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卓系統 » android源碼結構

android源碼結構

發布時間: 2022-09-22 03:29:56

❶ 如何編譯 android userdata.img

1、android文件系統的結構
android源碼編譯後得到system.img,ramdisk.img,userdata.img映像文件。其中, ramdisk.img是emulator的文件系統,system.img包括了主要的包、庫等文件,userdata.img包括了一些用戶數據,emulator載入這3個映像文件後,會把 system和 userdata分別載入到 ramdisk文件系統中的system和 userdata目錄下。因此,我們可以把ramdisk.img里的所有文件復制出來,system.img和userdata.img分別解壓到 ramdisk文件系統中的system和 userdata目錄下。
2、分離android文件系統出來
system.img,ramdisk.img,userdata.img映像文件是採用cpio打包、gzip壓縮的,可以通過file命令驗證:
file ramdisk.img,輸出:
ramdisk.img: gzip compressed data, from Unix, last modified: Wed Mar 18 17:16:10 2009
Android源碼編譯後除了生成system.img,userdata.img之外還生成system和 userdata文件夾,因此不需要解壓它們。Android源碼編譯後還生成root文件夾,其實root下的文件與 ramdisk.img 里的文件是一樣的,不過這里還是介紹怎樣把 ramdisk.img解壓出來:
將ramdisk.img復制一份到任何其他目錄下,將其名稱改為ramdisk.img.gz,並使用命令
gunzip ramdisk.img.gz
然後新建一個文件夾,叫ramdisk吧,進入,輸入命令
cpio -i -F ../ramdisk.img
這下,你就能看見並操作ramdisk裡面的內容了。
然後把Android源碼編譯後生成的system和 userdata里的文件復制到 ramdisk/system和 ramdisk/userdata下。這樣就得到一個文件系統了。
3、使用網路文件系統方式掛載android文件系統
因此,我們需要建立/nfsroot目錄,再建立/nfsroot/androidfs目錄,把剛才的android文件系統

❷ android系統中,有關框架層的代碼應該在以下哪個目錄中

Google提供的Android包含了原始Android的目標機代碼,主機編譯工具、模擬環境,下載的代碼包經過解壓後(這里是Android2.2的源碼包),源代碼的第一層目錄結構如下:
|-- Makefile
|-- bionic (bionic C庫)
|-- bootable (啟動引導相關代碼)
|-- build (存放系統編譯規則及generic等基礎開發包配置)

|-- cts (Android兼容性測試套件標准)
|-- dalvik (dalvik java虛擬機)
|-- development (應用程序開發相關)
|-- external (android使用的一些開源的模組)
|-- frameworks (核心框架——java及C++語言)
|-- hardware (主要保護硬解適配層HAL代碼)
|-- libcore
|-- ndk
|-- device
|-- out (編譯完成後的代碼輸出與此目錄)
|-- packages (應用程序包)
|-- prebuilt (x86和arm架構下預編譯的一些資源)
|-- sdk (sdk及模擬器)
|-- system (文件系統庫、應用及組件——c語言
`-- vendor (廠商定製代碼)

bionic 目錄

|-- libc (C庫)
| |-- arch-arm (ARM架構,包含系統調用匯編實現)
| |-- arch-x86 (x86架構,包含系統調用匯編實現)
| |-- bionic (由C實現的功能,架構無關)
| |-- docs (文檔)
| |-- include (頭文件)
| |-- inet
| |-- kernel (Linux內核中的一些頭文件)
| |-- netbsd (?netbsd系統相關,具體作用不明)
| |-- private (?一些私有的頭文件)
| |-- stdio (stdio實現)
| |-- stdlib (stdlib實現)
| |-- string (string函數實現)
| |-- tools (幾個工具)
| |-- tzcode (時區相關代碼)
| |-- unistd (unistd實現)
| `-- zoneinfo (時區信息)
|-- libdl (libdl實現,dl是動態鏈接,提供訪問動態鏈接庫的功能)
|-- libm (libm數學庫的實現,)
| |-- alpha (apaha架構)
| |-- amd64 (amd64架構)
| |-- arm (arm架構)
| |-- bsdsrc (?bsd的源碼)
| |-- i386 (i386架構)
| |-- i387 (i387架構?)
| |-- ia64 (ia64架構)
| |-- include (頭文件)
| |-- man (數學函數,後綴名為.3,一些為freeBSD的庫文件)
| |-- powerpc (powerpc架構)
| |-- sparc64 (sparc64架構)
| `-- src (源代碼)
|-- libstdc++ (libstdc++ C++實現庫)
| |-- include (頭文件)
| `-- src (源碼)
|-- libthread_db (多線程程序的調試器庫)
| `-- include (頭文件)
`-- linker (動態鏈接器)
`-- arch (支持arm和x86兩種架構)

bootable 目錄

|-- bootloader (適合各種bootloader的通用代碼)
| `-- legacy (估計不能直接使用,可以參考)
| |-- arch_armv6 (V6架構,幾個簡單的匯編文件)
| |-- arch_msm7k (高通7k處理器架構的幾個基本驅動)
| |-- include (通用頭文件和高通7k架構頭文件)
| |-- libboot (啟動庫,都寫得很簡單)
| |-- libc (一些常用的c函數)
| |-- nandwrite (nandwirte函數實現)
| `-- usbloader (usbloader實現)
|-- diskinstaller (android鏡像打包器,x86可生產iso)
`-- recovery (系統恢復相關)
|-- edify (升級腳本使用的edify腳本語言)
|-- etc (init.rc恢復腳本)
|-- minui (一個簡單的UI)
|-- minzip (一個簡單的壓縮工具)
|-- mttils (mtd工具)
|-- res (資源)
| `-- images (一些圖片)
|-- tools (工具)
| `-- ota (OTA Over The Air Updates升級工具)
`-- updater (升級器)

