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內核被儲存於哪個
⑴ 安卓手機的內核是什麼意思詳細點。
Android手機都是基於linux的,內核版本就是Linux的版本號,基本上不用關注這個。
⑵ 安卓內核是什麼
碼,沒有源代碼,手機軟體商就無法製作軟體……linux失敗主要兩個原因,第一是軟體,到目前linux軟體很少很少,沒有軟體支持有誰會買……第二是摩托羅拉開發的linux系統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現在有些人還不知道這個系統…安卓是開源系統軟體方面要比wm和sb系統更容易做出來……而且谷歌是免費的放出源代碼,不收費的……在於其他系統的競爭過程中具有了一定的優勢…還有就是谷歌的界面要比sb界面華麗的多,軟體兼容性要比sb好看……而且目前手機主流都是電容屏多點觸控,而wm和sb系統大部分都是電阻屏……sb系統配置也低,跑不起大型游戲,多媒體能力較低…而wm系統確實也不錯,但操作復雜,有些人難以接受,而且研發出一個wm系統手機,都要給微軟一定的專利費用,所以手機價格偏貴,部分人是難以接受……安卓機器目前多少錢的多有,操作也不是很復雜…主要還有谷歌平台宣傳……現在省錢,軟體多,好玩,容易上手的手機才會讓人去接受……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⑶ 在android系統中,內核被儲存於設備的哪一個分區中
android 系統內核就是Linux,Linux支持虛擬內存(Virtual Mmemory),虛擬內存是指使用磁碟當作RAM的擴展,這樣可用的內存的大小就相應地增大了。內核會將暫時不用的內存塊的內容寫到硬碟上,這樣一來,這塊內存就可用於其它目的。當需要用到原始的內容時,它們被重新讀入內存。這些操作對用戶來說是完全透明的;Linux下運行的程序只是看到有大量的內存可供使用而並沒有注意到時不時它們的一部分是駐留在硬碟上的。當然,讀寫硬碟要比直接使用真實內存慢得多(要慢數千倍),所以程序就不會象一直在內存中運行的那樣快。用作虛擬內存的硬碟部分被稱為交換空間(Swap Space)。
一般,在交換空間中的頁面首先被換入內存;如果此時沒有足夠的物理內存來容納它們又將被交換出來(到其他的交換空間中)。如果沒有足夠的虛擬內存來容納所有這些頁面,Linux就會波動而不正常;但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Linux會恢復,但此時系統已不可用了。
有時,盡管有許多的空閑內存,仍然會有許多的交換空間正被使用。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例如如果在某一時刻有進行交換的必要,但後來一個佔用很多物理內存的大進程結束並釋放內存時。被交換出的數據並不會自動地交換進內存,除非有這個需要時。此時物理內存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空閑狀態。對此並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但是知道了是怎麼一回事,也就無所謂了。
許多操作系統使用了虛擬內存的方法。因為它們僅在運行時才需要交換空間,以解決不會在同一時間使用交換空間,因此,除了當前正在運行的操作系統的交換空間,其它的就是一種浪費。所以讓它們共享一個交換空間將會更有效率。
注意:如果會有幾個人同時使用這個系統,他們都將消耗內存。然而,如果兩個人同時運行一個程序,內存消耗的總量並不是翻倍,因為代碼頁以及共享的庫只存在一份。
Linux系統常常動不動就使用交換空間,以保持盡可能多的空閑物理內存。即使並沒有什麼事情需要內存,Linux也會交換出暫時不用的內存頁面。這可以避免等待交換所需的時間:當磁碟閑著,就可以提前做好交換。可以將交換空間分散在幾個硬碟之上。針對相關磁碟的速度以及對磁碟的訪問模式,這樣做可以提高性能。
與訪問物理內存相比,磁碟的讀寫是很慢的。另外,在相應較短的時間內多次讀磁碟同樣的部分也是常有的事。例如,某人也許首先閱讀了一段E-mail消息,然後為了答復又將這段消息讀入編輯器中,然後又在將這個消息拷貝到文件夾中時,使得郵件程序又一次讀入它。或者考慮一下在一個有著許多用戶的系統中 ls命令會被使用多少次。通過將信息從磁碟上僅讀入一次並將其存於內存中,除了第一次讀以外,可以加快所有其它讀的速度。這叫作磁碟緩沖(Disk Buffering),被用作此目的的內存稱為高速緩沖(Buffer Cache)。但是,由於內存是一種有限而又不充足的資源,高速緩沖不可能做的很大(它不可能包容要用到的所有數據)。當緩沖充滿了數據時,其中最長時間不用的數據將被舍棄以騰出內存空間用於新的數據。
對寫磁碟操作來說磁碟緩沖技術同樣有效。一方面,被寫入磁碟的數據常常會很快地又被讀出(例如,原代碼文件被保存到一個文件中,又被編譯器讀入),所以將要被寫的數據放入緩沖中是個好主意。另一方面,通過將數據放入緩沖中,而不是將其立刻寫入磁碟,程序可以加快運行的速度。以後,寫的操作可以在後台完成,而不會拖延程序的執行。
