件眾多。
主要功能入口全部聚合在頁面,讓用戶做出選擇。這樣的組織方式雖然無法讓用戶第一時間看到內容或執行操作,用戶的選擇壓力也比較大。但卻能夠讓用戶整體上了解APP提供的服務,從而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那個服務。這種導航於一些提供的服務較多或者類目較多的APP,例如支付寶、淘寶等。
宮格導航的應用很廣泛,也產生了很多變種,以網路貼吧為例,其在應用宮格導航的時候,將功能進行了分類並且用標題加以區分,使用戶更容易從眾多功能中找到需要使用的功能。
還有一種變式,是可滑動的宮格,這種設計適合於宮格內容較多,但是不想佔用太多屏幕空間,於是用戶可以左右滑動來查看功能內容。以小米app為例,由於功能較多,但是不希望佔用較多屏幕面積,因此導航只放了兩行功能,但是用戶可以向右滑動找到更多的功能。在宮格區域下方採用了指示器來告知客戶滑動的范圍。
通過列表指示類目,在右側顯示箭頭表示有二級內容,列表導航通常用於二級頁,由於它與宮格導航一樣,不會默認展示任何實質內容,所以通常app不會在首頁使用它。這種導航結構清晰,易於理解,冷靜高效,能夠幫助橡敬皮用戶快速的定位去到對應的頁面。
同樣可以對列表進行分類產生變式,這樣邏輯會更清晰,不知道如何確定分類名稱。把分類名稱去掉也是可以的。只是用間距將每一組列表隔開也能起到梳理邏輯的作用。
每一個頁面就代表一個導航入口,這就是輪播導航,適用於比較簡單或者結構比較扁平的APP。輪播導航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應用的頁面簡潔性,操作也是最方便的,只需要手指左右滑動。缺點也很明顯:承載入口的數量有限,超過10個可能就多了。這種導航常見於查看圖片,也經常與其他導航模式結合,作為banner廣告呈現。
4. APP界面設計的原則
界面布局的簡潔
簡潔的設計理念在手機軟體界面的設計中尤為重要。簡潔有度的排版布局設計能為用戶思想的融入留出空間,有效提高人機交互的效率。當下是一個大規模生產以及信息過剩的時代,處在激烈競爭、事物繁忙狀態中的人們,生活步調在不停地加快,根本無暇顧及過多的裝飾細節。簡潔干凈的設計,不僅可以留給人們片刻的清新與安寧,而且可以有效地幫助用戶集中精力完成正在著手的工作。
文章圖片3
手機界面排版布局的簡潔可以從屏幕顯示量精練、顯示一致性和即看即所得這三個角度來體現。
首先來看屏幕顯示量的適度精練,它是指適度地安排手機軟體界面中的各要素例如選項標識等,既不能過於擁擠,亦不可過於稀疏。科學證明,屏幕總體覆蓋率不應該超過40%,而分組覆蓋度不應超過62%,否則就容易造成用戶的不安和心理負擔。信息過度會使用戶有目不暇接的繁雜感,手機界面本來就有面積小的特徵,如果顯示項目過多真的會使使用者不願意繼續操作下去。而稀疏和空洞的屏幕覆蓋率又會分散注意力,使用戶打不起精神。所以手機軟體界面的顯示項目數量要適度,依據科學行事。
文章圖片4
再來說顯示的一致性,在手機軟體界面中它一方面是指設計語言在表達上的一致性,例如圖標、色調,布局、文字字體及大小,表達術語等的統一性;另一方面是指手機界面在任務信息的表達、界面控制等方面與用戶熟悉的理解模式相一致。一致性本來就是設計簡潔的表現,它是設計師最大限度利用資源的手段。要求設計盡可能達到簡約的同時,設計師不可以以犧牲准確性為代價,因為這樣會使用戶的理解產生歧義,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文章圖片5
即看即所得要求在設計手機軟體界面時設計師要把所設計內容清晰地外化出來,保證用戶隨時都清楚什麼是可行的操作,應該怎樣繼續,在使用者意圖和操作之間建立自然的匹配以達到美的人機交互體驗的目的。這些都考驗了設計師的把控能力。因此即看即所得是手機排版布局得以簡潔的更深層的可行性支持。
文章圖片6
利用最佳視域設計符合邏輯的界面布局
在手機軟體界面設計中,視覺注意十分重要,是人們與手機進行交互的起點,只有先在視覺上引起人們的注意,信息才能成功地傳達。在我們觀察事物的時候,總有信息會被我們接收,也總有信息會被我們忽略租笑,這是選擇注意的表現。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它與意識的強弱程度有著很密切的關系,當外界信息超出了我們能處搭凳理的范圍時,我們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與目的相關的信息上,或者是引起我們興趣、愛好的事物上。當下,要想引起人們的注意,產品一定要在視覺和功能上能夠體現用戶具體的目標核心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文章圖片7