build目錄

|-- core (核心編譯規則)
|-- history (歷史記錄)
|-- libs
| `-- host (主機端庫,有android 「cp」功能替換)
|-- target (目標機編譯對象)
| |-- board (開發平台)
| | |-- emulator (模擬器)
| | |-- generic (通用)
| | |-- idea6410 (自己添加的)
| | `-- sim (最簡單)
| `-- proct (開發平台對應的編譯規則)
| `-- security (密鑰相關)
`-- tools (編譯中主機使用的工具及腳本)
|-- acp (Android "acp" Command)
|-- apicheck (api檢查工具)
|-- applypatch (補丁工具)
|-- apriori (預鏈接工具)
|-- atree (tree工具)
|-- bin2asm (bin轉換為asm工具)
|-- check_prereq (檢查編譯時間戳工具)
|-- dexpreopt (模擬器相關工具,具體功能不明)
|-- droiddoc (?作用不明,java語言,網上有人說和JDK5有關)
|-- fs_config (This program takes a list of files and directories)
|-- fs_get_stats (獲取文件系統狀態)
|-- iself (判斷是否ELF格式)
|-- isprelinked (判斷是否prelinked)
|-- kcm (按鍵相關)
|-- lsd (List symbol dependencies)
|-- releasetools (生成鏡像的工具及腳本)
|-- rgb2565 (rgb轉換為565)
|-- signapk (apk簽名工具)
|-- soslim (strip工具)
`-- zipalign (zip archive alignment tool)

dalvik目錄 dalvik虛擬機
.
|-- dalvikvm (main.c的目錄)
|-- dexmp (dex反匯編)
|-- dexlist (List all methods in all concrete classes in a DEX file.)
|-- dexopt (預驗證與優化)
|-- docs (文檔)
|-- dvz (和zygote相關的一個命令)
|-- dx (dx工具,將多個java轉換為dex)
|-- hit (?java語言寫成)
|-- libcore (核心庫)
|-- libcore-disabled (?禁用的庫)
|-- libdex (dex的庫)
|-- libnativehelper (Support functions for Android's class libraries)
|-- tests (測試代碼)
|-- tools (工具)
`-- vm (虛擬機實現)

development 目錄 (開發者需要的一些常式及工具)
|-- apps (一些核心應用程序)
| |-- BluetoothDebug (藍牙調試程序)
| |-- CustomLocale (自定義區域設置)
| |-- Development (開發)
| |-- Fallback (和語言相關的一個程序)
| |-- FontLab (字型檔)
| |-- GestureBuilder (手勢動作)
| |-- NinePatchLab (?)
| |-- OBJViewer (OBJ查看器)
| |-- SdkSetup (SDK安裝器)
| |-- SpareParts (高級設置)
| |-- Term (遠程登錄)
| `-- launchperf (?)
|-- build (編譯腳本模板)
|-- cmds (有個monkey工具)
|-- data (配置數據)
|-- docs (文檔)
|-- host (主機端USB驅動等)
|-- ide (集成開發環境)
|-- ndk (本地開發套件——c語言開發套件)
|-- pdk (Plug Development Kit)
|-- samples (演示程序)
| |-- AliasActivity ()
| |-- ApiDemos (API演示程序)
| |-- BluetoothChat (藍牙聊天)
| |-- BrowserPlugin (瀏覽器插件)
| |-- BusinessCard (商業卡)
| |-- Compass (指南針)
| |-- ContactManager (聯系人管理器)
| |-- CubeLiveWall** (動態壁紙的一個簡單常式)
| |-- FixedGridLayout (像是布局)
| |-- GlobalTime (全球時間)
| |-- HelloActivity (Hello)
| |-- Home (Home)
| |-- JetBoy (jetBoy游戲)
| |-- LunarLander (貌似又是一個游戲)
| |-- MailSync (郵件同步)
| |-- MultiResolution (多解析度)
| |-- MySampleRss (RSS)
| |-- NotePad (記事本)
| |-- RSSReader (RSS閱讀器)
| |-- SearchableDictionary (目錄搜索)
| |-- **JNI (JNI常式)
| |-- SkeletonApp (空殼APP)
| |-- Snake (snake程序)
| |-- SoftKeyboard (軟鍵盤)
| |-- Wiktionary (?維基)
| `-- Wiktionary**(?維基常式)
|-- scripts (腳本)
|-- sdk (sdk配置)
|-- simulator (?模擬器)
|-- testrunner (?測試用)
`-- tools (一些工具)

❸ android系統源碼有多少行

大概有10G的源代碼,一Byte一個字元,也就是說有超過100億個字元,每行按標准80字元來算的話,超過1億行。開放的WinXP系統有2億行,從數量級上來看的話,應該差不多。Android 4.4,是由Google公司製作和研發的代號為KitKat的手機操作系統,於北京時間2013年9月4日凌晨對外公布了該Android新版本的名稱,為Android 4.4(代號 KitKat 奇巧)。據悉,該代號來自雀巢的KitKat巧克力。"Kit Kat"原本是雀巢公司的一款巧克力名稱。谷歌表示,他們非常感謝雀巢授權使用該名稱,但使用的時候會將中間的空格去掉。Android 4.4 KitKat針對RAM佔用進行了優化,甚至可以在一些僅有512MB RAM的老款手機上流暢運行。它也進一步優化了系統在低配硬體上的運行效果, 支持內核同頁合並 KSM,zRAM 交換,似乎是為了更好地在眾多智能穿戴設備上運行。
是指sdk的源碼,還是android操作系統的源碼,不過都有10G左右,另外sdk的源碼是用git管理的,一次下載後,用git check就可以切換到各個版本。Android SDK是用於開發Android上JAVA應用程序的,另外發布Android NDK,可以添加一些C語言寫的鏈接庫,至於Linux代碼,可以在Android源代碼中找到(SDK程序中只有編譯好的測試映像)。應用程序開發用不到Linux代碼(搞嵌入式開發才會用到,而SDK不負責底層開發)。

