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卓系統 » 安卓毒瘤長什麼樣

安卓毒瘤長什麼樣

發布時間: 2022-12-24 04:31:35

A. 安卓手機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文/小伊評 科技

看到有些人還在說安卓系統是虛擬機的問題,是Linux是等層的問題等等,這些確實是問題,但是並不是大問題,目前隨著手機性能的提升,這些效能的問題都會被強大的性能所覆蓋,所以安卓系統目前的問題並不僅僅局限在這些方面,我來詳細的說一下這個問題。

劣勢一:安卓機陣營山頭林立,缺乏對應用開發者的統一約束。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去年小米MIUI 12加大了對於隱私的保護,加入了諸如照明彈,空白通行證等等功能,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這些做法其實只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方式,譬如照明彈這個功能,他只是把那些相互喚醒的軟體給你展示出來,讓你知道哪些軟體在耍流氓。

但是就算知道了你也沒什麼好的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你真的會因為這個問題卸載WX,卸載TB,卸載ZFB么?根本不會,至於空白通行證雖然是個好功能,但是明顯已經觸及到利益方的核心利益了,所以目前已經有很多軟體可以規避和繞開了。從這一方面來看,國內的手機廠商對於軟體的開發商其實並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完全是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原因也很好理解,相比於軟體來說安卓手機的可替代性實在是太高了,華為手機用不成我用VIVO,VIVO用不成我還可以用小米。大家都是安卓手機,交互邏輯上也是八九不離十。

所以,安卓手機廠商在大型的應用開發公司面前是很弱勢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安卓系統的軟體生態一直非常差勁,軟體的優化都是看應用開發者的心情,譬如萬年毒瘤應用微信,ZFB等等,哪怕手機的性能再高,打開這些軟體都要卡機,在這種情況下,安卓系統的體驗能好么?

再反觀蘋果手機,那可就不一樣了,當年蘋果強行從軟體內容支付中分成,這就是明著搶錢,但是手機軟體廠商們除了口頭抗議一下之外還不是乖乖得乖乖躺好就範了?再譬如之前爆出的蘋果封鎖應用熱更新的事件,最終也是以TX退讓而告終。也正是因為如此,IOS系統上的應用質量要比安卓手機上高不少。而應用的質量有些時候直接決定了手機的操作體驗。

就拿在國外早已經普及了的統一推送的這個功能,在國內遲遲得不到解決,說白了就是因為手機廠商壓根沒有話語權所致。

劣勢二:安卓手機廠商優化能力欠缺且機型眾多,大大增加了優化難度

蘋果手機一年只發布一次手機,每一次最多隻會發布4款機型,而且這些機型都擁有同樣比例的屏幕解析度,同樣的處理器,在這種情況下蘋果的工程師們可以重點地對於不同的手機做出有針對性的優化和調校,可以保證系統在硬體上的運行狀態,而且蘋果的工程師的技術能力就算放眼全球市場那也是頂級的水平,然而就算在這種情況下,在大版本更新的情況下IOS系統也難免會暴露各種各樣的BUG。

那麼再看安卓手機這邊,任何一個國產手機品牌每一年要是不發布一二十款機器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手機公司,而且這些機型通常有大有小,解析度,比例各不相同,配備的處理器也是層次不齊,有用高通的,有用聯發科的,有高端的也有低端的。在這種情況下,國產手機廠商們的優化壓力是非常大的,甚至要比蘋果大得多,想要逐一地去針對特定機型進行優化幾乎是不現實的,而且國產手機廠商的工程師們相比於蘋果那自然是要差一截。任務量大不說,技術還差勁,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指望安卓手機的體驗能超過蘋果呢?

劣勢三:應用開發者能力參差不齊


安卓系統為了讓自己的操作系統的應用體系變得更加普及活躍,選擇了JAVA作為應用的開發語言,也正是因為Java語言比較好學易學,所以安卓系統才得以脫穎而出。然而學過JAVA的應該都知道,JAVA是一種上手快但是精通很難的語言,初學者都可以做出來一個APP,但是這樣的APP往往都是參差不齊的。

而反觀IOS應用的開發,用的都是Objective-C,上手難度高,對於開發者的要求也更高,但是只要上手精通了,做IOS開發簡直就是信手拈來,這從一方面來講也變相的提高了IOS應用的質量。

總的來說,目前IOS系統相較於安卓系統最大的優勢還是集中在應用層面,在系統底層的層面來說其實根本沒有那麼大了。

相對於蘋果手機,安卓手機系統的開放性和專業性,可能導致大多數不懂原理的使用者感覺越來越卡。

手機是現代人們生活的主要工具,包括工作生活,那不同的手機系統,就有不同的設計在裡面,比如蘋果的ios就是比較流暢的手機系統,安卓手機系統也很好只是有點卡頓,而且,安卓系統的手機,要求必須有足夠的內存,不然,那用起來真的很卡頓的,那麼安卓手機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我覺得應該是他的生態系統的問題。

首先說一下,安卓手機系統,它的內存管理機智是後台運行時間比較長,這個問題比較難以解決,因為應用長時間在後台佔用存儲空間,導致手機卡頓,變慢是常有的事,不像蘋果的ios,人家的後台運行,就才採取墓碑機制,就是說你退出應用,應用雖然還在後台,但是卻不佔用運行內存,這個得給一個好評。返觀安卓,開放的生態系統,把許可權交給廠商自己優化,那當然會亂套了,而且廠商很多,優化有差異,同樣的軟體,不同的優化,就會有快慢,在開發應用軟體時,也是參差不齊,有的軟體,甚至,不能再其他手機廠商上運行。這就導致安卓手機越來越碎片化,沒有一個穩定的標准。


現在安卓手機廠商多的如牛毛,各家都有自己的設計跟打算,用不同的優化方式,去差異化,以達到想要的賣點,結果就是有很多軟體不兼容,都是安卓手機,卻不能安裝同樣的軟體,這就是安卓手機最大的痛點,以華為為例,相同的軟體,你在三星手機可以安裝,但是,到華為就不能安裝,這就是想在安卓手機的通病,每家的應用商店裡,可以現在的軟體都不一樣,下載速度因人而異,差距明顯,所以,安卓手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得學習蘋果的封閉生態系統,也許那樣,才能有出路。

B. 用慣了安卓機的人,換了iphone以後是什麼感受

我之前使用的是國行版三星Galaxy S8,後來覺得手機卡了就入手了一個美版官換iPhone 8,因本人手小,喜歡小尺寸手機(實際就是窮逼一個,預算有限)。那麼我來說說我從安卓手機用到iPhone後的一個親身感受。

系統流暢性

說實在的,也許三星S8 用久了,我上手iPhone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流暢,如絲般順滑,點擊完軟體直接進動畫,不用在等一會兒了!就是感覺一上手點什麼都快,安卓就有點像腦血栓患者一樣,都比別人慢半拍!

軟體質量

iPhone的軟體下載都來自App Store,說實話下載App需要注冊一個Apple ID,當時覺得十分麻煩,可下載完軟體我驚到了,iPhone的軟體質量真的高!沒有安卓手機部分軟體拉伸的效果(Nice)!


後台

iPhone的iOS系統的後台是死後台,上一個應用軟體不會在後台運行,這樣一來不會卡頓、不會造成什麼額外的耗電。再也不用像安卓那樣一直清理後台了(開心 哈哈哈)

按鍵

用到iPhone最大的感覺就是靜音好方便啊!輕輕一撥動就靜音了!再也不用去下拉狀態欄去調節了!

實惠

安卓機的旗艦是四五千塊,iPhone也差不多(有的機型還貴點)。但面對安卓手機更新換代之迅速,掉價兒之快速。iPhone就會顯得異常實惠。掉價兒慢,還能使用1-3年時間,這樣顯得iPhone十分實惠!

保修

由於全球各個國家銷售的iPhone基本都是一樣的!保修就方便很多,像我這個美版iPhone也可以在國內質保,簡直太方便!安卓機就不行,不能實現全球聯保。

接下來我要吐槽了!小夥伴們,Follow me!

不能雙卡雙待

幸虧我一張卡,要是兩張卡真的太費勁,拿兩個手機!如果使用兩張電話卡的小夥伴請三思!