手機軟體界面的合理布局有法可依——最佳視域。視域指的是人們能看得見的區域,這個區域包括了從一個駐足點上所能看到的一切。「形式的接受是一種新的心理格式塔的形成過程。格式塔不單是指圖形樣式,重要是指組織整體。」軟體界面設計的邏輯性可以幫助這種心理格式塔的快速形成和建立。人因工程學證明,人在頭部靜止且眼睛正常活動狀態下,水平方向的左25度為最佳視域;垂直方向則是0度到下30度為最佳視域。
文章圖片8
人們的眼睛習慣從左到右,由上至下地掃視,適應順時針方向的搜索,在偏離中間位置相同距離的視域范圍中,眼睛的觀察效率在屏幕各象限中按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順序遞減。因此,在手機軟體界面設計中重要的信息應該落在人們的最佳視域范圍內,並且在設計中利用信息知型旅板塊之間良好邏輯關系對視覺要素位置進行合理布局,保證使用者對手機信息有高效的視覺認讀效率。
文章圖片9
界面的美感的整合(視覺平衡)
人類的情感、情緒和認知是一個相互補充和相互形象的有機體,設計美觀的物品使人情緒良好,這種感覺反過來可以激發他們更具創造性地思考,這對用有機界面的易用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研究表明愉快的人較善於發現解決問題的其他方法,因此能夠容忍較小的難度。極具美感的設計能夠使用戶與產品間的互動進入一個良性循環中。
文章圖片10
正因如此,當我們滿足了手機軟體的實用性和科學性時,美感就是我們為滿足用戶需求的重要考慮的內容了。我們前面提到過美感的經驗是多維度的,在追求美的過程中人們都希望自己的五感都能得到滿足。在手機界面設計中,我們現在的科技只能達到視、聽、觸三感的滿足。我們的可視界面是滿足視覺美感的重要途徑,要得到足夠的重視。掌控手機軟體界面的美感應從整體入手,對各個界面布局中的視覺元素進行合理搭配以達到視覺上整體的平衡與和諧。
文章圖片11
我們必須謹慎入微地考慮設計中色彩、質地、圖像造型和整體版面的設計,讓各要素充分擔當視覺傳達為它們指定表現的責任內容,為用戶提供更加愉悅的操作環境與心境,提高它們對手機視覺界面的整體印象和使用興趣。我們知道色彩的明暗與純度,形狀的長寬高矮,肌理平滑與粗糙都會在我們視覺中產生力的作用,對觀看者有著明顯心理影響。
文章圖片12
版面布局的平衡感對界面整體形象十分關鍵,正所謂毫釐之差,微妙所在,絕對不能因為視覺形式反差的大小影響用戶感官的舒適程度。我們可以通過適度把握文本與空白的顯示比例、圖形樣式的繁簡度、背景色彩與軟體主體圖標的明暗對比等控制視知覺中力的平衡。這樣就能夠使手機軟體界面
5. 手機里的APP越來越多了,大家是如何頁面分類的
第一個層面,最直接的桌面分類。
對於安卓手機來講,桌面APP的分類和管理相對方便,一些定製系統也提供了不少分類的方式。自己動手的話無非是使用不同的屏幕和文件夾,分類的依據有:名稱、功能、使用頻次,喜好等。最直接的桌面分類牽扯到擾襲嫌個人喜好和習慣,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用起來方便舒服即可。
第二個層面,減少APP的安裝,分類更輕松。
有些功能的使用未必用到APP,有些APP的使用頻次並不高,可以不安裝,或者用的時候再裝。
1、使用瀏覽器,瀏覽器可以實現不少功能。
2、使用微信,微信的小程序目前已經比較豐富。
3、使用類似Hermit 這樣的工具,把一些網頁轉化成應用。
4、使用系統的統計功能,比如IOS的卸載未使用的應用。
5、使用免安裝應用,目前安卓系統中有不少類似的應用,用的時候搜索即可。
第三個層面,找到適合自己的應用,更好的使用,進而更好的進行分類。
如果對一個應用了解的足夠深入,有助於減少類似應用的數量。比如:聽歌用雲音樂,聊天用微信,買東西用支付寶,收郵件用郵箱大師,看內容用進入頭條,了解外部世界用推。這樣下來其實是根據用處來對目前的APP進行了自動分類。
目前很多APP能夠正常使用都需要用戶的一些數據,在某一個方向上更多的貢獻自己的數據,可以讓應用發揮更多的價值,提供更好的服務。該過程背後的邏輯是讓支撐APP背後的演算法更懂你。
當對某APP足夠了解,APP也足夠了解自己,使用緩手APP的功能可以藉助其他入口,而非桌面上的圖標。比如:搜索、通知、小空間、語音等,其中現在手機系統內的搜索功能挺強大的,可以試試。
以上通過三個層面來闡述了如何減少APP的數量,如何更好的分類和利用APP。除了在手機上進行分類,還可以通過禪正設備進行分類,比如有些應用在電腦上體驗更好,有些應用在平板上體驗更好。總之,讓APP找到合適的設備、合適的載體、合適的啟動方式、合適的人,該過程就是一個讓APP分類的過程。