❹ android軟體開發的架構

Android以Java為編程語言,使介面到功能,都有層出不窮的變化,其中Activity等同於J2ME的MIDlet,一個 Activity 類(class)負責創建視窗(window),一個活動中的Activity就是在 foreground(前景)模式,背景運行的程序叫做Service。兩者之間通過由ServiceConnection和AIDL連結,達到復數程序同時運行的效果。如果運行中的 Activity 全部畫面被其他 Activity 取代時,該 Activity 便被停止(stopped),甚至被系統清除(kill)。
View等同於J2ME的Displayable,程序人員可以通過 View 類與「XML layout」檔將UI放置在視窗上,Android 1.5的版本可以利用 View 打造出所謂的 Widgets,其實Widget只是View的一種,所以可以使用xml來設計layout,HTC的Android Hero手機即含有大量的widget。至於ViewGroup 是各種layout 的基礎抽象類(abstract class),ViewGroup之內還可以有ViewGroup。View的構造函數不需要在Activity中調用,但是Displayable的是必須的,在Activity 中,要通過findViewById()來從XML 中取得View,Android的View類的顯示很大程度上是從XML中讀取的。View 與事件(event)息息相關,兩者之間通過Listener 結合在一起,每一個View都可以注冊一個event listener,例如:當View要處理用戶觸碰(touch)的事件時,就要向Android框架注冊View.OnClickListener。另外還有Image等同於J2ME的BitMap。 在模擬器上運行模擬是虛擬設備(AVD),我們需要配置來運行我們的Android應用程序。步驟1、開放的AVD管理步驟2、新的按鈕,點擊添加新設備,並配置您的設備設置。步驟3、會有一個結果窗口顯示所有已配置你上一屏幕選擇。步驟4、按「確定」,你將會看到你的設備列在有你可以關閉此窗口。步驟5、運行你的Android應用程序項目從Eclipse,如果只有一個AVD配置,它會自動部署的應用程序也會出現一個窗口,選擇你的圖片。 模擬器將開始。在設備上運行
Android應用程序可以直接部署在Android設備上,這幾個配置所需要的。步驟1、在調試模式的設置可以設置應用程序:Android的<應用程序>元真可調試屬性。ADT 8這是默認的。步驟2、您的設備上啟用USB調試:Android 3.2或以上轉至設置>應用程序>開發和啟用USB調試。在Android 4更新,這是開發商選擇設置>。註:在Android 4.2更新,開發者選項是默認隱藏。可以,去設定>android的版本號。返回先前屏幕找到開發商選擇。步驟3、安裝USB驅動程序為您的設備,計算機識別你的設備。步驟4、一旦設置和您的設備通過USB連接,從Eclipse菜單欄安裝您的應用程序在設備上選擇運行>運行(或運行>調試)。 操作系統與應用程序的溝通橋梁,並用分為兩層:函數層(Library)和虛擬機(Virtual Machine)。 Bionic是 Android 改良libc的版本。Android 同時包含了Webkit,所謂的Webkit 就是Apple Safari瀏覽器背後的引擎。Surface flinger 是就2D或3D的內容顯示到屏幕上。Android使用工具鏈(Toolchain)為Google自製的Bionic Libc。
Android採用OpenCORE作為基礎多媒體框架。OpenCORE可分7大塊:PVPlayer、PVAuthor、Codec、PacketVideo Multimedia Framework(PVMF)、Operating System Compatibility Library(OSCL)、Common、OpenMAX。
Android 使用skia 為核心圖形引擎,搭配OpenGL/ES。skia與Linux Cairo功能相當,但相較於Linux Cairo, skia 功能還只是陽春型的。2005年Skia公司被Google收購,2007年初,Skia GL源碼被公開,Skia 也是Google Chrome 的圖形引擎。
Android的多媒體資料庫採用SQLite資料庫系統。資料庫又分為共用資料庫及私用資料庫。用戶可通過ContentResolver類(Column)取得共用資料庫。
Android的中間層多以Java 實現,並且採用特殊的Dalvik虛擬機(Dalvik Virtual Machine)。Dalvik虛擬機是一種「暫存器型態」(Register Based)的Java虛擬機,變數皆存放於暫存器中,虛擬機的指令相對減少。
Dalvik虛擬機可以有多個實例(instance), 每個Android應用程序都用一個自屬的Dalvik虛擬機來運行,讓系統在運行程序時可達到優化。Dalvik虛擬機並非運行Java位元組碼(Bytecode),而是運行一種稱為.dex格式的文件。 Android 的 HAL(硬體抽像層)是能以封閉源碼形式提供硬體驅動模塊。HAL 的目的是為了把 Android framework 與 Linux kernel 隔開,讓 Android 不至過度依賴 Linux kernel,以達成 kernel independent 的概念,也讓 Android framework 的開發能在不考慮驅動程序實現的前提下進行發展。
HAL stub 是一種代理人(proxy)的概念,stub 是以 *.so 檔的形式存在。Stub 向 HAL「提供」操作函數(operations),並由 Android runtime 向 HAL 取得 stub 的 operations,再 callback 這些操作函數。HAL 里包含了許多的 stub(代理人)。Runtime 只要說明「類型」,即 mole ID,就可以取得操作函數。 Android 是運行於 Linux kernel之上,但並不是GNU/Linux。因為在一般GNU/Linux 里支持的功能,Android 大都沒有支持,包括Cairo、X11、Alsa、FFmpeg、GTK、Pango及Glibc等都被移除掉了。Android又以bionic 取代Glibc、以Skia 取代Cairo、再以opencore 取代FFmpeg 等等。Android 為了達到商業應用,必須移除被GNU GPL授權證所約束的部份,例如Android將驅動程序移到 userspace,使得Linux driver 與 Linux kernel徹底分開。bionic/libc/kernel/ 並非標準的kernel header files。Android 的 kernel header 是利用工具由 Linux kernel header 所產生的,這樣做是為了保留常數、數據結構與宏。
Android 的 Linux kernel控制包括安全(Security),存儲器管理(Memory Managemeat),程序管理(Process Management),網路堆棧(Network Stack),驅動程序模型(Driver Model)等。下載Android源碼之前,先要安裝其構建工具Repo來初始化源碼。Repo 是 Android 用來輔助Git工作的一個工具。

