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手機如何打開zim文件
A. wikipedia離線zim文件,用kiwix為何打不開
wikipedia離線zim文件,用kiwix打打開的原因是:
Kiwix是一款離線網頁瀏覽器。它是為維基網路離線化而設計的,但是也潛在地適合所有HTML類型的內容。Kiwix支持ZIM格式,它是一種激扮渣高度壓縮、附加元數據的開放文檔格式。
zim文件不要放在中文目錄下,一定要放在英文目錄里。zim文件放中文目錄里,Kiwix不能識別路徑,當然打不開。
明悄打開方法如下:
1、記事本或寫字板。用寫字板打開xml文件,你可以看到很友好的版式,縮進的很整齊,便於維護代碼
2、office2003及以上中有一個組建叫「Microsoft XML Editor」,缺則可以幫助你編輯這種文件
3、Frontpage。如果你的office是完全安裝的,那麼可以用prontpage編輯它。
B. zim包格式
zim包格式是一梁哪缺種緩睜自由檔案格式。
1、根據查詢相關信息ZIM包格式是一種自由檔案格式橡辯,用於存儲Wiki內容,以便離線瀏覽,這種格式允許壓縮文章,支持全文搜索索引以及本地分類和圖像管理,類似MediaWiki,和原始的WikipediaXML維基網路資料庫下載不同,整個文件可以容易的索引,並且可以被類似Kiwix的程序讀取。
2、ZIM文件格式替代了早期的Zeno文件格式,ZIM意為ZenoImproved(改進的Zeno),openZIM項目由WikimediaCH贊助,同時由維基媒體基金會支持。
C. nopic是什麼意思
mini
maxi
nopic
mini表示有的詞條可能只包含一部分,詳細內容可能看到不到。因為手機薯嘩孫或者電腦存儲空間已經蘆陪很大了,完全夠用,所以不推薦這種。
maxi顧名思義,包含所數鏈有內容,除了視頻和音頻內容。這種zim文件內容最完整,文件也最大。因此所有zim中,「all maxi」的文件最大,不過也最完整,個人推薦。
和maxi版本相比,被刪掉了詞條中大部分圖片
D. ZLM格式文件用什麼軟體打開
ZLM是存放動感簡訊的安裝軟體,也就是自帶的動感簡訊。
ZIM格式軟體可以用神機妙算軟體模板打茄返開。
對於我們不知道用什麼軟體打開的文檔,我們可以用一些技巧方法進行搜索。
首先在桌面上建立一個文檔,然後把文件後綴改成想要的棗納茄格式。
然後右鍵單擊文件,點打開方式,看到下面有一個選項是可以打開WEB到上面尋找。
彈出的網頁就是支持你格式的軟體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加凳察油!
E. 如何優雅地使用 Ubuntu
作者:陳然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509148/answer/4451801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我是從12.04開始用的,剛開始還會在虛擬機里開Windows,現在已經很久沒有沒開過Windows了。要優雅的使用你首先要學會使用,相對於Windows,Ubuntu還是有門檻的,尤其是考慮到你會遇到顯卡驅動、屏幕亮度無法調節、觸摸板無法使用、文件解壓亂碼、更新提示錯誤等各種奇葩問題。網上有大量爛野基的Ubuntu入門教程,你要學會基本的Linux終端命令,能夠理解各種教程里的命令在幹些什麼,在這之前想要優雅的使用是不太可能的。想像一下,當你安裝顯卡驅動重啟之後發現系統連圖形界面都進不去了,你還跟我談優雅?!在經過一段時間,上面的問題都經歷了一遍之後,出現什麼問題基本都淡定了,不會像開始時那麼驚慌了,這時候再來說優雅。
美化系統
1. 對於Untiy: 在設置里將Launcher設置為自動隱藏,將圖標調至合適
. 對於Gnome: 推薦至少安裝Dash to Dock、Hide Top Bar、Dynamic Top Bar三個擴展
<從16.04開始,我從Unity叛逃到了Gnome,雖然缺少了全局菜單,但窗口最大化時自動隱藏頂欄用起來也很贊,而且豐富的擴展及可定製性真的是Gnome的精華所在,跟Firefox一樣>
2. 安裝自己喜歡的主題:真心覺得Ubuntu的脊念默認主題很不好看,橘紅色的配色也很受不了。主題有很多可以選擇,我喜歡淺色的主題Flat Plat、Paper、OSX White等,可在Github上搜到;圖標則推薦Elementary OS的圖標(淺藍色的文件夾,很喜歡)
優化系統
1. TLP:筆記本電源管理
2. preload:應用預載入 %其實我不清楚它到底有沒有用._.,對SSD來說似乎不必要
3. 關閉不需要的開機啟動項
必備程序
1. Albert
桌面上不放任何應用快捷方式,而採用基於搜索的應用啟動方式是Linux主流桌面環境的共同選擇,也確實是一種高效而優雅的處理方式。雖然很多人都在黑ubuntu默認的unity桌面,但個人還是很認同它的設計的,全局菜單、Launcher、HUD使用都很方便。真正問題出在unity的性能上,搜索功能嚴重佔用資源,反應十分遲鈍,甚至讓電腦卡死,這跟它快速啟動應用、搜索文件的設計初衷嚴重背離,體驗極差,我基本上沒用過。平時使用Gnome Do來替代Unity的應用搜索啟動功能,這應該是我每天使用最頻繁的應用, 無法想像沒有這個軟體的Ubuntu體驗。類似的應用還有Synapse等。
p.s. 其實我更期待Unity能做到gnome do的響應速度。
+++2016.2.13+++
現在已經不再推薦Gnome Do,主要原因是有了更好的替代品,其次是它依賴一大堆Mono的東西,而且也不怎麼更新了。
強烈推薦Albert!強烈推薦Albert!強烈推薦Albert!
