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app為什麼會越來越大
① 手機App,為何越用越「膨脹」
這主要是因為很多手機App本身就佔用大量手機內存,同時也有著比較大的安裝包,甚至很多手機App沒有做具體的內存優化。
對於廣大手機用戶來說,如果一個手機用戶的手機內存不夠大的話,這個人的手機很快就會出現內存不足的提示。這是一個令大家感到非常無語的現象,特別對那些安卓用戶來說,很多人經常需要主動刪除內存空間。在現代社會,因為手機APP變得越來越豐富,很多人所看的視頻也是高清視頻甚至4K視頻,所以各種文件佔用的手機空間確實有些大了。
② 32G、64G、128G的手機App,為何越用越「膨脹」
這主要是因為很多手機軟體的內存佔用空間越來越大,所以手機的內存使用空間越來越不足。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每當我們使用手機服務的時候,很多人會下載各種APP,有些人說下載APP的容量個人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之下,即便很多用戶的手機空間已經普遍達到了128G的程度,但128G顯然並不能符合很多人的基本使用需求,所以我們需要盡可能選擇購買那些內存空間更大的手機型號。
總的來說,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手機APP的服務功能趨勢越來越完善,但是也意味著APP對於手機空間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對於我們普通用戶來說,我們需要盡可能主動拓展自己的手機內存空間。
③ 手機APP為何越來越臃腫呢微信動輒佔用十幾G內存,有必要嗎
我覺得完全沒這個必要,但市面上的很多軟體的內存佔用度確實非常高,很多人對此也非常頭疼。
在我們使用手機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手機內存經常會提示內存不足,甚至用戶的很多APP不能正常使用。對於很多手機APP來說,很多手機APP所佔的內存空間本身就比較大,同時也沒有清理內存的功能,這就會導致用戶的手機內存越來越小。而對於用戶來說,用戶需要定期清理自己的手機內存,最好不要去下載太多不經常使用的手機APP。
最後,一般情況下,安卓手機在進入系統後就會自動卸載不需要的軟體,但是 iOS手機往往是有新功能後會刪除一些不需要的程序,這樣在卸載老 APP的時候會使手機內存進一步被佔用,我們也需要定期清理自己的手機內存。
④ 手機APP為何越來越膨脹上熱搜,內存越來越大為何會不夠用
現在的手機APP都越來越膨脹了,很多APP的內存都達到了一個G以上,為什麼會越來越大呢?這樣下衡森戚去會不會不夠用呢?之所以會越來越大,其實是為了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以及優化用戶的體驗,內存越來越大的同時,手機的內存也越來越大,所以只要願意買更高配置的手機,內存總是夠用的,接下來跟大傢具體說明。總而言之,手機APP之所以越來越膨脹,是因為他們優化了用戶的體驗,而且滿足了更多的需求,所以就要增加內存,但是也不用過多的擔心,因為新款的手機內存總是非常大的,而且在未來內存也會越來越大,只要願意買高配置的手機,APP的內存大也能支撐得了。
⑤ 為什麼手機app內存佔用越來越大
對於我們用的這些app來說,基本都是越用越大的,尤其是一些聊天軟體,原因如下:
這些文件是安卓系統中相機和圖片文件的緩存文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對手機相冊中的圖片生成縮略圖,方便用戶快速查看相應的圖片。該文件一般會佔用內存很大,小的幾百M,大的話則會有1.5G~7.5G左右,而且此文件還會無限制地擴大,刪除後還是死灰復燃。
除此之外一些應用APP的數據文件對手機存儲的佔用量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騰訊系的微信和QQ以及阿里的支付寶都是手機存儲佔用大戶。