❺ 如何編輯android 系統源碼

1、通過 ubuntu 軟體中心安裝 wine;
2、通過 ubuntu 軟體中心安裝 winetricks;
3、通過 winetricks 在 shell中輸入: winetricks mfc42

1、通過 wine windows 的方式啟動代理伺服器
2、設置瀏覽器代理伺服器
3、設置shell代理伺服器:
在shell中輸入 sudo gedit /etc/bash.bashrc
在文件 /etc/bash.bashrc 中添加

通過shell安裝如下的組件:
1、sudo apt-get install bison g++-multilib git gperf libxml2-utils
2、新建一個存放源碼的目錄,如:mkdir ~/andorid/source
3、在源碼目錄中輸入命令:repo init -u -b android-4.0.1_r1
其中: android-4.0.1_r1是android源碼的版本,更多的版本可以通過下面的方式查詢:

4、修改source/.repo/manifest/default.xml 文件中的 fetch 的值為:
git://Android.git.linaro.org/

通過如下的指令來設置郵箱和用戶名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your name>" ----修改用戶名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your email>" ----修改email
5、在source目錄下輸入指令:repo sync
便開始了代碼的下載
方便他人亦是方便自己,如果覺得還行就點下下邊的投票吧,這樣可以幫助其他人更快的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疑問的也可留言哦, 謝謝!

❻ Android socket源碼解析(三)socket的connect源碼解析

上一篇文章著重的聊了socket服務端的bind,listen,accpet的邏輯。本文來著重聊聊connect都做了什麼?

如果遇到什麼問題,可以來本文 https://www.jianshu.com/p/da6089fdcfe1 下討論

當服務端一切都准備好了。客戶端就會嘗試的通過 connect 系統調用,嘗試的和服務端建立遠程連接。

首先校驗當前socket中是否有正確的目標地址。然後獲取IP地址和埠調用 connectToAddress 。

在這個方法中,能看到有一個 NetHooks 跟蹤socket的調用,也能看到 BlockGuard 跟蹤了socket的connect調用。因此可以hook這兩個地方跟蹤socket,不過很少用就是了。

核心方法是 socketConnect 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調用 IoBridge.connect 方法。同理也會調用到jni中。

能看到也是調用了 connect 系統調用。

文件:/ net / ipv4 / af_inet.c

在這個方法中做的事情如下:

注意 sk_prot 所指向的方法是, tcp_prot 中 connect 所指向的方法,也就是指 tcp_v4_connect .

文件:/ net / ipv4 / tcp_ipv4.c

本質上核心任務有三件:

想要能夠理解下文內容,先要明白什麼是路由表。

路由表分為兩大類:

每個路由器都有一個路由表(RIB)和轉發表 (fib表),路由表用於決策路由,轉發表決策轉發分組。下文會接觸到這兩種表。

這兩個表有什麼區別呢?

網上雖然給了如下的定義:

但實際上在Linux 3.8.1中並沒有明確的區分。整個路由相關的邏輯都是使用了fib轉發表承擔的。

先來看看幾個和FIB轉發表相關的核心結構體:

熟悉Linux命令朋友一定就能認出這裡面大部分的欄位都可以通過route命令查找到。

命令執行結果如下:

在這route命令結果的欄位實際上都對應上了結構體中的欄位含義:

知道路由表的的內容後。再來FIB轉發表的內容。實際上從下面的源碼其實可以得知,路由表的獲取,實際上是先從fib轉發表的路由字典樹獲取到後在同感加工獲得路由表對象。

轉發表的內容就更加簡單

還記得在之前總結的ip地址的結構嗎?