大多數操作系統都有高速緩沖(盡管可能稱呼不同),但是並不是都遵守上面的原理。有些是直接寫(Write-Through):數據將被立刻寫入磁碟(當然,數據也被放入緩存中)。如果寫操作是在以後做的,那麼該緩存被稱為後台寫(Write-Back)。後台寫比直接寫更有效,但也容易出錯:如果機器崩潰,或者突然掉電,緩沖中改變過的數據就被丟失了。如果仍未被寫入的數據含有重要的薄記信息,這甚至可能意味著文件系統(如果有的話)已不完整。
針對以上的原因,出現了很多的日誌文件系統,數據在緩沖區修改後,同時會被文件系統記錄修改信息,這樣即使此時系統掉電,系統重啟後會首先從日誌記錄中恢復數據,保證數據不丟失。當然這些問題不再本文的敘述范圍。
由於上述原因,在使用適當的關閉過程之前,絕對不要關掉電源,Sync命令傾空(Flushes)緩沖,也即,強迫所有未被寫的數據寫入磁碟,可用以確定所有的寫操作都已完成。在傳統的UNIX系統中,有一個叫做update的程序運行於後台,每隔30秒做一次sync操作,因此通常無需手工使用sync命令了。Linux另外有一個後台程序,Bdflush,這個程序執行更頻繁的但不是全面的同步操作,以避免有時sync的大量磁碟I/O操作所帶來的磁碟的突然凍結。
在Linux中,Bdflush是由update啟動的。通常沒有理由來擔心此事,但如果由於某些原因bdflush進程死掉了,內核會對此作出警告,此時你就要手工地啟動它了(/sbin/update)。
緩存(Cache)實際並不是緩沖文件的,而是緩沖塊的,塊是磁碟I/O操作的最小單元(在Linux中,它們通常是1KB)。這樣,目錄、超級塊、其它文件系統的薄記數據以及非文件系統的磁碟數據都可以被緩沖了。緩沖的效力主要是由它的大小決定的。緩沖太小的話等於沒用。它只能容納一點數據,因此在被重用時,所有緩沖的數據都將被傾空。實際的大小依賴於數據讀寫的頻次、相同數據被訪問的頻率。只有用實驗的方法才能知道。
如果緩存有固定的大小,那麼緩存太大了也不好,因為這會使得空閑的內存太小而導致進行交換操作(這同樣是慢的)。為了最有效地使用實際內存,Linux自動地使用所有空閑的內存作為高速緩沖,當程序需要更多的內存時,它也會自動地減小緩沖的大小。
⑷ Linux,本人自學,剛剛接觸,想問一下高手,Linux內核,存儲在哪裡例如安卓手機Linux
Android內核一般放在一個ROM的小分區里(不帶文件系統,看不到這個文件,而是在分區頭部記錄了內核的偏移地址),這是大部分手機的做法,不是絕對的(有放到fat文件系統里的)。
PC機上一般把內核放在根分區的boot文件夾下,或放到單獨的boot分區里(仍然可以通過/boot訪問)。
非常規情形下,Linux內核位置可以很隨意,有放網路上的,甚至有塞主板里的,只要能被引導程序讀進內存就好。
⑸ 內核被儲存於設備的哪一個分區中
在Android系統中,內核(Kernel)被儲存於設備的boot分區中,但具體分區不同手機所在的分區就不同,可以通過分區列表獲取。
⑹ 安卓手機Linux內核,存儲在手機哪個部件里一般佔用多大內存
安卓手機的內核一般保存在ROM的單獨分區里(這個分區沒有常規文件系統),大小約為數兆(這個分區往往稍大,達到十幾兆)。
刷機時,一般刷的是一套文件系統(另一個分區),幾乎不會去刷內核(這是廠商移植好的)。
⑺ 安卓系統的內核怎樣查看,在系統的哪個文件夾
是否支持app2sd不是看內核版本的吧 是看系統是否支持的,安卓2.2以上的系統自帶可以選擇安裝到SD卡上 1.給SD卡分區,分一個FAT32格式區和一個EXT3格式區(大約500M,SD卡剩餘容量為FAT32區大小 分區需要下載軟體)。2.打開手機里自帶的Gscripq Mod,找到Enable APP2SD命令,執行,完了重啟手機,工作完成備註:需要root許可權。
⑻ 在android系統中,內核(kernel)被儲存於設備的哪一個分區中
kenel存在於boot分區中,但具體分區不同手機所在的分區就不同,可以通過分區列表獲取。
Android(安卓),是一個以Linux為基礎的開源移動設備操作系統,主要用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由Google成立的Open Handset Alliance(OHA,開放手持設備聯盟)持續領導與開發中。
Android已發布的最新版本為Android 5.0(Lollipop)。
⑼ 安卓系統內核在哪個文件夾
內核掛載在安卓一個單獨的分區中,
而你看到的哪些文件夾裡面是沒有的。
打個比方說,內核相當於在C盤,
而你能看到的那些文件夾什麼的在D盤。
要提取內核,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在電腦上用安卓廚房之類的軟體提取固件中的內核。
一個是在手機上利用終端模擬器使用linux的命令來提取。
⑽ android系統內核文件在哪裡
內核文件就是這個boot.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