而一些像抖音、快手等小視頻APP也會存在大量的緩存文件佔用大量的存儲空間。
除過這些主流的占存儲大戶之外,其它的應用程序雖然單個應用佔用的存儲不多,但是也經不起數量眾多。
總體而言,手機相冊是手機中佔用空間的大戶,除此之外安裝的手機應用越多則佔用的空間也就越大。所以,為了存儲夠用,經常清理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
app緩存的內容清除方法:
打開微信,點擊通用下的「清空聊天記錄」即可,當然這樣的壞處就是很多以前的聊天記錄、圖片緩存都會被刪除。其他軟體方法類似,沒有內存的可以試試這個辦法。
一些不是很常用的APP可以刪掉,用的時候在下載安裝,不光可以省空間,還省運存,相比較內存空間(實際上就是硬碟)來說,運存(實際上就是內存)更重要,如果運存佔用很大,手機使用就會很卡,不流暢,耗電還會增加。
⑥ 為什麼安卓國產App得體積越來越大
國產APP體積越來越大的原因比大家想像中要復雜很多
為什麼呢?杭州蒙特APP開發曾表明說,是因為我們每次手快都點開後看了一秒鍾就以為已經知道了,實際上是我們忽略了自己。
一、新功能的增加
這是APP體積增大最主要的原因,新的功能必然會需要更多的代碼和資源來實現,APP因此增大。就像微信從一開始只是個聊天工具,到現在成為了社交、購物、新聞、 游戲 等等的集合體,甚至要成為集各種小程序於一身的門戶,這體積只會越來越大。
蘆含桐但對於廣大用戶來說,那些陪坦新增功能並不是人人都需要的,而用戶只能接受所有,沒辦法阻止自己不需要的功能霸佔手機的本身容量。
二、「碎片化」所帶來冗餘
一個APP要想在眾多手機里正常使用,就必須針對每種不同解析度、硬體平台的手機分別作出不同的優化代碼。需要讓所有不相同的設備的適配代碼做到同個安裝包里邊,然後在安裝的時候自動識別,這其中就會包含很多冗餘代碼了。這樣的「碎片化」雖然在安卓手機上更嚴重,但iOS也已經有了碎片化的跡象。
三、硬體設備規格中的改變
當硬體設備的某些規格改變後,APP也必須要做出改變,這一般也會導致APP體積增大。
比如最早的幾代iPhone屏幕解析度是480x320,到了iPhone4,屏幕解析度需要提高到了4倍(960x640)。其中蘋果強制要求APP必須適配新的解析度,就導致iPhone4之後的APP中,界面素材的部分就要佔用至少原來四倍大的存儲空間了。
除了解析度外,手機性能的提高使APP的畫面精美度和功能也能更好,也會增大APP的體積。
四、開發APP首先要適配旗艦機型
同老野一個品牌的手機,有的人體驗得很好,而有的人卻覺得很渣,因為同一品牌的手機有高低端不同檔次的手機,使用同一款APP特別是手游,低端機就可能出現不流暢或閃退等問題,而高端機卻不會。除了有手機硬體及系統優化不同的原因外,也是由於大部分APP在測試時都是優先考慮適配旗艦機導致的。
作為用戶面對APP體積越來越大的趨勢其實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是定期清理手機內存,或者使用手機U盤,嫌麻煩的就只能是換內存更大的手機了。
([微笑]感謝您本次閱讀,[玫瑰]喜歡星爍文章關注吧,[加油]往後持續更新更多好文與您一起分享!)
⑦ 如何避免App過大的問題手機APP為什麼越做越大
現在的手機存儲空間越來越大,但是使用起來還是不夠用鏈物,手機app也是越做越大,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如何避免App過大的問題?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手機APP為什麼越做越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明明也沒下載什麼應用,沒存多少照片,幾年前綽綽有餘的手機內存,怎麼現在瘋狂告急?128G的手機都已經不夠用了!!!
以前,一個APP的佔用空間才幾百MB而已,但如今,像某些社交軟體甚至高達了幾十GB,一台128GB的手機沒用幾天就沒空間了,而且還裝不了幾個APP,軟體開發商在APP里加了一堆沒有用處的功能,為什麼手機APP就要越做越大呢?