告別內存卡

iPhone不能插內存卡,大家都知道!如果要大內存只能乖乖淘更多的錢買更大內存的iPhone!

續航

安卓手機電池容量很多都是過4000mAh,但是對iPhone來說,還停留在3000mAh的電池容量,沒辦法,一天一充唄!

系統限制

iPhone的iOS系統不能像安卓一樣自定義主題。顯得十分有個性!只能換換壁紙,就充當換心情的感覺。

本地化服務

安卓機有很多本地化的服務,一鍵直達,非常的方便!蘋果就沒有,全球的iPhone系統基本都一樣(無奈)!幸虧現在iPhone上有一個workflow軟體也能實現快捷方式(不錯不錯)

感謝閱讀,更多有趣有料的內容,盡在ICE機智往期精彩回答。

作為一名從安卓陣營,投身蘋果手機懷抱的人,簡單談一下用慣了安卓手機,換了蘋果手機後的一些感受。


先來說一下換了蘋果手機後,與安卓手機相比的一些顯著改善吧。


iOS系統運行更流暢


與安卓相比,蘋果手機的iOS系統在流暢度方面確實很贊。在早些年,iOS系統的流暢度更是瞬間嫌棄安卓的節奏。

雖然最近幾年安卓系統的流暢度也有了很大進步,但在使用淘寶、京東這樣的應用時,載入圖片的響應速度上,iOS系統還是很快的。相比之下,安卓系統的圖片載入速度比較慢。


手機App體驗出色


安卓應用經常會有亂彈窗,或者是有關聯啟動的情況。由於蘋果的iOS系統比較封閉,對每款手機App許可權約束嚴厲,蘋果手機App的體驗還是非常爽的。如果不想一些手機App彈出推送,可以非常方便的關掉。


先了蘋果手機的一些優點,下面說一下蘋果手機的一些不足之處。

沒有呼吸燈信息提醒


安卓手機有呼吸燈,一些未讀信息,未接來電等信息都會通過呼吸燈來提示。要想查看安卓手機是否有未接來電或未讀信息,無需解鎖,看下呼吸燈是否亮就知道了。

換了蘋果手機後,沒有呼吸燈,信息提醒如果亮屏時錯過了,就看不到。剛換上蘋果手機後,由於沒有呼吸燈,頻繁解鎖看是否有未讀信息。


續航能力實在太差


雖說蘋果的iOS系統功耗控制非常出色,但蘋果手機的電池容量太小,基本上充滿電,半天就沒電了。續航,可以說是蘋果手機最大的軟肋。


拍照體驗有點糟糕


最初,iPhone 4的拍照能力是非常出色的。隨著國產手機的發力,華為、OPPO和vivo等手機的拍照有了質了飛躍,而蘋果手機的拍照水平卻止步不前。

雖說iPhone XS也有後置雙攝,但拍照體驗確實很糟糕,尤其是夜間拍照能力,蘋果手機有些夜盲。

總的來說,蘋果手機整體表現還是非常出色的,一些方面的體驗有待改善。安卓手機的進步雖然明顯,但系統仍然是硬傷。

我們都知道,蘋果的 iphone 手機以流暢性著稱,而安卓則一直被安上了系統卡頓的罪名。那麼當我們用慣了安卓手機之後,突然換成蘋果手機會是一種什麼感覺呢?

一、先說說變好的方面。

1、流暢,完全不卡頓。蘋果給人的感覺是就是快,這個必須承認。

不可否認,高性價比的安卓手機,新買的時候感覺速度也是非常快的,特別是一些水桶機級別的安卓手機。但是用一段時間就不行了,存儲了各種文件音頻視頻 App 圖片之後,安卓手機開始卡頓了。

內存大也沒用。這么說吧,4 + 128 的安卓機,使用一年之後,可能還不如 2 + 32 的 IPhone。具體大家可以自己體會一下其中的五味雜陳。

2、手機的顏值突然變高了,可謂逼格十足。蘋果的 iPhone 手機向來以高顏值而聞名,在高顏值的襯托之下,說 iPhone 是裝逼神器也一點不為過。

不然也就不會有當初賣腎買蘋果的事件,最大的原因,就是蘋果的 iPhone 逼格足夠高。

3、軟體的體驗極佳。網上一直流傳著一句話:蘋果的 IOS 猶如爹媽看守得嚴格的寶貝兒子,而國產手機的安卓就像是沒人看管得野孩子。這句話就是說蘋果軟體的用戶體驗的。

我們都知道,蘋果的 iPhone 在 App Store 上面下載軟體非常嚴格,必須注冊一個 Apple ID,除了安全起見,這就是為了約束軟體的用戶體驗的。特別是玩 游戲 的體驗,完虐安卓手機。

二、說說變的不適應的方面。

1、電池突然不耐用了。蘋果的 iPhone 手機電池非常值得吐槽,電池太小不經用,而國產手機的安卓電池通常都是非常高的。

突然從安卓變回了 iPhone,你會發現,蘋果手機電池可能一天都不夠用,必須還得隨身帶個充電寶,按有些安卓水桶機,一言不合就 5000 mAh 的電池,手機本身就是一塊充電寶了。

最重要的是,安卓手機還 TM 支持作為充電寶給其他手機充電,這是蘋果望塵莫及的。

2、對隱私的控制,對安全的要求比安卓高出好幾倍了。蘋果的 IPhone 沒有通話錄音,沒有文件管理,沒有號碼黃頁,也沒有騷擾攔截,之前的 IPhone 甚至沒有雙卡。這些痛點,蘋果手機都是遠遠比不上安卓的。

3、另外,我覺得蘋果手機的返回鍵也是挺惡心的。當然,這個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畢竟每個人的使用方式和習慣都不一樣。

我是從安卓越用越卡的時代轉過來使用iPhone手機的。一部iPhone6我用了三年多,現在依然流暢。而曾經淘汰使用的的三星I9100已經卡的退役了。從安卓機使用開始,我真心感覺到,安卓機的優化一定是需要:運存大、內存大、處理器要好才行。否則,曾經256MB、512MB、1GB運存的時代,沒用一兩年就成了擺設。

流暢如斯的安卓機

你不可否認的一點,從你拿到手裡的安卓機,它確實流暢如斯,我現在說的是幾年前的產品,其實這句話應該很早就出現了:安卓機已經比蘋果要流暢的多了!可是,你用過一段時間後,卡頓就出現了,這和安卓的運行機制有很大關系。

但是,現在的大運存,大內存,驍龍等處理器的加持,安卓機已經沒有了以前的不流暢,你可以放心很多安卓手機你如果連續用一兩年不卡頓。(這是我需要更正我思想意識的地方,也是希望很多用蘋果手機的人,真正的正視:安卓機的卡頓時代慢慢走遠了。)

不習慣的地方

我才開始使用蘋果,不習慣的地方有以下,如果你和我一樣,歡迎一起聊聊:

總結

但是,不可否認,蘋果的安全性和流暢度還是處於頂尖水平,所以,雖然使用不習慣,但是這么長時間的使用,也慢慢的改變了使用習慣!

(更新一下 上傳了一個視頻)

在下剛好從Android轉到IOS ,談一下感想:本人之前一直是魅族的死粉, 從最初魅族第一款夢想系列MX到MX3再到Pro5 深深的喜歡上Flyme系統,特別人性化 還有Mback,輕觸返回 按壓後台真的很棒!但是之前魅族一直用三星獵戶座系列處理器, 游戲 方面會不如同年的驍龍8系列,還有安卓機是真的使用2年到3年很卡!日常的小軟體還可以,就是往後大型 游戲 王者、刺激、QQ飛車剛玩還可以,後來勉強,再後來特效開到最低也是真滴卡!還發燙!我之前一直對蘋果,從沒搜索過蘋果A系列處理器。唯一讓我讓我轉入蘋果的就是iPhone6s plus,我還記得是14年還是多少 具體我也忘了,我朋友買了這款,很貴的。因為我倆在家是朋友 現在都出去工作不在一塊,也就年底見一次。上個月他回來了,找我玩王者吃雞,我說你這手機都4年了還不換?還能玩什麼 游戲 ?! 他愣了,掏出來王者全特效 QQ飛車全特效毫無壓力! 我@##%/ ……!我又去京東看了一下這款手機,我尼瑪 四年前的還賣3000多?!!我想了想 每次我買安卓機剛開售的時候都是2499 2599 pro5是2999。現在手持pro5早已凋零…只能軟體日常 淘寶毒瘤都卡… 游戲 就不想了 一個都沒有。媽的一狠心 直接入手蘋果8P 256G!( 蘋果X是真的丑!)在家蘇寧買的,這個月剛去上班,宿舍朋友新買的小米8 華為P20 ,還有同事三星S8 玩 游戲 體驗和載入速度都被我……………嗯! A11很強!