6. 安卓APP的主要開發原理以及其主要過程是什麼
開發原理:
Android應用程序是用Java語言編寫的。編譯過後的位元組碼,以及應用程序要求的其他數據和資源文件,通過aapt工具被綁定在一起,稱為 Android包,這是一個帶.apk後綴的檔案文件。這個文件也是用戶下載到他們設備上的文件。所有的代碼在一個單一的.apk文件中,組成一個「應用程序」。
主要過程:
1、需求分析:
大部分創業型項目在這個階段只是一些比較抽象的想法。有一份相對完善的需求文檔,不僅有助於創業者自身對項目的理解和周全性分析,如果項目是交由設計公司去完成的話,也更有利於對方准確把握項目的定位和商業模式,以便給出專業的建議和解決方案。
2、原型設計
接下來會根據上面提到的具體需求文檔,項目經理進行會進行原型圖的設計。
3、UI設計
原型圖經過反復推敲修正後,UI 設計師會進行UI界面相關的配色設計、功能具象化處理、交互設計、以及各種機型、系統的適配。UI 設計師經過多次與項目經理溝通修改後,最終的到定稿的高保真設計圖。
4、開發
經過以上幾個過程之後,會正式進入到開發階段。
5、測試調試
APP 功能開發完成之後,測試人員會對整項目進行系統性測試。這個環節會調動起項目組內所有人相關人員。而測試這個環節的重要性不亞於前期功能的規劃,如果團隊沒有經過專業系統性訓練的測試人員,很可能會導致項目出現與設計初衷存在落差,以及遺漏下一些邏輯上的坑。
6、發布app
經過至少兩輪的內部測試以及小范圍外測(或者完成滿足測試要求的周期)後,會進行最終版本的上架。
(6)安卓app中頁面邏輯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APP開發工具
1、MOTODEV Studio for Android
MOTODEV Studio for Android,這是基於Android的開發環境,為開發者們提供新的MOTODEV App Accelerator Program使他們可以開發出更適合摩托羅拉Android手機的應用程序。
2、J2ME開發插件 Mobile Tools for Java
Mobile Tools for Java (MTJ) 是Nokia公司開發的一款 Eclipse插件,用於支持 Java 手機應用程序開發。其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 EclipseME。
3、apk文件修改工具 Root Tools
RootTools是一個新的工具軟體,Android開發者可以在這一工具軟體的支持下,對.apk格式的文件進行再次修改,讓程序表現更加出色,滿足用戶的需求。Root Tools裡面自帶有很多工具,比如BusyBox,它裡面集成壓縮了很多Linux的工具和命令,這樣軟體開發者在對....
4、IDEA的Android開發插件 idea-android
idea-android 是在 IDEA 集成開發環境中開發 Android 應用程序的插件。
參考資料
網路-app開發
7. APP的一級頁面,二級頁面是怎麼劃分的
輸入考試吧網站域名進入考試森攜缺吧首頁,這就是一級頁面,然後再點擊它上面的「英語」或者「計算機「類別,就進入了二級頁面。
二級頁面就是在一級頁面上的鏈接,當然一級頁面指網站主頁的鏈接的頁面。動態2級頁面就是指的在動態網頁中。
(7)安卓app中頁面邏輯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通過超鏈接鏈接到隱含某文件(如DOC,習,SGML等)。元數據與語義的元信息,字元集信息,文件類型描述(DTD),等等。網頁實際是一個文件,它存放在世界某個角落的的某一台計算機中,而這台計算機必須是與互聯網相連的。
網頁經由網址(URL)來識別與存取,當我們在瀏覽器輸入網址後,經過一段復雜而又快速的程序。網頁文件會被傳送到你的計算機,然後再通此辯過瀏覽器解釋網頁的內容,再展示到你的眼前。
8. 手機取證分析軟體中什麼是邏輯獲取與物理獲取
邏輯獲取:是指能夠從手機中提取所見數據,由取證設備發送命令,手機端負責提供數據,不能提取刪除數據。
物理獲宏猛取:利用底層通訊,提取刪除鬧搏數據與文件系統返回給取證設備,支持刪除數據提取。液絕祥
9. 資訊類app,每次下拉刷新都有數據,邏輯是什麼樣的
簡單,首先得有更新的資訊;其次,代碼判斷最新的5-10條內容;最後,你刷新就能看到最新的內容了。 判斷邏輯:首派纖敏先拉取服務豎畝器數據,一般會分頁顯示,每次拉取固定的條數塵枝,如果有新數據,新內容會插入到之前數據的前面。
詳細你可以參考我們數錢吧APP,你可以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