主要原因是一個應用程序中的功能太多。社交網路、購物、地圖、瀏覽器等都安裝在一個應用程序中。奇怪的是它並不笨重。此外,不僅日常軟體的規模變得巨大,游戲的安裝包所佔的空間也在增加。一個普通的網路游戲將佔用超過10GB的空間。也許你可以安裝幾個游戲,但不會有50GB的空間。
除了軟體和游戲的指數增長之外,更高的比特率、更高解析度的視頻和更高質量的照片占據了更大的數量。今天的手機可以拍攝4K視頻,甚至8K視頻,只需幾分鍾就可以拍攝幾GB。
如何避免App過大的問題
或許有一天,我們的移動端媒介已經不僅僅是手機、手機存儲已經不是問題、流量費用我們已棚隱液經不需要擔心的時候,自然會有更好的、符合時代的App設計方案出來。
而就目前來看,如果你覺得某款App佔用你手機的空間太多,你可以將不需要的緩存清理出去。
大多數的手機App其實都有清理緩存的作用,比如說我們平時發送的一些佔用存儲空間比較大的圖片、視頻、文件等等。這些資源我們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被動接收的攜毀,因此它們會被緩存在App的緩存文件夾內。因此,常清理這部分數據,會很大程度上減小App所佔用的系統存儲空間。
而如果你實在不會清理,或者覺得清理不太干凈的話,你可以隔一段時間將App卸載一次,然後再重新下載。這樣的話,也能減少App佔用的存儲空間。
⑧ 為什麼安卓國產APP的體積越來越大
我是做Android的,我給大家說說原因吧。Android軟體大主要是以下幾方面造成的。 1 Android界面功能的實現難度。Android相對於apple在某些方面實現起來很困難。比如Android的廣告推送。蘋果有自己的伺服器可以用,而谷歌的伺服器卻不能用。咋辦,於是有了n 種辦法,有的人會用第三方比如網路。但更多的公司會自己實現。廣告推送是與盈利掛鉤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能。一個廣告推送就會讓app 多產生七八個類,幾百行甚至幾千行代碼。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因為這個功能太重要了,以至於每一個Android APP都會有。而這個功能因為需要推送,所以這個功能需要後台24小時運行。這導致無數個pushService在後台運行,他們佔用內存,佔用cpu 有的甚至索要許可權進行電話錄制,復制個人信息。 2 android 界面相對於蘋果而言,實現有點困難。這種困難從Android出生的那一刻就存在了。一個界面就有一個activity,而n 個界面就有n 個activity。n個activity裡面因為某種原因造成代碼冗餘。於是有了fragment,但是fragment在深度嵌套時會有許多難度而最典型的難度就是傳值,頁面跳轉。這一下字增加了其復雜度。因為要實現會產生很多冗餘代碼。 3 軟體升級。相對於蘋果,Android的升級十分的頻繁。Java程序最大的特點是可重用性,特別適合二次開發。絕大部分的程序員,在軟體升級時,是不會去刪除那些不用的代碼的。為了兼容老版本,就更不行了。這導致產生龐大的廢代碼。 4 界面布局文件。界面布局的碎片十分的多,而這些碎片和Java代碼是相關的。一個app 頁面越多,產生的垃圾布局文件越多。好多公司為了追求速度和程序的可閱讀性,是不會主動去刪過時的代碼和布局文件。 5 圖片,圖標。APP的代碼體積有相當大的可能是圖片造成的。圖片越多會造成APP體積極速擴張。與媒體相關的視頻, 游戲 變成巨霸就成為無可厚非的事。但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Android的適配。因為Android手機碎片化嚴重,為了用戶體驗,常常需要2套以上的圖片,圖標。