再有一個就是蘋果的安全性太高了!嗎的下載個軟體都要指紋!高於120M的軟體還不能下載?!?……太封閉了吧?!

系統方面總結一句話: 安卓像是沒人管得野孩子!IOS像是爹媽看守得寶貝兒子…… (今年必須給魅族16一個贊!!!)

再更新一下!我這個蘋果充電是這真的很慢!要3個小時甚至三個半!最慢的就是80-100 這20的電量要一個多小時!我的Pro5充滿電頂多一個半小時!



第一時間的真實感受是:這玩意兒也就這樣,並不那麼好用,還不如我的安卓好用。不過時間用久了之後,只能說這玩意兒真香,下個手機還買iPhone。哈哈哈

用慣了安卓手機的人,換了iphone以後是什麼感受?這個,我深有體會。前段時間,公司要開發一款APP應用,需要同時適配安卓系統和蘋果ios系統,我自己的手機是安卓手機,為了更好地適配ios系統,公司為我配備了一部二手蘋果7手機,於是,在開發期間, 我用了一段時間的蘋果手機,並沒有感覺到蘋果手機好用到哪 。下面,我就來談談我使用蘋果手機的體會。



一、沒有返回鍵。


使用安卓手機的用戶都知道,安卓系統使用過程中,會有一個返回鍵,方便我們返回到上一個頁面(上一步的操作)。剛開始使用蘋果手機時,總是習慣性地點一下頂部的「返回」,哈哈,卻總是點了個空——沒返回到上一頁,這是肯定的了,因為蘋果的ios系統,沒有這個返回鍵功能,蘋果系統是通過「向左滑動手勢」來返回到上一頁的。



二、沒有U盤功能。


安卓手機可以用來做U盤使用,我們可以把手機連接上電腦,然後把電腦里的視頻、音樂、圖片、文案文檔等文件拷貝到手機里,在手機里儲存起來,這樣的好處是方便隨時隨地查看,而且也方便了我們的辦公,U盤我們可能忘了帶,但是手機是絕對不會忘記的。蘋果手機沒有U盤功能,要想把PC電腦里的文件弄到蘋果手機里,不太方便,需要在電腦上安裝iTunes或其它手機助手軟體,然後,再通過這類軟體把電腦里的文件導入到蘋果手機里,比較麻煩。



三、安裝軟體必須到蘋果應用商店。


安卓手機安裝APP應用時,除了可以在手機自帶的應用商店裡安裝外,還可以直接到應用程序的官網或第三方應用商店去下載安裝,比如:QQ,我們就可以直接到QQ官網下載安裝。而蘋果手機在安裝APP應用時,只能通過蘋果官方渠道安裝——蘋果手機app store或電腦端iTunes Store,相對來說比較保守比較安全。



四、電池非常不耐用。


蘋果手機的電池電量是非常不耐用的,公司給我配備的二手蘋果7,我只是輕度使用,一天也要2充。這也難怪,在地鐵上我們經常看到使用蘋果手機的用戶,蘋果手機的充電寶幾乎寸步不離,他們一直在給蘋果手機充電。而安卓手機電池電量就耐用的多,我的榮耀V10手機,3年了,現在輕度使用,還可以做到2天一充。



總之,使用慣了安卓手機,突然之間讓你上手蘋果手機,還真的不太適應,安卓系統和蘋果的ios系統之間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要想適應蘋果手機,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僅代表各人觀點,各位不喜勿噴。

最開始的時候確實用起來很不習慣,交互方式,app內的操作都有一定的區別,下軟體必須到蘋果商店,桌面布局不能自定義,會一格一格自動填充。最開始用的一個月別提多別扭了,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但是我本人用手機比較中規中矩,下載的軟體都是一些日常使用的常規軟體, 游戲 由於安卓和ios不互通,所以基本還是用之前的安卓機玩 游戲 。

用了一段時間之後你別說真挺香。沒有非常規操作,沒有非常規app,蘋果商店完全夠用,ios系統確實用起來比安卓流暢,不是說卡,就是那種過度得很自然潤滑,用了一段時間蘋果之後回去就感覺我的安卓機一頓一頓的。

還有一點,沒有通知是真的舒服,以前用安卓的時候各種通知永遠關不掉,我又有點強迫症,一有通知就想把它點開關掉,不然就渾身難受。用了蘋果我就把所有應用的通知許可權全給關掉了,什麼通知都沒有,整個人都舒服了(後面附上我的桌面圖,看見好多人的桌面app好多消息數字,我就想點,然後就難受,我的關掉通知後就什麼都沒有)

再說充電和電池,祖傳5W充電真的慢,但是我一般不在這這手機上玩 游戲 ,一天基本夠用,我都是晚上睡前充電,醒來就滿了,所以感覺還好,不過如果要玩 游戲 的話就很難受了,掉電挺快,充得賊慢,我試過充電玩,玩了兩小時一格沒充進,反而還掉電,你說難不難受。

我把所有應用的通知許可權都關掉了,消息數字都關掉,真的一條通知都沒有,強迫症就很舒服。安卓的你永遠關不完,有時候氣得想砸手機。

評論區 ,你可以說我不會玩手機,但是沒必要上來就是一句 有問題吧?整得跟我寫條回答觸犯你多大利息似的。

要說用慣了安卓手機突然換到iPhone的感覺,我是比較有發言權的。因為我就是從安卓轉到iPhone上來的。總結來說有以下3點感覺:

第一,最直接的感官問題。我之前用的手機有華為、小米、oppo,這些都是國產的品牌,最大的優勢是性價比較高,不管是屏幕大小還是系統操作性都比較容易上手。而換到蘋果以後,首先是感覺屏幕小了,再加上蘋果特有的圖標,視覺上有種不適應。再加上蘋果的home鍵是安卓不具備的,使用起來不習慣,不過也就半個月就適應並且習慣了。

第二,下載軟體的方式不同。安卓手機的應用市場都是免費的,你喜歡什麼app都可以下載,只要你的手機內存夠用,不用擔心付費或者版權問題,這樣雖然便利但安全性相對較低。而蘋果手機下載軟體必須登錄APP Store,而且很多軟體你想要下載都是付費的。這樣一來,你下載軟體的數量就會受到限制,除非必要性較大,一般不會下載。當然,你只需要一次性付費就可以,即使你換另一個iPhone手機,只需要登錄你的ID就可以把APP轉移到你的新手機上。

運行體驗上不同。安卓手機有個共性就是越用越卡(當然,現在很多國產手機晶元升級,系統升級很大的改善了這一缺點)。主要原因就是運行起來緩存垃圾較多,自動清理功能不完善。而蘋果手機自帶清理內存,用較長時間運行速度也不會變慢。還有就是拍照上的體驗,用蘋果拍照比用安卓拍照體驗較好,雖然iPhone像素不高,但拍照清晰度不比安卓差。

坦白說,以前蘋果4到蘋果6,真心是買不起,各種羨慕,一直用安卓的中端機型,後來在第一代SE上市一年後2999入手了一部64G,夠小,夠沉,手感真心不錯,屏幕很絲滑,反應也快,就是留著那個機型的通病,4個邊和角特別難按,經常不理人。電池太小,整天充電,基本不敢玩 游戲 ,後來就是信號比較差。不知不覺也總共用了大概3-4年了吧,開始第一年是主力機,後來就變成備用機了,主要是因為打滴滴加價太厲害了,安卓20左右的蘋果要多5塊左右。加上當時華為P10PLUS上市的時候覺得特別漂亮,特別是藍色的,忍了大半年,一直沒怎麼降價,沒忍住就下手了,上市第一感覺就是手感一點都不輸蘋果。慢慢的就愛上了華為,就在上個月SE終於以200多塊給了找靚機,也算是過了幾年的蘋果癮了。用了幾年到現在對蘋果的操作還真一直沒習慣,總結一下就是,系統無敵,晶元真是目前宇宙最強,其他的就真心不怎樣。