簡單易上手、界面極簡美觀!內存佔用、響應速度都足以媲美Gnome Do。唯一的不足,是當索引太多文件時,內存佔用會隨之飆升,最好的選擇是只索引指定的文件(其實很少用它來搜索文件,主要用來啟動應用)。
同樣很贊的還有Mutate,它的每一個功能都是一個獨立的Python腳本._.(也就是說你可以飢謹隨意擴展,如果你會coding)。但這貨居然依賴fcitx,完全不可理喻!最新版說修復了這個bug,但安裝的時候還是提示要安裝fcitx。
<img data-rawheight="278" data-rawwidth="521" src="https://pic1.mg.com/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1" data-original="https://pic1.mg.com/_r.png"><img data-rawheight="114" data-rawwidth="503" src="https://pic3.mg.com/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3" data-original="https://pic3.mg.com/_r.png"><img data-rawheight="271" data-rawwidth="507" src="https://pic2.mg.com/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7" data-original="https://pic2.mg.com/_r.png">
2. Zim
一個 個人wiki/筆記應用,最開始是為了記錄使用ubuntu的遇到的各種問題及解決方法而找到的這個應用,現在我所有的關於Linux的知識都有序的組織在這個應用里,而記錄的內容也擴展到了日記、日程規劃、學習筆記、讀書筆記…一句話就是個人知識管理的神器,功能剛好夠用、輕量,唯一欠缺的是這些筆記都是相當重要的,需要一個雲端的同步、備份功能。我的做法是將Zim的文件目錄設置在堅果雲的同步目錄下,這樣堅果雲就會自動同步我的筆記了。
+++2016.2.13+++
Zim的所有筆記都以文本格式存儲,以文件夾方式管理;同時支持HTML、LaTeX、Markdown、rst等多種格式,可在模板中選擇(雖然我沒用過);支持全文搜索、標簽檢索。默認是一種類似Markdown的wiki格式,支持列表、任務列表,可以插入圖片、附件、LaTeX公式(需先安裝latex相關軟體),插入的圖片可單獨指定一個附件目錄,可輸出為HTML、LaTeX、Markdown、rst。如果你願意,你完全可用Zim生成你的個人網站,Zim官網就是這么乾的。
在重裝系統時發現,只需把Zim的目錄設置為你筆記目錄,Zim會自動索引你的所有筆記,一切恢復原狀,實在太驚喜了,對於一個免費的筆記的軟體,我只能說已經完美了。而且,官方的支持也很給力,曾經報了一個中文的bug,官方很快回復了,雖然後續跟進有點慢,修復也還要等一段。現在唯一的遺憾是捐款不支持支付寶。
<img src="https://pic1.mg.com/v2-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mg.com/v2-_r.png">
3. Redshift
根據日出日落時間(設定經緯度)自動調節電腦屏幕的亮度、色彩(色溫),保護眼睛
沒用之前我一直覺得這種東西有必要嗎,一直在後台耗費系統資源?用過了之後,我才發現真的很有必要呀!開啟軟體時,眼睛是一種很柔和的感覺,關閉則是對比很明顯的刺眼藍光。這才發現我的搓本屏幕顏色嚴重偏藍,而之前我筆記本的亮度也因為刺眼的藍光調的過低了。雖然在電腦上還沒普及,但這個功能現在基本已經是手機系統的標配了。
4. mpv
如果你跟我一樣只想簡單的看視頻,能播放常見格式,能切換字幕、添加外掛字幕,能切換音軌就足夠了,那mpv絕對是最佳選擇。沒有VLC、SMplayer的臃腫復雜,也不用像mplayer一樣只能用命令、快捷鍵操作。
<img data-rawheight="523" data-rawwidth="888" src="https://pic1.mg.com/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8" data-original="https://pic1.mg.com/_r.jpg">
+++2016.2.13+++
通過配置可輕松實現無邊框效果,超贊!