安迪-比爾定律:軟體就是會越來越腫
安迪-比爾定律非常了不得,大名鼎鼎的摩爾定律,在這條鐵則面前也得抖三抖。說安迪-比爾定律統治了摩爾定律,似乎也不過分,當然這不會是因為安迪-比爾定律的名字比較長。無論摩爾定律拔高了多少硬體性能,人們都不得不年年掏錢升級新設備,這就是安迪-比爾定律的威力所在。安迪-比爾定律具體指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
安迪-比爾定律不是定律,它是一個機遇!——by賣硬體的JS
要講安迪-比爾定律,先得提一下摩爾定律。摩爾定律大家都懂,網上普遍流傳的是「晶元每18個月性能提高一倍,價格減半」,這不是原版。戈登·摩爾的原話是晶體管每24個月增加一倍,18個月是時任Intel主管的大衛·豪斯(David House)的說法。細節不要緊,大概意思基本一致。硬體的發展也的確如同摩爾定律所說,性能不斷爆發式增長。
24個月的說法擬合度更好,不過在近年的移動平台上套用18個月的說法也並無不可
然而多年過去,事情卻不對頭,這硬體是漲了,但沒感覺變快啊?三年前用電腦干什麼活,現在也是基本如此。硬體猛了,但拔高的性能只能讓晶元化身暖手寶,用來養電廠,這不坑爹么!轉頭一看,微軟Intel合體的Wintel聯盟笑而不語。
這就是安迪-比爾定律的本質。所謂安迪-比爾定律,安迪指的是Intel前CEO安迪·魯夫,比爾則是大家都知道的比爾·蓋茨。這條定律可是把這兩位IT大佬狠狠黑了一把啊。安迪-比爾定律的含義就是,安迪給啥,比爾拿啥;Intel產多猛的硬體,微軟會用越來越臃腫的系統和軟體統統吃掉增長的硬體性能。安迪-比爾定律,實質上所描述的,就是軟體臃腫化的問題。
安迪&比爾:別光看啊,快買呀
隨著功能的加入和交互的革新,軟體做得越來越大,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軟體臃腫化並不是單指軟體體積膨脹,重點是軟體增加的功能和變大的體積不成比例。安迪-比爾定律的主角是Intel和微軟,但其實在整個業界中,軟體臃腫化已是尾大不掉。無論是桌面平台還是移動平台,軟體臃腫化的跡象都隨處可見。
桌面平台&移動平台:難逃軟體臃腫化魔咒
桌面平台
近年來桌面平台軟體臃腫化最令人菊花一緊的,應該當數Windows Vista了。Windows Vista一出,Aero毛玻璃特效亮瞎了無數人的眼,笑開了無數內存賣家的顏(雖然後來很快就哭了)。而同樣的 歷史 ,也在Windows XP接過Windows 98大旗時上演過(Windows Me那破爛就不提了,Windows 2000隸屬Server系列也不提了)。無論是Vista還是XP,都帶來了大量革新,遺憾的是,帶走的老機器也不計其數。
說真的,當年期盼微軟出個Vista+內存同捆套餐的人,不止一兩個
除了操作系統外,桌面應用軟體的臃腫化也非常明顯。以IM軟體為例,多年過去,IM的主要功能沒有發生什麼大變化,還是打字語音加視頻,但QQ 2003 10M不到的體積已成絕唱。雖然新版QQ 2013五十多M的體積,看上去似乎不算誇張。但多開幾個窗口你會發現,連2G內存都喂不飽QQ。夭壽啦!1G內存都能養活Windows XP了!