需要進行一次tcp的通信,意味著需要把ip報文准備好。因此需要決定源ip地址和目標IP地址。目標ip地址在之前通過netd查詢到了,此時需要得到本地發送的源ip地址。

然而在實際情況下,往往是面對如下這么情況:公網一個對外的ip地址,而內網會被映射成多個不同內網的ip地址。而這個過程就是通過DDNS動態的在內存中進行更新。

因此 ip_route_connect 實際上就是選擇一個緩存好的,通過DDNS設置好的內網ip地址並找到作為結果返回,將會在之後發送包的時候填入這些存在結果信息。而查詢內網ip地址的過程,可以成為RTNetLink。

在Linux中有一個常用的命令 ifconfig 也可以實現類似增加一個內網ip地址的功能:

比如說為網卡eth0增加一個IPV6的地址。而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調用了devinet內核模塊設定好的添加新ip地址方式,並在回調中把該ip地址刷新到內存中。

注意 devinet 和 RTNetLink 嚴格來說不是一個存在同一個模塊。雖然都是使用 rtnl_register 注冊方法到rtnl模塊中:

文件:/ net / ipv4 / devinet.c

文件:/ net / ipv4 / route.c

實際上整個route模塊,是跟著ipv4 內核模塊一起初始化好的。能看到其中就根據不同的rtnl操作符號注冊了對應不同的方法。

整個DDNS的工作流程大體如下:

當然,在tcp三次握手執行之前,需要得到當前的源地址,那麼就需要通過rtnl進行查詢內存中分配的ip。

文件:/ include / net / route.h

這個方法核心就是 __ip_route_output_key .當目的地址或者源地址有其一為空,則會調用 __ip_route_output_key 填充ip地址。目的地址為空說明可能是在回環鏈路中通信,如果源地址為空,那個說明可能往目的地址通信需要填充本地被DDNS分配好的內網地址。

在這個方法中核心還是調用了 flowi4_init_output 進行flowi4結構體的初始化。

文件:/ include / net / flow.h

能看到這個過程把數據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埠和目的地址埠,協議類型等數據給記錄下來,之後內網ip地址的查詢與更新就會頻繁的和這個結構體進行交互。

能看到實際上 flowi4 是一個用於承載數據的臨時結構體,包含了本次路由操作需要的數據。

執行的事務如下:

想要弄清楚ip路由表的核心邏輯,必須明白路由表的幾個核心的數據結構。當然網上搜索到的和本文很可能大為不同。本文是基於LInux 內核3.1.8.之後的設計幾乎都沿用這一套。

而內核將路由表進行大規模的重新設計,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網路環境日益龐大且復雜。需要全新的方式進行優化管理系統中的路由表。

下面是fib_table 路由表所涉及的數據結構:

依次從最外層的結構體介紹:

能看到路由表的存儲實際上通過字典樹的數據結構壓縮實現的。但是和常見的字典樹有點區別,這種特殊的字典樹稱為LC-trie 快速路由查找演算法

這一篇文章對於快速路由查找演算法的理解寫的很不錯: 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6596046

首先理解字典樹:字典樹簡單的來說,就是把一串數據化為二進制格式,根據左0,右1的方式構成的。

如圖下所示:

這個過程用圖來展示,就是沿著字典樹路徑不斷向下讀,比如依次讀取abd節點就能得到00這個數字。依次讀取abeh就能得到010這個數字。

說到底這種方式只是存儲數據的一種方式。而使用數的好處就能很輕易的找到公共前綴,在字典樹中找到公共最大子樹,也就找到了公共前綴。

而LC-trie 則是在這之上做了壓縮優化處理,想要理解這個演算法,必須要明白在 tnode 中存在兩個十分核心的數據:

這負責什麼事情呢?下面就簡單說說整個lc-trie的演算法就能明白了。

當然先來看看方法 __ip_dev_find 是如何查找

文件:/ net / ipv4 / fib_trie.c

整個方法就是通過 tkey_extract_bits 生成tnode中對應的葉子節點所在index,從而通過 tnode_get_child_rcu 拿到tnode節點中index所對應的數組中獲取葉下一級別的tnode或者葉子結點。

其中查找index最為核心方法如上,這個過程,先通過key左移動pos個位,再向右邊移動(32 - bits)演算法找到對應index。

在這里能對路由壓縮演算法有一定的理解即可,本文重點不在這里。當從路由樹中找到了結果就返回 fib_result 結構體。

查詢的結果最為核心的就是 fib_table 路由表,存儲了真正的路由轉發信息

文件:/ net / ipv4 / route.c

這個方法做的事情很簡單,本質上就是想要找到這個路由的下一跳是哪裡?

在這裡面有一個核心的結構體名為 fib_nh_exception 。這個是指fib表中去往目的地址情況下最理想的下一跳的地址。

而這個結構體在上一個方法通過 find_exception 獲得.遍歷從 fib_result 獲取到 fib_nh 結構體中的 nh_exceptions 鏈表。從這鏈表中找到一模一樣的目的地址並返回得到的。

文件:/ net / ipv4 / tcp_output.c

❼ android (安卓)是完全開源的嗎

android (安卓)是完全開源的。

Android是一種基於Linux的自由及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主要使用於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由Google(谷歌)公司和開放手機聯盟領導及開發。

尚未有統一中文名稱,中國大陸地區較多人使用「安卓」或「安致」。Android操作系統最初由Andy Rubin開發,主要支持手機。2005年8月由Google收購注資。

2007年11月,Google與84家硬體製造商、軟體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組建開放手機聯盟共同研發改良Android系統。隨後Google以Apache開源許可證的授權方式,發布了Android的源代碼。

(7)android源碼結構擴展閱讀:

一、發展歷程

2003年10月,Andy Rubin等人創建Android公司,並組建Android團隊。

2005年8月17日,Google低調收購了成立僅22個月的高科技企業Android及其團隊。安迪魯賓成為Google公司工程部副總裁,繼續負責Android項目。

2007年11月5日,谷歌公司正式向外界展示了這款名為Android的操作系統,並且在這天谷歌宣布建立一個全球性的聯盟組織,該組織由34家手機製造商、軟體開發商、電信運營商以及晶元製造商共同組成。