C. 為什麼 12G 內存的 Android 手機依舊會被殺後台

不知不覺間 Android 陷入了一個關於「後台」的怪圈:一邊各大廠商陸續推出了 12G RAM 的手機,另一邊你剛剛放到後台的下載任務沒有如預期那樣後台掛機下載,打開微信發現還得陪啟動畫面的孤獨小人共賞藍色星球、按照教程辛辛苦苦做了半個小時的 Tasker 規則、卻沒有按照計劃自動執行……

於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句子開始在我們腦海中成型—— 我的後台又被「殺」了

應用開發者的「控訴」

遇到上述問題的人不止你一個,很多人選擇向這些應用的開發者反饋問題,殊不知問題其實不在應用本身。

Android 平台著名睡眠追蹤應用 Sleep as Android 的開發團隊 Urbandroid Team 不堪其擾,索性上線了一個名為「別『殺』我應用」的網站,矛頭直指手機廠商糟糕的後台管理機制。

以三星為例,Urbandroid Team 稱,三星的部分機型在升級到基於 Android 9 的 One UI 後「殺後台」現象變得尤為嚴重,自適應電池(Adaptive Battery)機制相比原生 Android 變得尤為激進,3 天內沒有啟動過的應用甚至無法從後台再次啟動。最為糟糕的情況是,如果你安裝了一個可以自動跳過周末的第三方鬧鍾,那這個鬧鍾應用很有可能不會像系統鬧鍾那樣在下周一早上准時響起……

正如「別『殺』我應用」網站上控訴的那樣,擁有類似機制的還包括華為、一加、小米、華碩等等手機廠商的定製版 Android 系統,它們管理後台的方式大同小異,但都秉承著 iOS 上那一套「劃掉就殺掉」的原則——當我們把某款應用的任務卡片從多任務界面劃去,它們也就徹底從手機後台中抹除掉了。

這里你可能會問很多問題:

我們得從一些基礎的原理說起。

Android 的內存回收機制

在 官方文檔 中,Google 將「不受應用自身直接控制的應用進程生命周期」描述為 Android 最為基礎也最為獨特的核心特性,這里我們不妨將「應用進程生命周期」暫時理解為文章開頭和第一部分所說的「後台」或「後台進程(process)」。

所以 Android 應用的後台進程去留本應是由 Android 系統來決定的

當可用運行內存空間不足時,Android 系統會自行決定對特定應用後台進程佔用的空間進行回收釋放,這個過程中 Android 揮舞著的那把大刀,叫做 LMK(Low Memory Killer)。那 LMK 又是如何判斷哪些應用可以被「殺」掉、哪些應用又該暫時放過的呢?

每個應用都有各種各樣的組成部分,其中特定組件的運行狀態共同組成了一套供 LMK 進行內存回收的「優先順序」參考,包括:前台進程、可見進程、服務進程和緩存進程。

前台進程、可見進程和服務進程往往與我們正在手機上執行的操作直接或間接相關 ,比如正在前台供我們交互和操作的活動窗口(Activity)、正在通過廣播接收器(BroadcastReceiver)等待觸發的 Tasker 規則、正在後台通過 Wi-Fi 網路自動上傳備份照片的 Google Photos 以及前面提到的有待觸發的鬧鍾等等。這些進程優先順序從高到低依次遞減,LMK 一般不會觸及。

緩存進程則是那些暫時放在運行內存中的部分,也是和本文探討話題主要相關的重點

只有在極端情況下 ,比如 Android 系統在回收掉所有緩存進程後發現空閑內存依然不夠用(比如在低內存的「老爺機」上運行《崩壞 3》),這時 LMK 才會根據優先順序繼續對服務進程、可見進程和前台進程採取回收策略。 而當這些我們在正常使用中能夠直觀感受到的進程都不得不被被回收時 ,文章開頭提到的微信重載、音樂中斷、下載消失等等現象也就出現了。

誰動了你的後台

在可用內存充裕的情況下遭遇「殺後台」現象,一方面可能是 LMK 這把「大刀」出了問題(常見於 Android 9 時期的 Pixel 3 用戶),另一方面則有可能是其它規則額外干預了 Android 系統正常的內存回收機制。

這里提到的「其它規則」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類似部分華為設備上預裝的「省電精靈」,它會將所有沒有加入後台白名單中的應用後台統統清除,另一種則依託於 Google 推出的 後台檢查 後台限制 自適應電池 等功能進行「魔改」,讓這些功能的實際效果遠超預期,甚至達到意料之外的負面效果。

根據 Don't kill my app! 的統計,第二種後台干預機制在三星、一加和早期的諾基亞機型中常見,這里廠商們通常會用到一種類似「白名單」的方法來進行過濾。

以三星手機基於 Android 9 的 One UI 為例,除了微信、QQ 等國內常見應用,One UI 默認會為所有第三方應用關閉「允許後台活動」這一選項,同時開啟「優化電池使用量」這一功能。

部分搭載氫 OS 的一加機型則將上面提到的應用進程進行拆分,除了基於原生 Android 的後台限制、電池優化,還有一套名為「自啟動管理」的設置來對應用的自啟動進行管理以及一套名為「深度優化」的電池優化機制,後者會造成很多智能手錶、手環設備在一段時間後丟失與手機的藍牙連接,最終導致睡眠追蹤、運動記錄等等功能的失效。

問題在於上述功能埋藏較深,一般用戶在安裝應用後往往不會第一時間前往設置,一加的氫 OS 更是以系統更新之後自動重置部分用戶設置聞名,那些需要在後台正常工作的應用,因此也被都被直接扔進了原生 Android 中用來限制「毒瘤」應用的「黑箱」里。

換句話說,國內大部分定製 ROM 在後台管理這件事情上都選擇採用一種「 寧肯錯殺一千不肯放過一個 」的做法。

關聯閱讀: 控制頻繁啟動的「毒瘤」,Android 9.0 用這些方法讓你的手機更省電

多任務管理還是後台管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國產手機廠商在 Android 後台管理上的做法雖然偏激,但它們都是國內特殊生態下的產物 。

一方面,盡管 Google 為 Android 設想了一套非常理想化的應用運行與後台管理機制 ,但大多數於原生 Android 中行之有效的後台管理機制在國內似乎都會變成「雞肋」。

如果 Google 有 100 種提升 Android 應用運行效率,保證後台綠色、純凈的方法,國內毒瘤應用開發商就有 101 種繞過這些限制的方法。

藉助共用的第三方推送服務實現鏈式喚醒、藉助透明的懸浮窗保證後台存活、通過不斷獲取定位的方式來避免進程被系統回收……不管是出於實現消息推送這樣單純的目的還是為了不斷喚醒用戶設備以實現 KPI 目標這種下作的行為,在國內 Android 生態中均有出現。

雖然國內外的具體環境有所不同,但這類設計不規范的 Android 應用帶來的問題卻是一樣的,這類應用放在後台不僅不會為我們帶來便利,反而還會因為頻繁喚醒設備帶來不小的耗電問題。待機續航問題作為懸在國產 Android 機頭頂的幾把利劍之一,手機廠商不得不各自從系統層面推出自家的應對機制——這就有了上面提到的各種偏激式的後台管理方法。

另一方面,這里還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區分 :多任務管理和後台管理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國內 Android 生態由於早期受 iOS 影響較深,無論是開發商還是用戶都更傾向於把「將應用卡片從多任務列表裡劃掉」的行為理解為清除對應用的後台進程。在上面提到的特殊生態環境的影響之下,這里被清除的後台進程往往又包括那些用於保證應用後台運行的可見進程、服務進程乃至前台進程在內。

在酷安應用市場,甚至還有得以在原生 Android 上實現類似「劃掉卡片即停止運行」效果的應用,iOS 的後台管理理念在國內有多麼深入人心可見一斑。

但這種後台管理理念卻與 Google 對 Android 的多任務管理設計方式相悖。Google 一直以來都將 Android 手機上呼出任務卡片的那個界面叫做 Recents,最近幾個版本的 Android 系統更是將其本地化為「概覽」。結合 Google 在 Android 9 和 Android 10 手勢交互上的變革,注重多任務管理而非後台管理的意圖也越發明顯。