移動平台
在移動平台上,軟體臃腫化甚至要比桌面平台更嚴重。先來看看以優化效果拔群聞名的蘋果,iOS4的體積600M不到,而iOS7體積已經達到了1G多。至於所佔資源嘛,瞧著當年行雲流水iPhone 4被卡哭的樣子,大家應該心裡有數。而iPhone 4有什麼功能是必須用iOS7才能實現?Siri?Touch ID?高速連拍?對不起,舊機型的標配是舊功能,以及卡頓。
很多新功能都是新設備專屬,功能增加和軟體的增肥完全不成比例
再來看看以硬體食量聞名的安卓,要不是安卓卡在了32位的瓶頸,恐怕在今年已經把RAM堆到4G了吧?8核+4G RAM,光是論名頭,很多PC都沒這么誇張,然而這是否就能喂飽安卓?還得打個問號。再加之安卓App受到的限制比iOS平台來得少,開發者們簡直像是狂歡一樣,拚命往裡面添油加醋。安卓App變得重口而滯胃,實在吃不消啊。
吃吧吃吧,越吃肥得越誇張,最後也許動都動不了
可以說,無論是iOS平台還是安卓平台,無論是移動平台還是桌面平台,軟體臃腫化現象都非常普遍。通脹是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現象,軟體臃腫化似乎也在消費電子發展史上,充當了類似角色。為何安迪-比爾定律屢試不爽?軟體臃腫化真的不能避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軟體增肥的緣由。
增肥的食糧:軟體臃腫化三大緣由
硬體需求進化:好鋼用在刀刃上,刀刃同樣要好鋼
前面提到,隨著技術進步和用戶需求的發展,軟體增肥,本來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想要馬兒跑,哪能讓馬兒不吃草。拿最直觀的界面來說,早年的計算機只能夠顯示最基本的字母,如英文字母以及日文的假名等等,要顯示各種漢字,還得增加字型檔容量;到了圖形界面年代,從16色到256色到32位色,每一步進化都需要更先進的硬體鋪路。想要用馬車把人拉到火星上,未免也太魔法了點。
雖然系統仍保留高效的命令行,但恐怕最令人流連忘返的,還是圖形界面的各種吃資源特效
十年前PC可以輕松解碼DVD,對1080p的藍光碟一籌莫展,而現在的手機都能放4K視頻了;十年前手機可以聽歌拍照,但和現在將隨身聽卡片機打得掉一地牙的手機相比,完全不是一回事。在未來,3D、全息以及沉浸式體驗將會給人們帶來另一番新天地。理所當然,這片天地必須要用更強勁的硬體才能撐得起。
軟體功能過剩:好鋼用在刀刃上,刀背也來分杯羹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各種軟體突然變得很喜歡把奇怪的東西塞進自己裡面。一個好好的聊天軟體,突然就多出了新聞瀏覽安全殺毒等功能;一個好好的瀏覽器,突然就多出了安全殺毒社交聊天等功能;一個好好的殺毒軟體,突然就多出了社交聊天新聞瀏覽等功能。平時裝三個軟體可以得到三種功能,現在裝三個軟體得到九種功能,什麼你說都是功能重復的?我聽不到。總之就是一片頂三片,療效特好,專治電腦性能過高!
你告訴我,這是一個聊天軟體?