並與84家硬體製造商、軟體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組成開放手持設備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來共同研發改良Android系統,這一聯盟將支持谷歌發布的手機操作系統以及應用軟體,Google以Apache免費開源許可證的授權方式,發布了Android的源代碼。

2008年,在GoogleI/O大會上,谷歌提出了AndroidHAL架構圖,在同年8月18號,Android獲得了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批准,在2008年9月,谷歌正式發布了Android 1.0系統,這也是Android系統最早的版本。

二、系統內核

Android 是運行於Linux kernel之上,但並不是GNU/Linux。因為在一般GNU/Linux 里支持的功能,Android 大都沒有支持,包括Cairo、X11、Alsa、FFmpeg、GTK、Pango及Glibc等都被移除掉了。

Android又以Bionic 取代Glibc、以Skia 取代Cairo、再以opencore取代FFmpeg等等。Android 為了達到商業應用,必須移除被GNU GPL授權證所約束的部份,例如Android將驅動程序移到 Userspace,使得Linux driver 與 Linux kernel徹底分開。

Bionic/Libc/Kernel/ 並非標準的Kernel header files。Android 的 Kernel header 是利用工具由 Linux Kernel header 所產生的,這樣做是為了保留常數、數據結構與宏。

Android 的 Linux kernel控制包括安全(Security),存儲器管理(Memory Management),程序管理(Process Management),網路堆棧(Network Stack),驅動程序模型(Driver Model)等。下載Android源碼之前,先要安裝其構建工具 Repo來初始化源碼。Repo 是 Android 用來輔助Git工作的一個工具。

❽ android的底層是基於什麼系統

安卓系統底層是基於Linux的,是基於C和C++的, 上層應用大部分是基於「JAVA"的。

也就是說系統是C/C++編寫的,系統外部應用是Java的。


你是指的是android平台代碼開發還是希望對android的腳本,版本控制方面的開發,如果是android平台代碼的開發。

到google網站下載source code,一點點開始研究底層的代碼 Java基礎就可以如果想腳本,版本控制或者android底層的C代碼的開發:那就需要你對C很精通對android的源碼結構非常了解,而且JNI等等技術你都要明白。