當最近運行的應用以一張張卡片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時,Google 想要呈現的是一個能夠讓我們在不同任務間快速切換的多任務交互,而在理想狀態下,後台管理則是交由系統處理、完全不應被用戶感知的。

至於如何理性看待 Android 平台的後台管理,這里我們不妨借用綠色守護開發者 @OasisFeng 在「Android 多任務界面的劃除交互」這個話題上的 答疑 來回答這個問題:

換句話說, 今後絕大部分需要在海外市場搭載 Google 服務上市的手機都必須滿足這個要求

小結

就在上周三(9 月 25 日),醞釀已久的安卓統一推送聯盟正式宣布收到華為、OPPO、一加和 realme 四家公司的進度確認,雖然 Google 的缺席也讓國內 Android 生態也變得異常復雜,但國內 Android 設備也能用上的統一推送服務也算是終於邁出了具有實際意義的第一步。

只是距離轉變人們對 Android「殺後台」這件事的看法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事實上,國內早在四五年前就出現過一次對「Android 需不需要『殺後台』」問題的科普,但收效甚微,盲從 iOS 設計風格和交互邏輯國內 Android 廠商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

希望靠譜、省電的統一推送系統能成為改觀的第一步,也希望 @OasisFeng 口中那個甚至可以跨越設備重啟恢復「後台狀態」的理想化生態早日到來——至於當下,我們依然只能見招拆招,遇到應用無法正常執行後台任務時打開手機設置仔細翻找、設置,把它們扔進白名單或是給它們的後台卡片套個「鎖」……

下載、安裝了一款非白名單應用,該如何確保它不被「殺後台」呢?歡迎在評論區把你的設置方法分享給大家。

D. 正當防衛4毒瘤長什麼樣

正當防衛4毒瘤長得像捕蠅草一樣的生物,外殼堅不可摧。擊敗方法是將它的大嘴張開,攻擊內部,將它打爆。<br>

E. Android上現在用什麼整治毒瘤

能root的手機最好先root
然後使用諸如Ice box(冰箱),myandroidtools(寫輪眼)等調教國產毒瘤軟體,
不能root的手機用黑域調教,不過要用adb tools操作,每次開機後還要重新弄,有點麻煩

F. Android8.0新特性【轉】

1.通知渠道
2.通知角標
3.通知圓點
4.通知延後
5.消息樣式
6.通知超時
7.後台執行限制
8.畫中畫模式
9.自適應圖標
10.藍牙體驗提升
11.智能文本選擇與智能共享
12.WLAN感知
13.取消屏幕縱橫比限制
14.其他

盡管 Android 刷版本號的步伐年年加快,但每年帶給用戶的驚喜從未減少。經歷了四個開發者預覽版的洗禮後,Android 8.0 終於在今天凌晨迎來了正式版發布。
如果你還不清楚 Android O 有哪些關鍵的新特性,不妨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快速為你梳理一遍。
代號「奧利奧」
和發布會前幾天外媒傳出的消息一樣,Android 8.0 的甜品代號果然是「奧利奧」(Oreo)。

而昨晚的發布會碰巧趕上了美國日全食,為此 Google 也准備了一段應景的揭曉視頻:
從奇巧板到牛軋糖再到這次的奧利奧,不得不說近幾個 Android 版本所選擇的甜品都非常可口。在開始新功能介紹之前,我們不妨通過下面這張長圖回顧一下 Android 歷代甜品代號:

通知——往往是 Android 系統的信息過載的「重災區」,也是近三個大版本以來 Google 不斷在優化和改進的重點。在 Android 8.0 中,通知系統有了如下改進:

Android 8.0 引入了通知渠道特性,將應用的通知進行分門別類,用戶可以針對不同的通知類別單獨設置通知優先順序別和提醒方式。

Google 的時鍾應用提供了 4 個通知渠道
假想一下(這不可能),適配了這一特性的淘寶客戶端,我們可以屏蔽那些直播通知和促銷推薦,物流信息、秒殺提醒則可以適當「放行」。

在早前的 Android 版本中,我們只能藉助第三方啟動器和通知讀取工具(比如 Nova Launcher+Telsa)來實現通知角標效果。

Android 8.0 開始,應用可以在啟動器圖標上顯示通知圓點來提示用戶,但這個圓點角標和 iOS 上那個有所不同——它僅提示用戶該應用有通知,不會顯示具體的通知數量。考慮到部分用戶的「紅點強迫症」,這算是一種折衷的設計了……

通常,當一條通知出現在通知欄,除了點擊查看、劃掉不理以外,我們就只剩下「放任不管」這種處理方式了。這顯然不太優雅,太多的通知駐留不僅會讓通知欄擁擠不堪,回過頭進行處理的時候也很不方便。
所以,Android 8.0 引入了另一種通知處理操作——通知延後。當我們暫時不便處理某條應用通知時,只需要在該條通知上清掃,點擊出現的時鍾圖標,即可讓這條通知暫時從通知欄消失,在設定好的時間後再回來。

通知延後功能演示
理論上來說,如果開發者在開發應用時沒有進行特殊限制,所有的非常駐通知(比如媒體通知)都可以被延後。

Android 8.0 提供了新的通知背景著色方式,除了大家可能已經見過的多彩媒體通知以外,一些常駐高優先順序通知也可以利用這種背景著色方式來讓自己更加引人注目,比如駕駛導航和後台通話通知。
目前,一些使用原生通知樣式的應用已經可以在 Android 8.0 上正確調用新的通知背景著色機制了,效果也十分討人喜愛。

原生 Android 系統的消息通知向來好用——我們不僅可以通過消息通知進行快速回復,還能通過擴展試圖看到多條消息通知並逐條回復(詳情請參閱 Android Nougat 的通知改進詳解)。
在 Android 8.0 中,消息通知樣式得到了進一步完善。開發者可以通過新的通知函數來為消息通知的擴展視圖增加消息歷史,讓用戶在快速處理通知的過程中更加熟悉回話上下文。

除了上面提到的通知延後功能以外,Android 8.0 還面向開發者提供了通知超時特性,允許特定通知在設定時間後自行清除;進而,系統還能區分某條應用的清除操作是由用戶還是應用發出。
利用這些特性,應用開發者能夠探索設計出對用戶造成打擾程度最小的通知方式。
系統級自動填充框架
不管是在手機上注冊賬號、登錄賬號還是輸入其他常用個人信息,過程都相當繁瑣且容易出錯,選擇第三方密碼管理和自動填寫工具又不得不額外考慮安全和隱私問題。
因而在 Android 8.0 中,Google 首次整合了一個系統級的全局自動填寫功能。開啟後,當我們在第一次進行應用設置、登錄時,系統就會幫我們快速填寫好對應的個人信息和密碼。

系統級自動填寫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當然,如果不想使用 Google 提供的密碼保存服務,也可以等待 1Password、LastPass 等服務商跟進這一特性,到時我們就可以在「系統->語言和輸入法->輸入幫助」自由選擇想要使用的自動填充服務。

未來會有更多應用適配這一特性

優秀的多任務處理能力一直以來都是 Android 系統的魅力所在,但同時運行的應用太多肯定會為系統造成不小的負擔。如果還有應用或服務在後台運行,而用戶正在使用其他需要大量系統資源的應用(例如玩游戲或觀看視頻),就會因為硬體性能不足導致卡頓,部分應用可能還需要重新載入。
為此,Android 8.0 對應用在後台運行時可以執行的操作施加了限制,面向 Android 8.0 進行開發的應用將在兩個方面受到限制:
後台服務限制:處於空閑狀態時,應用可以使用的後台服務存在限制。
廣播限制:除了有限的例外情況,應用無法為隱式廣播注冊接收器。
不清楚何為「服務」何為「廣播」也沒關系,只需要知道:當一個面向 Android 8.0 開發或被用戶手動開啟了後台限制的應用被放到後台運行時,系統在為它分配各項系統資源時就會「酌情考慮」了。