目前IT業界正處於從桌面端遷移到移動端、從本地遷移到雲端的劇烈轉型期,新興的應用環境層出不窮。受業界大環境的影響,專精於某一項功能的軟體變得越來越少,開發者們恨不得用一個安裝包就統治了用戶的使用環境,為前途和錢途鋪好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打鐵的也開始割麥子,煮飯的也開始負責煉鋼。想把摩爾定律拔起來的性能都物盡其用,好鋼通通用在刀刃上,各種隨系統自啟的軟體應用搖晃著一身肥肉紛紛起身抗議不答應。殺了兩三個流氓,還有無數後來人。
軟體欲求不滿:好鋼壞鋼一籮筐,管他什麼頂硬上
現在電腦的性能真的過剩嗎?對於某些開發者而言,硬體似乎沒有什麼過剩不過剩的區別。無論硬體有多高,總有人能夠寫出榨乾性能的軟體。這些軟體又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無論是哪個時代都會出現粗製濫造導致的軟體臃腫化。不管硬體性能去到多高,惡劣的代碼總能夠化神奇為腐朽,這在開放程度高的平台尤為常見。前面提到安卓平台軟體臃腫化問題嚴重,就是著了這方面的魔了。安卓平台沒有嚴格的審核,也沒有細密的許可權控制系統,入門門檻低,開發者可以放開手腳干。面對完全不稀缺的資源,恐怕懂得珍惜的人不多吧。於是,一堆狂吃硬體資源的安卓App誕生了。
安卓的開發環境,太容易寫出垃圾App了
第二類是太過超前的軟體,同樣沒有考慮到當前硬體平台環境。但和第一類不同,這類軟體並不是粗製濫造,反而是經過精心設計——但看上去不像是為普通人設計的。以Windows Vista為例,筆者一直認為Vista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系統——前提是它不是運行在2006年主流配置為單核CPU和512M RAM的PC上。
實際上,Windows 7大致就是Vista的馬甲,兩者性能速度硬體需求基本是同一水平,為何兩者口碑差距如此大,除了一些細節的不同外,大概還是因為Windows 7誕生於2009年而非2006年吧。
軟體臃腫化:真的無葯可救?
現代人的體重越來越誇張,以希望國為例,根據統計,美國的肥胖率已經接近三成。肥胖問題在美國每年可以造成約十萬至四十萬人死亡,並大幅增加醫療支出和其他 社會 成本,美帝每年需要在肥胖問題上花費1170億美元,簡直水深火熱。現在的軟體環境,和肥胖問題有異曲同工之處,人們不得不花大力氣喂飽軟體們貪婪的硬體需求,並直面由軟體臃腫化帶來的卡頓、停止響應、崩潰等問題,太虐心了。無論是人腦電腦,血管都被注入了時代特有的脂肪。
無論在人類 社會 還是IT業界,肥胖都已經成為了大問題
人們已經意識到了肥胖化的後果,減肥儼然已經成為了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話題。同樣,IT業界也在為解決軟體臃腫化而努力。雖然軟體臃腫化的大趨勢並沒有停止,但近年來被安迪-比爾定律折騰得吃不消,狂吃減肥葯試圖去除軟體臃腫化的案例也不少。桌面平台的減肥成功人士代表為Windows,移動平台上則是安卓。一起來圍觀下,勵志勵志。
減肥勵志案例一:微軟Windows
Windows Vista的肥胖飽受詬病,微軟顯然也知道自己的設計有點太超前了。從Windows 7開始,Windows系列投入了轟轟烈烈的減肥運動中。Windows 7是第一款比前代更省資源的Windows系統,意義重大。雖然減肥程度不算誇張,和Vista基本也是處於同一重量級,但加上I/O方面的進步,Windows 7給人的感覺要更加高效。
從Vista到Windows 7,從Windows 7到Windows 8,微軟每代都在減肥
微軟將減肥運動延續到了Windows 8這一代,Windows 8也成為了第二款比前代更省資源的Windows系統。按現在Windows往平板手機遷移的走向,Windows 9很有可能依然比前代更省資源,希望如此吧。
減肥勵志案例二:安卓4.4
安卓的臃腫相信毋庸多言了,Google也痛定思痛,這次安卓4.4在優化上下了血本。首先,Google斥巨資2300萬美元收購了法國雷恩的一家創業公司Flexycore,這是一家專注安卓優化的公司。然後在安卓4.4中,Google啟動了「Project Svelte」(瘦身計劃),系統內存需求、運算量峰值大大減少。此外,針對安卓App效率低下問題,Google不再完全依賴Dalvik虛擬機,啟動了全新的ART機制,App運行速度大幅攀升。
安卓4.4減肥成功,簡直感天動地
安卓4.4的努力效果拔群,有人將安卓4.4移植到了僅有512M RAM和單核CPU的Nexus S中,發現流暢度驚人,符合Google官方聲稱的「安卓4.4可以流暢運行於512M RAM設備」的宣傳。減肥成功的安卓4.4對於用戶來說無疑重大利好,也許安卓的硬體大戰可以暫緩一下了。
軟體臃腫無法停息:為何大家放棄治療?