<img src="https://pic3.mg.com/v2-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mg.com/v2-_r.png">
5. LauncherFolders
將Launcher上的應用歸類放入一個文件夾(智能機上基本的功能),這是我從開始用ubuntu就想要的一個功能!不過LauncherFolders這個應用的操作還是不友好,跟Andorid上的那些體驗錯遠了,但了勝於無。
<im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366" src="https://pic2.mg.com/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https://pic2.mg.com/_r.jpg">
6. 一款雲端同步、備份應用,哪個更好,其實我也不清楚._.
其他技巧
1. 桌面不要放太多東西,一兩個常用文件夾(鏈接)即可
2. 合理規劃文件存放目錄:Linux的文件目錄相對於Windows的什麼鬼C盤、D盤本身就優雅很多,文件應根據分類有序存放;盡量少在home下自建亂七八糟的目錄
3. 文件管理器中設置幾個常用目錄的書簽
4. 掌握各種各樣的快捷方式
p.s. 桌面最好不要放「文件」,放一些文件夾的「鏈接」就好了,實際的文件分類存放在其他目錄中,免得一不小心給刪了,尤其是像我這種習慣將瀏覽器的下載目錄設在桌面的,又熟練使用Shift+Del的。<img src="https://pic3.mg.com/v2-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mg.com/v2-_r.png"><img src="https://pic2.mg.com/v2-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mg.com/v2-_r.png"><img src="https://pic3.mg.com/v2-_b.png" data-rawwidth="1112" data-rawheight="7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2" data-original="https://pic3.mg.com/v2-_r.png">
開始愉快的體驗吧^_^
F. 2021維基百科中文版怎麼用不了了
維基網路中文版使用方法
1、下載維基網路中文版和離線維基網路資料庫
在你使用維基網路中文版之前,必須先下載它和維基網路的離線資料庫。
2、導入維基資料庫到軟體
因為維基網路提供的離線資料庫(.xml.bz2)文件格式 WikiText 並不能直接使用,所以我們需要先將資料庫轉換成 WikiTaxi 的 .taxi 格式。下載解壓 WikiTaxi 之後你可以看到一個 WikiTaxi_Importer.exe 的文件,雙擊運行它。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轉換資料庫格式的工具。使用方法和簡單,第一項選擇 .xml.bz2 文件,第二項選擇要保存轉換好的.taxi文件,然後按 Import Now 即可開始。中間那個橫條是用來調整分配多少內存給該工具來進行轉換工作,當然能用的內存越多,轉換速度也就也快了。轉換好之後,如沒特別需要,之前那個.xml.bz2的文件你可以刪除掉了。
3、運行維基網路中文版
如果你已經製作好.taxi資料庫之後,那麼雙擊運行 wikitaxi.exe ,在菜單里選擇 「Options」-> 「Open *.taxi Database」來打開剛才那個製作好的.taxi資料庫文件即可。然後,就沒然後了,你現在已經擁有一個離線的維基網路資料庫了!想查詢什麼直接搜索就行了。
操作說明
源碼在source文件夾下,data文件夾用來存放 .zim 文件,需要自己在維基網路按需下載 .zim 文件。
PC端瀏覽器訪問界面:
下圖中每一個方框是一個資料庫,自己去下面提供的網站根據需要下載對應的zim資料庫文件。
打開下圖這個頁面後,需要點擊進入相應的庫才能搜索,不能在這個頁面直接搜索!!!
手機端瀏覽器訪問界面:
維基網路中文版注意事項
(1)程序運行之後會自動打開默認瀏覽器來訪問地址localhost上的離線維基網路,如果無法打開請檢查hosts文件;
(2)程序運行之後會後台展示一個黑底綠字的命令行窗口,用來展示提示信息,如Kiwix Server IP地址,請勿關閉該窗口,在用戶關閉瀏覽器窗口後,此窗口會自動關閉;
(3)程序使用的離線維基網路資料庫為kiwix.org製作的zim文件,使用前請自行到地址下載自己所需語言和學科的zim文件:
請將zim文件下載好後,放到程序根目錄的 data 文件夾下,程序就會自動識別並在瀏覽器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