這個後台執行限制此前也存在缺陷和不足,好在經過綠色守護開發者 @oasisfeng 和部分熱心 Android 用戶的熱心反饋,Google 已於第四個開發者預覽版(DP4)中修復了後台服務管控漏洞。即便是那些頑固的國產毒瘤,在 Android 8.0 中也不得不收斂了。

Android Nougat 引入了應用「分屏」功能,允許用戶將任意兩個(適配了該特性)的應用或窗口在屏幕上進行上下分屏,提升了應用間的協作和使用效率。
而從 Android 8.0 開始,系統將支持更加自由、靈活的「畫中畫」模式。這個通常用於視頻播放的特性早已在部分 OEM 廠商的定製 ROM 和 Android TV 當中的實現,但加入原生 Android 8.0 依然令人驚喜。

一邊看視頻一邊瀏覽其他內容
如果你訂閱了 YouTube Red 並開啟了「後台播放功能」,系統就能在你把 YouTube 放到後台的同時將視頻內容以懸浮窗的形式繼續播放;當你在 Chrome 中查看網頁視頻時,也可以將某個標簽中的視頻「拿出來」,一邊瀏覽其他網頁一邊查看視頻;知名 Android 播放器 VLC 也搶在正式版發布前就適配了畫中畫模式,升級 Android 8.0 正式版以後別忘了試一試。

Android 系統上到底改採用異形圖標還是規則圖標?在這個問題上,不同的 OEM 廠商和用戶都有自己的選擇偏好。這也導致不同 Android 設備的體驗迥異,百花齊放的表象之下,無論是應用開發者和圖標設計師們往往感到很迷茫。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Google 在 Android 8.0 中引入了自適應圖標規范。依據這一規范開發的自適應圖標不僅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自己的特色,同時還能完美地融入到不同啟動器和 ROM 的整體視覺風格當中。

除此之外,應用開發者還能腦洞大開,賦予這些圖標不同的動態效果。

關於自適應圖標規范的意義所在以及開發者如何進行設計和適配,請參閱少數派先前發布的譯文:
Android O 自適應圖標的意義何在?Google 設計師給你答案 | 科普設計自適應圖標實現自適應圖標Android O 新特性介紹:自適應圖標(Adaptive Icons)

Android 8.0 還從多個角度增強了原生 Android 平台對藍牙的支持,具體包括:
支持 AVRCP 1.4 標准:支持遠程瀏覽和控制 TV、HiFi 等設備的媒體庫。支持藍牙低功耗 (BLE) 5.0 標准:傳輸速度提升兩倍、傳輸距離提升四倍、數據承載能力提升八倍。此外,5.0 標准還優化了時隙可用性和信道選擇演算法,可規避 Wi-Fi 和 LTE 信道干擾來提高數據傳輸質量。集成更多藍牙協議編解碼器,包括由 Sony 提供的 LDAC 編解碼器。
毫無疑問,Android 8.0 對於那些愛聽歌的用戶來說是一次良心滿滿的升級:只要手裡藍牙耳機滿足硬體要求,就可以輕松實現無損藍牙音樂傳輸。

利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當我們在 Android 8.0 中進行文字點選操作時,系統會自動識別我們想要復制的文字內容。在長按彈出的浮動工具條中,系統還將提供可用於處理被選中部分文字內容的應用選項。

自動識別文字內容並提供應用建議 - 1
例如,當我們長按一段文字中地址的一部分,系統不僅會將整個地址內容進行選中,還能在彈出的浮動工具條中顯示地圖應用,點擊即可快速調用地圖打開選中地址;同理,如果我們選中的是一段 URL,那麼 Chrome 瀏覽器就會出現在彈出的浮動工具條中,方便我們快速跳轉至該 URL 所指向的網頁。

自動識別文字內容並提供應用建議 - 2
同樣的技術也將運用於 Android 8.0 的「分享」介面中,如果我們試圖分享一張購物小票的照片,在分享列表中,系統會優先建議那些記賬應用;而如果我們分享一張自拍,美顏應用則更可能會出現在分享菜單的前列。

Android 8.0 新增了對 WLAN 感知的支持,此技術基於周邊感知聯網 (NAN) 規范。在具有相應 WLAN 感知硬體的設備上,應用和附近設備可以通過 WLAN 進行搜索和通信,無需依賴互聯網接入點。

開啟 WLAN 感知功能後,當我們位於已保存的 WiFi 連接附近時,系統就會自動使用這個 WiFi 接入點。

以 Android 7.1(API 級別 25)或更低版本為目標平台開發的應用默認最大屏幕縱橫比為 1.86,但這也導致這些應用在一些新近機型(比如 Galaxy S8/S8+)上顯示效果不佳(無法全屏、上下黑邊等等)。

採用非傳統屏幕縱橫比的新近機型 | 源:bgr
而面向 Android 8.0 或更高版本系統所開發的應用將不要求設定最大縱橫比,保證應用能夠最大限度地兼容屏幕比例各異的 Android 機型。

對開發者而言,他們還可以利用下面這些 Android 8.0 新特性:

G. 手機廠商慣用的「後台優化」,如何成了業界毒瘤

隨著2020年的時間過半,對於安卓手機陣營來說,也就意味著距離一年一度的新版系統發布越來越近了。


根據當前已經公開的消息,Android 11這次的改變可謂是相當巨大。比如說,它將會變革智能手機的關機界面,將IoT設備的管理頁面置於顯眼位置,弱化原本的「關機」功能;比如說,它將會強制手機廠商採用A/B分區,讓系統更新從此不再需要漫長的重啟等待,進一步改善Android系統更新的體驗;又比如說,根據近日一位內部人士透露的官方計劃表,Android 11還可能為平板電腦設備帶來久違的「全新體驗」,這或許可以看作是谷歌對於蘋果和微軟近年來在平板電腦領域愈發強勢的重要回應。

Android 11的全新關機界面


但是在當前已知的Android 11新變化中,有這么一條格外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它就是谷歌日前在Reddit網站與海外網友交流時所強調的,會在Android 11中「對手機廠商隨意殺後台的行為進行遏制」。


說實在的,看到「殺後台」這三個字,大部分國內手機用戶腦海中浮現出的可能都是相當正面的印象。就拿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智能手機產品來說,大多數都具備自動清理後台應用的功能,也就是說當某個APP沒有在前台運行時,系統會自動終止其進程,釋放出更多的CPU算力與內存空間,還能起到省電的作用。乍看之下這樣的行為非常正當,那麼為什麼谷歌要在Android 11中明確反對這種做法,甚至不惜將「遏制殺後台」作為新系統重要的「功能改進」之一呢?


首先,殺後台會給用戶帶來意想不到的煩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正在使用聊天軟體的時候,突然因為其他的事情需要切換到其他的APP。一段時間之後再切回聊天軟體,結果發現就在這段時間里對方發了好多條消息,自己的手機卻完全沒有彈出提醒,因此耽誤了重要的事情,或是造成了不小的誤解,

在歐美 科技 圈,殺後台嚴重的Android手機有時候會被諷刺為「傻瓜機(Dumb Phone)」


為什麼會這樣?簡單來說,這就是手機系統「自動殺後台」的機制乾的好事。特別是對於那些有能力自行改造Android系統的手機廠商來說,為了讓手機用起來感覺更流暢,經常會將自動殺後台的參數設定得相當激進。如此一來,就會造成一些應用一旦被退至後台,進程就被自動「殺」掉,不僅剛剛瀏覽的頁面與操作的進度會丟失,更糟糕的是造成重要通知信息無法及時收到,從而給消費者帶來切實的困擾。雖然這樣手機是更流暢也更省電了,但是反而因此耽誤了事,顯然就是得不償失了。


其次,殺後台實際上促進了軟體業的壟斷


當然,看到這里可能有的朋友要說了,我根本沒遇到這種情況,你看我平時常用的xxx應用平日里常年掛在後台,都沒有被「殺掉」。


然而,這恰恰是各大手機廠商在「殺後台」一事上最大的門道所在。根據谷歌此前披露的信息顯示,手機廠商當然明白,胡亂殺後台會導致正在運行的程序突然中斷,特別是對聊天與地圖軟體等時常需要在後台運行,要第一時間給用戶推送通知的軟體影響巨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手機廠商想出的辦法就是設立所謂的「白名單」——只要是在白名單上的軟體,就不會被強制殺後台。