從Windows和安卓的例子可以看出,軟體臃腫化並不是無葯可救,但為何人們往往放棄治療?我們可以來參考一下從來不會發生軟體臃腫化的 游戲 機平台。 游戲 機平台的壽命長得驚人,動不動五年以上乃至再戰十年。隨著時間的沖刷, 游戲 機上的 游戲 優化效果甚至會越來越好。06年發布的PS3至今仍可玩到GTA5、Crysis 3等最新大作(雖然效果是差了點),06年的普通PC現在還能換幾條柴?
在 游戲 機平台上,軟體索求的資源是穩定的,新 游戲 並不會比舊的更耗資源
游戲 機平台非常封閉,而且在長久的生命周期內硬體性能穩定得接近水平線。對於開發者而言,這一方面迫於嚴格的審核,必須對 游戲 成品精益求精,你不能亂來,最多也就搞搞內購;另一方面,穩定不變的硬體利於庖丁解牛,每一份性能該用在什麼地方,會越來越瞭然於胸。 游戲 機能夠在悠長的生命周期內由始至終高效發揮機能,絕緣軟體臃腫化,和其獨特的平台生態密切相關。
開發環境、平台生態更迭太快,沒法讓開發者照應到老設備
再回頭看看一年一換甚至半年一換的電腦手機,壓根沒法為開發者提供穩定不變的開發環境,軟體應用不得不尾隨進化神速的硬體平台更新;同時,就算是審核以嚴格著稱的iOS平台,苛刻程度也沒法和 游戲 機平台相比,更別提門洞大開的Windows和安卓了。微軟和Google自然坐擁能夠在時代大潮中淡定觀望,慢慢打磨代碼的人力財力,放長線釣大魚;但對於更多開發者來說,跟上平台更新的狂潮,用更多手段掌控用戶,獲取短期利益,才是更好的賺錢大法。至於軟體腫不腫……神優化又能怎樣?能發大財么?愛玩神優化的話,就讓熱心的獨立開發者自個玩兒去吧。
安迪-比爾定律仍會跟隨摩爾定律很長時間
後話
不難發現,更迭越迅速的平台,越容易發生軟體臃腫化現象。硬體狂魔安卓的應用比iOS更臃腫,移動平台比近年來放緩更新步伐的桌面平台更臃腫,五年前的PC還能頂用,五年前的智能手機已成弱智矣。不是大家不想減肥,兵荒馬亂之中,今天不拚命給自己塞點什麼,誰知道明天還有沒有機會開飯?摩爾定律作用越明顯,安迪-比爾定律的效用也就更大,不得不說這是消費電子發展的怪圈,時代的眼淚啊。
希望之草 這位朋友回答的很詳細,歸納起來就是全家桶、鏈啟動、許可權索取無度、安卓系統高度開源,以及代碼優化不到位導致的,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蘋果手機多年就是4.7英寸,5.5英寸,或者像iPhone SE 4英寸,APP適配起來更簡單,安卓的手機尺寸,屏幕解析度太奇葩,而且差距太大,所以很多APP廠商在做程序的時候,要針對所謂的自適應解析度做好幾套內容。
騰訊就是流氓。。。再搞這樣幾個軟體,手機不卡才怪。。。。
有時候我真的是不明白,你說你一個輸入法(不針對某產品),只是單純為了輸入文字方便而兒,有必要那麼大嗎?