❾ android 源碼 怎麼只編譯 systemui

Google提供的Android包含了原始Android的目標機代碼,主機編譯工具、模擬環境,下載的代碼包經過解壓後(這里是Android2.2的源碼包),源代碼的第一層目錄結構如下: -- Makefile -- bionic (bionic C庫) -- bootable (啟動引導相關代碼) -- build (存放系統編譯規則及generic等基礎開發包配置) -- cts (Android兼容性測試套件標准) -- dalvik (dalvik JAVA虛擬機) -- development (應用程序開發相關) -- external (android使用的一些開源的模組) -- frameworks (核心框架——java及C++語言) -- hardware (主要保護硬解適配層HAL代碼) -- libcore -- ndk -- device -- out (編譯完成後的代碼輸出與此目錄) -- packages (應用程序包) -- prebuilt (x86和arm架構下預編譯的一些資源) -- sdk (sdk及模擬器) -- system (文件系統庫、應用及組件——C語言) `-- vendor (廠商定製代碼) bionic 目錄 -- libc (C庫) -- arch-arm (ARM架構,包含系統調用匯編實現) -- arch-x86 (x86架構,包含系統調用匯編實現) -- bionic (由C實現的功能,架構無關) -- docs (文檔) -- include (頭文件) -- inet -- kernel (Linux內核中的一些頭文件) -- netbsd (?netbsd系統相關,具體作用不明) -- private (?一些私有的頭文件) -- stdio (stdio實現) -- stdlib (stdlib實現) -- string (string函數實現) -- tools (幾個工具) -- tzcode (時區相關代碼) -- unistd (unistd實現) `-- zoneinfo (時區信息) -- libdl (libdl實現,dl是動態鏈接,提供訪問動態鏈接庫的功能) -- libm (libm數學庫的實現,) -- alpha (apaha架構) -- amd64 (amd64架構) -- arm (arm架構) -- bsdsrc (?bsd的源碼) -- i386 (i386架構) -- i387 (i387架構?) -- ia64 (ia64架構) -- include (頭文件) -- man (數學函數,後綴名為.3,一些為freeBSD的庫文件) -- powerpc (powerpc架構) -- sparc64 (sparc64架構) `-- src (源代碼) -- libstdc++ (libstdc++ C++實現庫) -- include (頭文件) `-- src (源碼) -- libthread_db (多線程程序的調試器庫) `-- include (頭文件) `-- linker (動態鏈接器) `-- arch (支持arm和x86兩種架構) bootable 目錄 -- bootloader (適合各種bootloader的通用代碼) `-- legacy (估計不能直接使用,可以參考) -- arch_armv6 (V6架構,幾個簡單的匯編文件) -- arch_msm7k (高通7k處理器架構的幾個基本驅動) -- include (通用頭文件和高通7k架構頭文件) -- libboot (啟動庫,都寫得很簡單) -- libc (一些常用的c函數) -- nandwrite (nandwirte函數實現) `-- usbloader (usbloader實現) -- diskinstaller (android鏡像打包器,x86可生產iso) `-- recovery (系統恢復相關) -- edify (升級腳本使用的edify腳本語言) -- etc (init.rc恢復腳本) -- minui (一個簡單的UI) -- minzip (一個簡單的壓縮工具) -- mttils (mtd工具) -- res (資源) `-- images (一些圖片) -- tools (工具) `-- ota (OTA Over The Air Updates升級工具) `-- updater (升級器) build目錄 -- core (核心編譯規則) -- history (歷史記錄) -- libs `-- host (主機端庫,有android 「cp」功能替換) -- target (目標機編譯對象) -- board (開發平台) -- emulator (模擬器) -- generic (通用) -- idea6410 (自己添加的) `-- sim (最簡單) `-- proct (開發平台對應的編譯規則) `-- security (密鑰相關) `-- tools (編譯中主機使用的工具及腳本) -- acp (Android "acp" Command) -- apicheck (api檢查工具) -- applypatch (補丁工具) -- apriori (預鏈接工具) -- atree (tree工具) -- bin2asm (bin轉換為asm工具) -- check_prereq (檢查編譯時間戳工具) -- dexpreopt (模擬器相關工具,具體功能不明) -- droiddoc (?作用不明,java語言,網上有人說和JDK5有關) -- fs_config (This program takes a list of files and directories) -- fs_get_stats (獲取文件系統狀態) -- iself (判斷是否ELF格式) -- isprelinked (判斷是否prelinked) -- kcm (按鍵相關) -- lsd (List symbol dependencies) -- releasetools (生成鏡像的工具及腳本) -- rgb2565 (rgb轉換為565) -- signapk (apk簽名工具) -- soslim (strip工具) `-- zipalign (zip archive alignment tool) dalvik目錄 dalvik虛擬機 . -- dalvikvm (main.c的目錄) -- dexmp (dex反匯編) -- dexlist (List all methods in all concrete classes in a DEX file.) -- dexopt (預驗證與優化) -- docs (文檔) -- dvz (和zygote相關的一個命令) -- dx (dx工具,將多個java轉換為dex) -- hit (?java語言寫成) -- libcore (核心庫) -- libcore-disabled (?禁用的庫) -- libdex (dex的庫) -- libnativehelper (Support functions for Android's class libraries) -- tests (測試代碼) -- tools (工具) `-- vm (虛擬機實現) development 目錄 (開發者需要的一些常式及工具) -- apps (一些核心應用程序) -- BluetoothDebug (藍牙調試程序) -- CustomLocale (自定義區域設置) -- Development (開發) -- Fallback (和語言相關的一個程序) -- FontLab (字型檔) -- GestureBuilder (手勢動作) -- NinePatchLab (?) -- OBJViewer (OBJ查看器) -- SdkSetup (SDK安裝器) -- SpareParts (高級設置) -- Term (遠程登錄) `-- launchperf (?) -- build (編譯腳本模板) -- cmds (有個monkey工具) -- data (配置數據) -- docs (文檔) -- host (主機端USB驅動等) -- ide (集成開發環境) -- ndk (本地開發套件——c語言開發套件) -- pdk (Plug Development Kit) -- samples (演示程序) -- AliasActivity () -- ApiDemos (API演示程序) -- BluetoothChat (藍牙聊天) -- BrowserPlugin (瀏覽器插件) -- BusinessCard (商業卡) -- Compass (指南針) -- ContactManager (聯系人管理器) -- CubeLiveWall** (動態壁紙的一個簡單常式) -- FixedGridLayout (像是布局) -- GlobalTime (全球時間) -- HelloActivity (Hello) -- Home (Home) -- JetBoy (jetBoy游戲) -- LunarLander (貌似又是一個游戲) -- MailSync (郵件同步) -- MultiResolution (多解析度) -- MySampleRss (RSS) -- NotePad (記事本) -- RSSReader (RSS閱讀器) -- SearchableDictionary (目錄搜索) -- **JNI (JNI常式) -- SkeletonApp (空殼APP) -- Snake (snake程序) -- SoftKeyboard (軟鍵盤) -- Wiktionary (?維基) `-- Wiktionary**(?維基常式) -- scripts (腳本) -- sdk (sdk配置) -- simulator (?模擬器) -- testrunner (?測試用) `-- tools (一些工具)

❿ Android 重學系列 ion驅動源碼淺析

上一篇文章,在解析初始化GraphicBuffer中,遇到一個ion驅動,對圖元進行管理。首先看看ion是怎麼使用的:

我們按照這個流程分析ion的源碼。

如果對ion使用感興趣,可以去這篇文章下面看 https://blog.csdn.net/hexiaolong2009/article/details/102596744

本文基於Android的Linux內核版本3.1.8

遇到什麼問題歡迎來本文討論 https://www.jianshu.com/p/5fe57566691f

什麼是ion?如果是音視頻,Camera的工程師會對這個驅動比較熟悉。最早的GPU和其他驅動協作申請一塊內存進行繪制是使用比較粗暴的共享內存。在Android系統中使用的是匿名內存。最早由三星實現了一個Display和Camera共享內存的問題,曾經在Linux社區掀起過一段時間。之後各路大牛不斷的改進之下,就成為了dma_buf驅動。並在 Linux-3.3 主線版本合入主線。現在已經廣泛的運用到各大多媒體開發中。

首先介紹dma_buf的2個角色,importer和exporter。importer是dma_buf驅動中的圖元消費者,exporter是dma_buf驅動中的圖元生產者。

這里借用大佬的圖片:

ion是基於dma_buf設計完成的。經過閱讀源碼,其實不少思路和Android的匿名內存有點相似。閱讀本文之前就算不知道dma_buf的設計思想也沒關系,我不會仔細到每一行,我會注重其在gralloc服務中的申請流程,看看ion是如何管理共享內存,為什麼要拋棄ashmem。

我們先來看看ion的file_operation:

只有一個open和ioctl函數。但是沒有mmap映射。因此mmap映射的時候一定其他對象在工作。

我們關注顯卡英偉達的初始化模塊。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tegra / tegra_ion.c

mole_platform_driver實際上就是我之前經常提到過的mole_init的一個宏,多了一個register注冊到對應名字的平台中的步驟。在這裡面注冊了一個probe方法指針,probe指向的tegra_ion_probe是載入內核模塊注冊的時候調用。

先來看看對應的結構體:

再來看看對應ion內的堆結構體:

完成的事情如下幾個步驟:

我們不關注debug模式。其實整個就是我們分析了很多次的方法。把這個對象注冊miscdevice中。等到insmod就會把整個整個內核模塊從dev_t的map中關聯出來。

我們來看看這個驅動結構體: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_heap.c

這里有四個不同堆會申請出來,我們主要來看看默認的ION_HEAP_TYPE_SYSTEM對應的heap流程。

其實真正象徵ion的內存堆是下面這個結構體

不管原來的那個heap,會新建3個ion_system_heap,分別order為8,4,0,大於4為大內存。意思就是這個heap中持有一個ion_page_pool 頁資源池子,裡面只有對應order的2的次冪,內存塊。其實就和夥伴系統有點相似。

還會設置flag為ION_HEAP_FLAG_DEFER_FREE,這個標志位後面會用到。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_page_pool.c

在pool中分為2個鏈表一個是high_items,另一個是low_items。他們之間的區分在此時就是以2為底4的次冪為分界線。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c

因為打開了標志位ION_HEAP_FLAG_DEFER_FREE和heap存在shrink方法。因此會初始化兩個回收函數。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_heap.c

此時會創建一個內核線程,調用ion_heap_deferred_free內核不斷的循環處理。不過由於這個線程設置的是SCHED_IDLE,這是最低等級的時間片輪轉搶占。和Handler那個adle一樣的處理規則,就是閑時處理。

在這個循環中,不斷的循環銷毀處理heap的free_list裡面已經沒有用的ion_buffer緩沖對象。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_system_heap.c

注冊了heap的銷毀內存的方法。當系統需要銷毀頁的時候,就會調用通過register_shrinker注冊進來的函數。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_page_pool.c

整個流程很簡單,其實就是遍歷循環需要銷毀的頁面數量,接著如果是8的次冪就是移除high_items中的page緩存。4和0則銷毀low_items中的page緩存。至於為什麼是2的次冪其實很簡單,為了銷毀和申請簡單。__free_pages能夠整頁的銷毀。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c

主要就是初始化ion_client各個參數,最後把ion_client插入到ion_device的clients。來看看ion_client結構體:

核心還是調用ion_alloc申請一個ion緩沖區的句柄。最後把數據拷貝會用戶空間。

這個實際上就是找到最小能承載的大小,去申請內存。如果8kb申請內存,就會拆分積分在0-4kb,4kb-16kb,16kb-128kb區間找。剛好dma也是在128kb之內才能申請。超過這個數字就禁止申請。8kb就會拆成2個4kb保存在第一個pool中。

最後所有的申請的page都添加到pages集合中。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_page_pool.c

能看到此時會從 ion_page_pool沖取出對應大小區域的空閑頁返回上層,如果最早的時候沒有則會調用ion_page_pool_alloc_pages申請一個新的page。由於引用最終來自ion_page_pool中,因此之後申請之後還是在ion_page_pool中。

這里的處理就是為了避免DMA直接內存造成的緩存差異(一般的申請,默認會帶一個DMA標志位)。換句話說,是否打開cache其實就是,關閉了則使用pool的cache,打開了則不使用pool緩存,只依賴DMA的緩存。

我們可以看另一個dma的heap,它是怎麼做到dma內存的一致性.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_cma_heap.c

能看到它為了能辦到dma緩存的一致性,使用了dma_alloc_coherent創建了一個所有強制同步的地址,也就是沒有DMA緩存的地址。

這里出現了幾個新的結構體,sg_table和scatterlist

文件:/ lib / scatterlist.c

這裡面實際上做的事情就是一件:初始化sg_table.
sg_table中有一個核心的對象scatterlist鏈表。如果pages申請的對象數量<PAGE_SIZE/sizeof(scatterlist),每一項sg_table只有一個scatterlist。但是超出這個數字就會增加一個scatterlist。

用公式來說:

換句話說,每一次生成scatterlist的鏈表就會直接盡可能占滿一頁,讓內存更好管理。

返回了sg_table。

初始化ion_handle,並且記錄對應的ion_client是當前打開文件的進程,並且設置ion_buffer到handle中。使得句柄能夠和buffer關聯起來。

每當ion_buffer需要銷毀,

熱點內容
保衛蘿卜有腳本嗎 發布:2025-01-13 06:30:29 瀏覽:741
天貓上傳 發布:2025-01-13 06:06:35 瀏覽:156
php處理並發 發布:2025-01-13 06:03:44 瀏覽:282
安卓傳文件的軟體哪個最好 發布:2025-01-13 06:03:07 瀏覽:885
電腦伺服器可以做嗎 發布:2025-01-13 05:59:49 瀏覽:846
前端配置代理的時候怎麼看埠 發布:2025-01-13 05:57:25 瀏覽:910
同桌的你文學腳本 發布:2025-01-13 05:42:12 瀏覽:746
32位加密演算法 發布:2025-01-13 05:39:48 瀏覽:310
腳本寫入軟體 發布:2025-01-13 05:36:49 瀏覽:63
快手自動演算法 發布:2025-01-13 05:28:41 瀏覽:120