原生Android系統里,白名單是用戶自行制定的


由於白名單上往往都是消費者最常用的那些軟體,因此站在用戶的角度上來說,「殺後台」所造成的可感知的負面效果就變得不那麼明顯了。但與此同時,它實際上也造成了更為嚴重的後果,簡單來說就是促進了軟體行業的不公平。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初創企業的成員,剛剛推出了一款功能上很有新意,設計上也足夠人性化的新款聊天工具。結果,滿心期待成功的你,在用戶論壇里看到的反饋卻是「軟體後台經常關閉」、「常常收不到消息」之類的抱怨,會有怎樣的感覺呢?你其實心裡很清楚,出現這樣的問題完全和自己的團隊或者編程水平無關,僅僅只是因為產品「不夠有名」,所以就被各大Android手機廠商的系統殺後台機制給變相「封殺」,落得個用戶體驗糟糕的後果。

甚至有人專門編寫了檢測軟體,測試各大品牌手機「殺後台」的嚴重程度


正因如此,在幾天前的網友溝通環節,谷歌方面明確指出的魔改Android胡亂殺後台所帶來的壞處之一,就是「白名單機制」所帶來的壟斷和不公問題。作為整個Android生態的領導者,谷歌當然不會允許開發者受這種委屈,整治「殺後台」也就有了必要。


最重要的是,它讓程序員要麼變壞要麼變懶


但俗話說得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因為大量手機廠商隨意地在系統中設定了過於嚴苛的殺後台功能,再加上不公平的白名單機制嚴重打壓了那些規規矩矩小企業和開發者。因此「殺後台」實際上還會衍生出一個更為糟糕的後果,那就是逼著開發者去使壞、鑽空子,甚至是去製造流氓軟體。


比如說,有些軟體會在接收到用戶的後台切換命令之後,故意把主程序縮小到只有一個像素點,繼續保持在前台運行。此時系統會認為你依然在使用剛剛你以為已經「後台化」的那個程序,從而不會終止掉它的進程。

又比如說,有些軟體會非常頻繁地在後台自啟動,不管用戶實際上有沒有在使用它們,都會試圖通過不斷地喚醒自己,來抵消系統「殺後台」所可能造成的服務無法運行與通知無法收到的問題。


除此之外,對於那些已經進入「白名單」保護的軟體來說,也就意味著不管它們的內存佔用有多大、編程優化水平有多差,或者不斷塞進了多少用戶可能不需要的新功能,那些部署了「殺後台」機制的手機都不會在它們於後台運行時終止其進程。很顯然,如果說前面我們講到的兩個例子,是小眾軟體面對如今魔改Android系統的「殺後台」技術,為了生存很可能被迫變壞的話,那麼反過來說,對於已經受到了白名單保護,擁有大量用戶的知名APP來說,「怎麼作都不會被殺後台」這樣的事實,同樣有可能使得他們的開發人員輕視軟體優化的重要性,在功能復雜化和代碼臃腫化的道路上狂奔不止,從而帶來更為惡劣的後果。


H. 空調狗免ROOT整治安卓毒瘤應用教程

空調狗免ROOT整治安卓毒瘤應用教程

三星手機:

三星手機可以採用Knox key的方式,也可以採用Owner模式,先介紹Knox key模式,Owner模式在下面介紹。

三星Knox測試KEY申請步驟:

訪問這個地址,

點擊右上角的Enroll(加入),

選擇創建三星帳號,

注冊,

驗證郵箱,

點擊郵件里的鏈接,

點擊Start ,輸入郵箱和密碼,登錄進去,

勾上同意,點擊Submit,跳轉至管理頁面,

點擊View my keys or generate new ones,

跳轉至Key管理頁,

點擊生成KEY,隨便填個名字,其他不用動,點擊GENERATE LIENCE KEY,

同意協議,

大功告成。復制下來,就是它啦。每個測試KEY可以使用半年,到期後再操作一次。

然後直接在空調狗里設置就行了,在這種方法下,空調狗請直接在這里下載。

Owner模式

這種模式理論上適用於所有手機。

空調狗請使用這個版本:

下載地址:點擊這里,密碼:itzj。

然後你需要一台電腦,

首先去系統設置中開啟開發者模式並給電腦授權。

通用的是:系統設置→關於手機→瘋狂點擊版本號→回到系統設置→開發者選項→選中Android調試。如成功用過各種手機助手的話,可略過。各手機的設置方法可能會有出入。

到系統設置→賬戶中刪除所有的賬戶。格刪勿論一個不留。

執行下面的腳本。如果你是開發者的話,可略過腳本,

直接在命令行執行:

adb shell dpm set-device-owner me.yourbay.airfrozen/.main.core.mgmt.MDeviceAdminReceiver

腳本的下載地址是:這里

如不能訪問,請安裝驅動,

在adb命令行執行命令的截圖如下:

如果提示Success或者device owner is already set之類的話,即表示成功。

如果提示Not allowed to set the device owner because there are already several users on the device的話,則表示手機上面有多個用戶,請去設置→用戶刪除其他用戶。如果仍然不行,則只能FactoryReset了。

授權之後最好重啟,另外一旦授權之後就無需再次使用adb授權了。

當然了,如果你是Mac、Linux也可以

然後愉快的弄死毒瘤吧。

關於安卓

Android是一種基於Linux的自由及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主要使用於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由Google公司和開放手機聯盟領導及開發。尚未有統一中文名稱,中國大陸地區較多人使用“安卓”或“安致”。Android操作系統最初由Andy Rubin開發,主要支持手機。2005年8月由Google收購注資。2007年11月,Google與84家硬體製造商、軟體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組建開放手機聯盟共同研發改良Android系統。隨後Google以Apache開源許可證的授權方式,發布了Android的源代碼。第一部Android智能手機發布於2008年10月。Android逐漸擴展到平板電腦及其他領域上,如電視、數碼相機、游戲機等。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首次超過塞班系統,躍居全球第一。 2013年的第四季度,Android平台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已經達到78.1%。[1] 2013年09月24日谷歌開發的操作系統Android在迎來了5歲生日,全世界採用這款系統的設備數量已經達到10億台。

系統簡介

Android一詞的本義指“機器人”,同時也是Google於2007年11月5日宣布的基於Linux平台的開源手機操作系統的名稱,該平台由操作系統、中間件、用戶界面和應用軟體組成。

Android一詞最早出現於法國作家利爾亞當(Auguste Villiers de l'Isle-Adam)在1886年發表的科幻小說《未來夏娃》(L'ève future)中。他將外表像人的機器起名為Android。

Android的Logo是由Ascender公司設計的,誕生於2010年,其設計靈感源於男女廁所門上的圖形符號,[1] 於是布洛克繪制了一個簡單的機器人,它的軀干就像錫罐的形狀,頭上還有兩根天線,Android小機器人便誕生了。其中的文字使用了Ascender公司專門製作的稱之為“Droid ” 的字體。Android是一個全身綠色的機器人,綠色也是Android的標志。顏色採用了PMS 376C和RGB中十六進制的#A4C639來繪制,這是Android操作系統的品牌象徵。有時候,它們還會使用純文字的Logo。[1]

2012年7月美國科技博客網站BusinessInsider評選出二十一世紀十款最重要電子產品,Android操作系統和iPhone等榜上有名。

發展歷程

2003年10月,Andy Rubin等人創建Android公司,並組建Android團隊。

2005年8月17日,Google低調收購了成立僅22個月的高科技企業Android及其團隊。安迪魯賓成為Google公司工程部副總裁,繼續負責Android項目。

2007年11月5日,谷歌公司正式向外界展示了這款名為Android的操作系統,並且在這天谷歌宣布建立一個全球性的聯盟組織,該組織由34家手機製造商、軟體開發商、電信運營商以及晶元製造商共同組成,並與84家硬體製造商、軟體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組成開放手持設備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來共同研發改良Android系統,這一聯盟將支持谷歌發布的手機操作系統以及應用軟體,Google以Apache免費開源許可證的授權方式,發布了Android的源代碼。[4-5]

2008年,在GoogleI/O大會上,谷歌提出了AndroidHAL架構圖,在同年8月18號,Android獲得了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批准,在2008年9月,谷歌正式發布了Android 1.0系統,這也是Android系統最早的版本。