這個圖大概可以回答你們的疑問了
我的QQ 8個G
不管怎麼樣,我不喜歡安卓,軟體太鬧騰了!一天到晚的把通知欄占滿應用消息、很多都是垃圾廣告、我垃圾蘋果安裝了兩百多個軟體,手機清爽無打擾!好多人可能會說安卓也行!但是很多安卓軟體你禁止了一些功能後就不能用了!重要的信息接收不到了!你們可以看看我的屏幕頂部除了必要的顯示其他的都沒有!你們也可以把你們安卓屏幕截圖看看、手機是拿來用的不是接收廣告的。也沒是來折騰的,安卓機裝了兩百多個軟體的話一天到晚信息不停了!我不想黑我們中國手機,魅族我也在用,系統是好系統軟體不正經。
你可以試試從手機導照片到電腦,你會發現太多太多緩存圖片了。不是他們處理不了。只有這么大,手機才會卡。然後一個安卓手機用一倆年就卡的不行,只好換新機,他們才有銷量。人家都說蘋果好,你試試就知道是不是真的。用一倆年基本不卡。不要說什麼愛國買國產。這些商人最不愛國。真正國家有什麼事,他們為了保值第一個轉移資產。特朗普拉那麼多商人人去美國建廠就是最好的例子。有錢賺啊,美國補貼高啊,稅少啊。什麼理由都站得住。很少會說他們不愛國。而他們拓展銷路的理由盡然是讓我們因為愛國買他們的東西。可笑嗎?說愛國,我可以問心無愧。因為長這么大,只有知道我買的東西是日本產品,我會堅決不買。國產貨還是一個嬰兒。越寵越容易壞。要愛護,但是不要溺愛,那是很無腦的。
⑨ 為什麼手機APP越來越大
強制安裝 APP 的行為,造成了兩大負面影響,一是讓手機變得更加臃腫,二是讓原本開放的互聯網割裂成了一個個藩籬高築的信息孤島。
大家有沒有覺得,幾年前用 64、128G 存儲空間的手機也沒覺得缺了啥,現在 256G 都嫌不夠用(我反正是覺得,所以昨天下單的小米 13 選了 512G 的版本......)。其中,APP 安裝數量的增加和安裝包體積的增大,都在蠶食著存儲空間。
月狐數據發布的《2022年Q3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顯示,2022 年第三季度,我國手機用戶人均安裝 app 總量已經達到了 74 個,在互聯網行業整體觸碰天花板的時候,app 安裝量依然維持穩健的增長態勢。而同一家機構早年調查報告顯示,在 2019 年,這一數字是 50 個。
與此同時,app 的體積也在日趨豐滿。今年九月,一篇題為《11年膨脹了575倍,手機APP安裝包為什麼越來越大?》的文章揭露了手機存儲空間的去處 -- 被越來稿孝洞越大的 app 安裝包占滿了。
文章作者選取規模過億的常用 app 進行統計,通過豌豆莢回溯 2014 年版本的安裝包大小和現今情況進行對比(部分 APP 是在 2014 年後上市的,則選取最初版本進行對比),發現抖音、QQ、UC 瀏覽器、美團等 APP 的安裝包大小「年平均增長率」達到 50% 左右:
2018 年的時候,我在知乎回答過 Quora 創始人 Adam D'慎粗Angelo 的提問,指出了中美互聯網 app 的一個不同點:後鍵枯者執著於提供「一站式服務」,追求「大而全」(請原諒糟糕的翻譯腔)
⑩ 手機APP越來越膨脹!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這主要是因為APP的安裝包非常大,很多APP本身也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安裝包,同時也沒有進行相應的優化操作。
對於手機用戶來說,當我們下載各種APP的時候,我們可能不會去格外關注APP的大小,同時也不會留意APP的手機存儲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因為很多APP本身沒有進行任何優化操作,所以市面上的很多APP所佔用的空間非常大,這會導致很多手機用戶出現內存不足的情況,因為我們對此也非常苦惱。
最後,我個人建議手機用戶定期清理自己的內存空間,戚塵特別是對於那些下載了很多APP的用戶來說,用戶需要綜合評估自己是否需高灶禪要經常使用到相關APP。如果不需要使用到APP的話,用戶完全可以選擇自動卸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