2009年4月,谷歌正式推出了Android 1.5這款手機,從Android 1.5版本開始,谷歌開始將Android的版本以甜品的名字命名,Android 1.5命名為Cupcake(紙杯蛋糕)。該系統與Android 1.0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進。

2009年9月份,谷歌發布了Android 1.6的正式版,並且推出了搭載Android 1.6正式版的手機HTC Hero(G3),憑借著出色的外觀設計以及全新的Android 1.6操作系統,HTC Hero(G3)成為當時全球最受歡迎的手機。Android 1.6也有一個有趣的甜品名稱,它被稱為Donut(甜甜圈)。

2010年2月份,Linux內核開發者Greg Kroah-Hartman將Android的驅動程序從Linux內核“狀態樹”(“staging tree”)上除去,從此,Android與Linux開發主流將分道揚鑣。在同年5月份,谷歌正式發布了Android 2.2操作系統。谷歌將Android 2.2操作系統命名為Froyo,翻譯完名為凍酸奶。

2010年10月份,谷歌宣布Android系統達到了第一個里程碑,即電子市場上獲得官方數字認證的Android應用數量已經達到了10萬個,Android系統的應用增長非常迅速。在2010年12月,谷歌正式發布了Android 2.3操作系統Gingerbread (姜餅)。

2011年1月,谷歌稱每日的Android設備新用戶數量達到了30萬部,到2011年7月,這個數字增長到55萬部,而Android系統設備的用戶總數達到了1.35億,Android系統已經成為智能手機領域佔有量最高的系統。

2011年8月2日,Android手機已佔據全球智能機市場48%的份額,並在亞太地區市場占據統治地位,終結了Symbian(塞班系統)的霸主地位,躍居全球第一。

2011年9月份,Android系統的應用數目已經達到了48萬,而在智能手機市場,Android系統的佔有率已經達到了43%。繼續在排在移動操作系統首位。谷歌將會發布全新的Android 4.0操作系統,這款系統被谷歌命名為Ice Cream Sandwich(冰激凌三明治)。

2012年1月6日,谷歌Android Market已有10萬開發者推出超過40萬活躍的應用,大多數的應用程序為免費。Android Market應用程序商店目錄在新年首周周末突破40萬基準,距離突破30萬應用僅4個月。在2011年早些時候,Android Market從20萬增加到30萬應用也花了四個月。[6]

2013年11月1日,Android4.4正式發布,從具體功能上講,Android4.4提供了各種實用小功能,新的Android系統更智能,添加更多的Emoji表情圖案,UI的改進也更現代,如全新的HelloiOS7半透明效果。

2015年27日,網路安全公司Zimperium研究人員警告,安卓(Android)存在“致命”安全漏洞,黑客發送一封彩信便能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完全控制手機。

I. 服役14個月,小米8開始頻繁卡頓!6GB+驍龍845+MIUI也救不了安卓

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黑貓。本篇文章將探討「為什麼配置強悍,安卓系統卻依然卡頓」的問題,歡迎一起交流!

從大一至今,我起碼用過7台安卓手機:第一台是深圳生產的無名山寨機,第二台是魅藍NOTE,第三台是360奇酷青春版,第四台是榮耀V8,第五台是小米5,第六台是一加5T,第七台是小米8。 不管哪一台,基本上都是6個月左右就開始察覺到明顯的卡頓,沒有一台安卓手機是能安心不折騰的。

接觸了小米8之後,更是養成了「兩個星期」刷機一次的好習慣,因為每一次刷機,都會顯得系統似乎變得更加流暢了。直到我刷了十幾次ROM,才發現不是系統有問題,而是安卓系統本身的確是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開始卡頓——比如打開一個APP時容易假死,或者是反應非常慢,有時候甚至直接回黑屏死機。

小米8我是在2018年的618購買的,距今已經服役了差不多14個月,是我用得最久的一部安卓手機,現在也開始頻繁卡頓了。

原以為6GB運存+128GB內存+MIUI10能「拯救」安卓系統,能讓我至少撐過兩年,直到5G網路成熟,沒想到這才一年時間就已經變得如此不堪。雖然小米8現在已經降到了千元價位,但是驍龍845好歹也是去年的旗艦,怎麼會如此不堪呢?

仔細研究後發現:刷機之所以會讓手機變得更流暢了,不是因為第三方的刷機包更好用,而是因為每一次刷機都會清空手機的緩存以及APP數據,使手機恢復全新機的狀態,看上去變流暢了。等到你把各種APP重新安裝回來,一樣會慢慢變得卡頓——無論你怎麼清理垃圾,都無法解決。

據業內人士分析,安卓手機之所以卡頓,其實和安卓系統底層沒有關系。 經過這么多年的迭代之後,安卓系統已經變得非常流暢了,成熟度絲毫不亞於iOS。關鍵就在於安卓系統是開源的,而且國內缺少壟斷性的APP應用市場,導致各種APP毒瘤瘋狂地佔用系統資源,導致卡頓。

有一名開發者聲稱,谷歌其實為APP開發者提供了功能性非常強的API介面,目的是讓這些APP的功能變得更加自由、豐富、強大。但是這么好的工具到了國內開發者手裡,卻淪為流氓喚醒、偷開後台,胡亂推送廣告的工具。手機性能越是強大,這些APP就越流氓,安卓手機怎麼可能不卡?

缺乏統一的應用市場,同時引發了一個惡性循環:各家手機廠商紛紛推出自家的應用市場,試圖讓APP開發者適應不同的標准。由於安卓手機是開源的,用戶可以隨意地安裝第三方APK,為了留住用戶,手機廠商的應用市場只好放低標准,對APP的流氓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很簡單,在存在競爭的情況下,手機廠商出於利益考慮,是不可能從嚴審查的。你不入駐這個APP,用戶可以去網上搜索自行下載,損失的只有可能是手機廠商。

所以手機廠商只能遷就APP生態,只能不斷提高硬體配置,才能經受得起這些流氓的破壞。 這就是為什麼國外安卓手機4GB運存都很流暢,國內安卓手機至少要8GB運存才能流暢不卡頓的原因——馬上都12GB了。

我旗幟鮮明地支持華為搞系統閉源,甚至用鴻蒙系統代替安卓,因為國內安卓系統的生態已經混亂到一定程度了。 在安卓系統的生命周期以內,各方面三令五申,都沒有辦法搞出一個統一的應用市場,至於那個萬眾期待的「安卓綠色應用計劃」,現在都涼透了。

這就說明了「統一的安卓應用市場」存在非常巨大的阻力。手機廠商自營的應用市場是有廣告分潤的,而且利潤還不少——換做你是小米公司,你願意把一個年收入十個億(假設)的項目交出去?別鬧了,大家都不是慈善家。

矛盾就在於,沒有統一的應用市場,沒有統一的推送機制,安卓APP為了提升用戶活性,就會永遠流氓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鴻蒙系統不將智能手機行業徹底洗牌,國內的安卓生態將永遠惡性循環:手機硬體升級——APP變得更強大也更流氓——手機硬體繼續升級。

我寧願鴻蒙成為中國的iOS,也不願意接受這樣畸形的安卓生態。一切都是為了更偉大的利益,本文利益相關:一名普通的中國消費者。

熱點內容
玩和平精英的時候伺服器發呆了怎麼辦 發布:2025-04-05 11:02:40 瀏覽:382
怎麼把蘋果的號轉到安卓手機上 發布:2025-04-05 10:39:05 瀏覽:533
存儲核心架構瓶頸已被攻破 發布:2025-04-05 10:38:27 瀏覽:308
空間新演算法 發布:2025-04-05 10:33:21 瀏覽:708
蜀門和遠征哪個配置低 發布:2025-04-05 10:23:50 瀏覽:287
linux下jdk的安裝 發布:2025-04-05 10:12:20 瀏覽:70
單機江湖腳本 發布:2025-04-05 10:08:32 瀏覽:767
愛奇藝離線緩存怎麼傳藍牙 發布:2025-04-05 10:00:48 瀏覽:143
阿里雲伺服器內存超頻 發布:2025-04-05 10:00:48 瀏覽:578
如何登錄pubg國際服安卓手機 發布:2025-04-05 09:40:07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